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糧食產量和現代社會根本沒辦法比。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趕上豐收的年份還好一些,如果趕上了鬧災,很可能就會食不果腹,甚至出現大批的難民。可就算是這樣,皇帝卻從來都沒有餓到過肚子。因為皇帝是全國的權利中心,如果皇帝餓了肚子那整個國家都成什麼樣了?不管國家的收成情況如何,皇帝的一日三餐不僅能夠吃得上,而且往往吃得都會比較豐盛——不說幾百個菜,但是幾十個菜倒還是有的。那麼,皇帝吃剩下的菜一般都怎麼處理了呢?

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中國一直有一種文化叫飯桌文化,不管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聚聚,還是有什麼生意合作要談,似乎都會在飯桌上面進行。一邊吃飯一邊聊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不僅顯得場面更加融洽,而且能夠巧妙地避免很多尷尬。皇帝自然也深知飯桌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有時候也會宴請群臣。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上,周朝時期就經常出現君臣一起吃飯的其樂融融場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無非就是在飯桌之上趁機把君臣的感情維護一下,也體現出了君主對於大臣的一個重視。

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但是到了後來時代有了變化,宴請群臣的現象慢慢就變少了,但是賞賜飯食這種事開始變得更加普遍了。這種方式雖然沒辦法和群臣之宴相比,但是也是能夠非常好地促進君臣的融洽關係。這兩種方式都是皇帝解決自己剩飯問題的一種好辦法,雖然兩者形式不大相同,但大體的意思和本質都差不多,為的就是顯示出君主對某些大臣的看重。雖然這是剩飯,卻也不是誰想吃就能吃得到的。比起以往的填飽肚子和促進感情,賞賜飯食就更多了幾分獎勵的意味。

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在清朝時期,為了讓全國上下推行孝德,康熙曾經舉辦過一次千叟宴。就是把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召集過來,大家在一起吃個飯,還給他們賞賜酒水和銀兩。這種方式一般耗費的資金比較大,人力物力的消耗也不是一個小數,所以在整個清朝年間也只舉辦了四次。像這種類似的方式是皇帝處理自己剩飯的一種好方式,但是一般比較少見。皇帝的剩飯去向,大多還是不勞皇帝費心的。最為常見的處理方式一般都是扔到溝裡,這個從雍正下的一道聖旨上,就可以推測出這種處理方式。

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雍正曾下旨特別提到,以後皇帝的剩飯不可以再扔到溝渠裡,而是分發給下人吃。如果人吃不了了就給貓貓狗狗吃,寵物吃不了就曬乾了給鳥類吃。從這道聖旨中可以看出,以前的普遍處理方式還是扔了,不然雍正也不至於專門下一道旨就為了告訴下人別再扔剩飯了。不過不管是隨手倒了,還是分發給下人吃了,都是非常光明正大的方式。在歷史的一些資料中,我們卻發現在一些時期,御膳房會投機取巧將這些剩飯進行了另外的處理,而這種方式令人咋舌。

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吃飯已經從一種填報肚子或者品嚐美味的行為,變成了一種頗具儀式感的活動。所以皇帝每次吃飯都要幾十道菜,有時候趕上特殊的日子,可能還會有上百道。皇帝一個人肯定是吃不完這麼多菜的。按照記錄皇帝每道菜只可以吃幾口,再多就會有人勸諫他“雨露均霑”。由於飯菜比較多,所以很多時候皇帝對於自己不愛吃的菜,是不會動筷子的。同樣的道理,眼前就有很多自己喜歡吃的菜,所以距離自己較遠的菜,皇帝往往也是一筷子不會動的。

皇帝吃過的剩飯,一般都這麼處理了,這個辦法你一定沒想到

找準了這個規律的御膳房動起了小心思,對於皇帝不愛吃的菜或者距離較遠的菜,他們往往會回鍋再熱一次,等到第二頓的時候再擺上去。這樣做他們能夠省去很多的工作,而且也有不少的油水可撈。為了不被皇帝發現,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菜放在距離皇帝較遠的地方,這樣皇帝就不會去夾著吃了。除了這種方式之外,御膳房有些時候也會把皇帝的剩飯拿到市面上去賣,而且市場還非常火爆呢!雖然這種方式對於節約糧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從這裡也可以窺得清朝時期中國會一直不停地走下坡路,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小夥伴們還知道哪些皇帝處理剩飯的方式呢?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