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頭條寫文章的人,都是什麼水平?

黃昏或黎明


我前幾個答案雖然火了但我從不看評論。因為我知道肯定是很多人在罵我的那種。

就是因為我7年級畢業活該被罵嘛?我知道我寫作水平不好甚至很懶,有時候自己讀這都表達不同可我改來改去還是那種,沒辦法只能發佈每一次發佈總有人說我水平差怎麼怎麼很難聽的話,但我都忍著因為確實是我水平差給他們沒有帶來良好的閱讀環境,但我依舊在堅持,畢竟不管是誰剛開始不可能都是碩士的寫文水平。都是從最基本的慢慢寫上去的。

可以看一下我從來不看消息因為肯定是罵聲一片,在他們認為罵我比看文章更有意思。


愛說故事的任小凡


我沒有文化,只上了小學4年級,前幾年只在頭條上看文章和小視頻,去年9月份偶爾收到了,頭條問題回答邀請,既興奮又膽怯,因為沒文化,回答怕人家笑話,我就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了文章,誰知被系統推薦進了頭條首頁,我好高興,也給了我好大鼓勵。

從那以後,只要有人邀請我回答,我就儘可能的去回答,這半年以來目前已經被推薦進首頁62個回答,不知道我這算不算是文章。

衷心感謝,頭條給百姓一個平臺,能讓老百姓在頭條上暢所欲言,也感謝各位朋友給我的評論和肯定,也滿足了我這個半文盲的虛榮心。。。











明天會更好110085241


什麼水平?當然是槓槓的水平!來聽這位兄弟是怎麼評價的:

我來頭條的經過

我是從知乎轉到頭條平臺上來的,一開始不太想在頭條上發文章!當時自己覺得自己是文化人,感覺頭條有點低端,網友們熱情很高,但是大多數文章深度不高,談論一些中國古代文化也是淺嘗輒止,我就不多評價了!

不過頭條捨得下本錢,各種獎勵計劃不斷,真金白銀的往外掏,所謂“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慢慢的各種優秀的作者也不斷加盟頭條了。

我所在的文史群,裡面好多專業研究歷史的博士,像我這種碩士生的都是小菜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反正我覺得和一群很專業,水平很高的人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學習,進步很大!

我喜歡的方向是中國古代文化,專注在《道德經》、《周易》、《論語》一些話題,說句實在的來頭條一大原因就是知乎上各種不理性的封殺、刪貼甚至是刪號!

研究研究本土《周易》,怎麼就成為了封建迷信了呢?為什麼同樣舶來品的星座占卜,在知乎上就沒事?

究其原因,無外乎一種崇洋媚外的心態罷了,我可以不客氣的講一句話,知乎上那些所謂標榜科學的人,其實一點科學精神都沒有!因為他們只是用“科學”這個幌子,讓自己覺得好像我是對的,實際上他們一樣迷信,只不過迷信的對象是“科學”和“舶來品”,而看不起本土的、自由的東西。

再有的就是知乎上撕逼太多,一些年輕人加上了個大V的頭銜就忘乎所以了,約炮,騙錢,做一套說一套,整天想錢都想瘋了,甚至還組織幾個騙子用清華學霸、海外學霸的名義搞空氣幣圈錢,真是讓人太無語了。

一個充滿著欺詐、學歷崇拜、私慾膨脹的平臺,我是看不上的!

慢慢的,我就不想在知乎上發帖了,而在頭條上寫回答,還能有收益,一舉兩得,多好!

說說我自己

我是70後,現在在某外企五百強做管理層,好歹套了個總監的名頭。所以有時候大家能看到我回答一些有關管理、職場的問題。

但是這個不重要,在網絡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誰也管不了誰,論吵架撕逼我肯定不行,戰鬥力低下,只能說以德服人,希望大家看看我的回答和文章,覺得有道理的就點個贊,甚至給個評論一起討論。

除了本職工作,我愛好周易、會看八字、會看面相、會看風水、會占卜算卦,但是第一不靠這個掙錢(本職工作收入已經夠花了),第二以研究學習交流為主,掌握技藝,也是一門興趣愛好。

因為中國的古代文化,很多方面已經滲入到了我說的這些技藝、術數裡面了,舉個例子為什麼中國人以東為尊,東嶽泰山為啥是五嶽之首,為啥四合院多數是東高西低?為啥建築上講究“寧叫青龍(東)高萬丈,不讓白虎(西)出一頭”,這裡面就有很多天文、風水、術數的學問,而我們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些知識,這些知識,和大家心目中的“科學”,不但沒有矛盾,而且有許多共通之處。

頭條是個小社會,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我相信科技改變生活,也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有用之處。求同存異,客觀合理,大家一起研究傳統文化,相信會讓古代的經典,發揮新的更大更好的作用!


談者無語


在頭條上寫了將近一年吧,拿了原創,也被官方認證了黃V,青雲計劃獎勵,徵文大賽之類的拿了也不少。

不敢說自己水平有多麼好,但能始終堅持寫文章的人,多半對寫作是有熱情的,是在認真地做這件事的人。


此前,我曾經在北京一家公司做旅遊研究員,平時的工作就是寫行業相關文章,後來因為我先生工作調動,我回到了他老家省會城市某央級下屬媒體做記者,總之,我的這些工作都是直接和文字打交道。

所以,當我偶然發現可以自由註冊的時候,我便申請了,然後開始寫文章,因為喜歡讀書,所以主要都是與薦書相關的,偶爾也會參加一些喜歡的活動,比如寫寫影評什麼的。


個人始終覺得寫作是一門手藝,而我自己一直都在打磨這門技能。不管是在哪個平臺,我的初衷都是寫出好文章,而頭條的推薦機制,和各種獎勵政策,也讓我對頭條這個平臺更加喜愛,也更有信心。


所以,今後我會繼續在這個平臺努力創作出更好的文章回報所有的讀者。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可以點個贊噢~


我是笑薇——一個從帝都回歸四線小城,靠讀書寫作月入過萬,實現自由生活的姑娘。

更多好書解讀,以及閱讀方法和技巧,請關注公眾號:笑薇讀書

回覆”提升“即可獲得50本個人成長電子書

我會陪伴你,一起蛻變成理想中的自己!


笑薇讀書


我有空也會在頭條寫點狗屁不如的臭短文。實際無物,很空,但就是愛顯。其實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貨?小學畢業後,家裡窮就再沒進學校了。在家臉朝黃土背朝天幾天後,十九歲就去了廣佬牯呆的地方,直至如今。自己孜孜不倦打工之餘愛看愛寫,完全是想一舉成名天下知,結果什麼狗屁也不是,就還有“打工仔“光榮稱號。

玩頭條,就是互動,就是求樂,雖文化不高,但愛上了也就不可收拾。

至於學歷,臉紅了,請諸君別追問。


金泉45


我就是愛好寫些東西。

從1993年開始寫生活之類的稿子,純粹業餘的。認認真真地寫完稿子郵給報社,等待發表。當寫的稿子見報後,那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我斷斷續續的寫了二十多年,根本不是為了錢,就是樂趣。寫了幾百篇稿子,剪報厚厚的兩大本,沒事就拿出來看看。

記得以前給報社送稿,打出租花了30元,而稿費只有10元錢。賠錢的“愛好”一直樂此不疲的堅持著。近些年,報紙都不太愛看了,我也就不寫了。

發現了頭條,每天讀者廣泛,熱熱鬧鬧。最讓人喜歡的是它的即時性,你的文章馬上發表,馬上就有人看,馬上就能互動,不像報紙得等幾天或幾個月才能發表。

所以,覺得頭條有意思,無論是寫文章還是看文章,都是一種樂趣,都是一種休閒。





82老兵新傳


我的文化也不多,七十年代的初中生,在毛主席時代我很喜歡看小說,自從有了智能手機,就非常喜歡看新聞頭條,在頭條上最喜歡看評論,重點在評論裡,各樣大神都有,特別有趣,時間一久,也就喜歡評論。在去年偶爾收到了頭條問題回答邀請,當時既興奮又膽怯,因為我文化程度低,回答怕別人笑話,也就試著回答了一些問題,結果還有幾條被系統推薦到了首頁。從那以後,有人邀請我回答,只要是我感興趣的問題,我就儘可能的去回答。

在此我非常感謝新聞頭條,給了老百姓一個平臺,能讓老百姓在頭條上暢所欲言,也感謝各位朋友給我的評論和肯定,也滿足了我這個半文盲的虛榮心,所以,我覺得頭條有意思,無論是寫評論還是看文章,都是一種樂趣。最後願今日頭條越辦越好,讓更多的人喜歡。


正宗小酢酒


謝謝激情:

不好意思,我自我介紹,我雖然是高中畢業,但是我的水平不高,自從去年底開始看頭條視頻評論,今年二月底開始就喜歡上了頭條回答題,到現在為止,我的口答題,已被推進頭條首頁七條,其中五條是連續4天,推進頭條首頁的,到現在為止,給我點讚的有3500多,我的粉絲有146個

我寫這些短文,都是憑自己的想象力寫的,題目怎麼說?我就怎麼寫吧?有的題目沒有那麼真實,我也會帶以誇張把它寫好,我喜歡寫生活中比較現實的東西,關於情感方面的都比較好寫。

寫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我記得我寫了一個回答題,題目是《為什麼不能穿別人的舊衣服?》大概是這個題目吧!九天之內,17萬人閱讀了我這篇文章,這也是我的榮幸。

總的來說:像我這樣的草根,水平就這個樣子,頭條有這麼好的平臺,只要我有時間,會努力的,把作品寫的更好,送給頭條的閱讀者看,希望大家對我批評指導,我一定會虛心接受。

謝謝大家😊


笑口常開254742342


所有的老師都應該不會是我這等水平,我小學二年級只讀了十六天就徹底輟學。當時作為一名十三歲的少年,每天都跟著我的爸媽和姐姐幹著繁重的農活。學會犁地鋤草,挖土挑糞整田插秧,砍柴運煤挑水割草放牛…………。難怪憑我在生活中淘識的幾個漢字,組合的語言算不上絲毫的美妙,根本不能起到賞心悅目的作用。所以我現在下載了頭條,走進這座大觀園裡陶醉其中,向老師們學習。

其實我認為,文章的精美並不完全取決於某個人的文化水平,這跟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對事物的欣賞角度不同,理念不同,感受到的情趣也會不同。就像平臺的粉絲一樣,有我這種文盲,有小學生和中學生,也有大學生和博士生,有專業的和業餘的,也有湊熱鬧的和實際解決問題的,只要自己能夠陶冶情操,增添樂趣,我覺得就夠了。




呆眉呆眼


看到這個問題後讓我興奮不已,講出自己的文化故事沒什麼了不起的,實話實說沒人會笑話。我只是個地道的初中畢業生,79屆的,出生地是貴州農村。家庭環境用一個字就能表達“窮”,記得年我連高中都不敢考,為什麼?因為考上高中家裡沒條件供我繼續唸書(儘管考高中是十拿九穩的事),直接報考師範(離錄取分數線差3分),因為師範畢業後就能分配當教師的工作,最起碼能為家裡父母減輕生活負擔。想起童年往事,此時此刻鼻子都發酸,上初中最關鍵期,放學回家還得上山放牛和砍柴,就連考試前後還得上山挖野菜充飢。吃不飽,穿不暖,真是心酸。講出這話當年叫“憶苦思甜”,農村出生的55歲至65歲的讀者想一下,我說的都是事實。

話有點扯遠了,本人的經歷足夠寫一本厚厚的書,特苦特讓人心酸型的生活素材,可惜無人挖掘。總算拿到過初中畢業證,我的弟弟妹妹連小學也沒有唸完的。平時的我喜歡看書,當時可是連書也買不起,都是借別人看過的,印象輕深的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跑馬觀花地讀過《唐詩三百首》。愛好詩歌文學,並自學簡譜知識,吹橫笛,吹口琴是光棍時的愛好。93年到河北落戶(就是說30歲時結的婚),現在大孩子都31歲了,我今年56週歲,讀者別算更別笑,都是不平常的故事。

今年初才開始接觸的頭條,還是孩子硬給下載的。因為平時發微信朋友圈喜歡寫些順口溜發表(搞笑即興發揮的順口和押韻而已。孩子說:上頭條去發表吧!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華。其實呢,咱有自知之名,狗屁都不是,哪敢去魯班門前搬門弄斧呢?果不其然,頭條上人才濟濟,高手如雲。方知原來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興致上來時發佈過幾篇順口的頭條,後來試著回答過悟空提出的問題,並提名上過頭條首頁。獲獎,當然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因為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目光短淺,平時還得為養家餬口而忙碌。所以,不敢奢望能上檔獲獎。

謝謝你能耐心地看完本人的文化介紹,一目瞭然,一吐為快。感謝頭條這個平臺,感謝悟空多次邀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