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我國的文學地位有多高?

問世說書人


各位可曾記得當年書桌上的那個“早”字,各位還曾記得那個月光下的刺猹少年,各位還曾記得那句刷遍朋友圈的“魯迅說過……”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個叫做魯迅的男人!

他有多出名呢?這麼說吧,在中國,你可以不知道周樹人是誰,但是你絕對不能不知道魯迅是誰!

這就是魯迅,或者說這就是周樹人,正所謂不會罵人的醫生永遠不是好作家!

首先,科普一下,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魯迅只是他的筆名,但是對於作家筆名可能更容易流傳於世,因為筆名比真實名字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就像有多少人知道冰心叫謝婉瑩?又有多少人知道唐家三少叫張威?

一個好的作家,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他的筆名的流傳度。魯迅先生在國人心中,無異是文學巨匠,但是如果說他的作品都是鉅著,那就純屬誇大,所以,國人對魯迅先生的肯定是建立在他的歷史地位上的,並不單單指他的文學地位,這兩者之間不可以簡單的劃等號。

魯迅先生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大家,他在醫學上也有造詣,在美術,歷史,思想,翻譯等領域都有貢獻。

當然,在這些裡面,對人們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思想,也正是因為他對思想方面的影響,才使他的歷史地位大大提高。

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需要人們思想覺醒,需要人們找到自我的時代,而魯迅先生剛好順應了時代的呼應,成了那個時代的英雄。


當時的魯迅先生不僅是各大名校需要的優秀教師,而且還是當時左聯的旗幟人物,共產主義運動的參與者,領導者。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文學方面的代表之一,甚至於在延安,還專門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學校,他在當時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當時一大批新青年的思想就是他的思想,他的革命方向就代表了當時中國革命的方向,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那麼回到問題,魯迅先生的文學地位如何?

毋庸置疑,魯迅先生的文學地位很高,但是他的作品其實達不到與其地位相匹配的程度,他的散文確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他的作品也不盡完美,無論是詞藻還是內容。對於他的文章,世人褒貶不一,雖然有很多文人對他持較高的評價,但是也有人認為他的文章確實不適合當下的時代,比較難以理解,所表達的內容太深了。

不過這些並不影響他的偉大,前面也提到了,世人對他的評價更多的是建立在對其歷史地位的肯定。在那個國民普遍愚昧的時代,是魯迅站出來,用筆桿當武器,把文字做刀鋒,不停的擊打,割裂那一張張矇蔽在人們心中的幕布。用文字表達思想,用思想拯救國家,這才是一個文人,一個文學作品,最高的境界。否則,你的再怎麼華麗,再怎麼所以優美,那也不過是“凡品”。


魯迅先生的文章,贏在了境界上,這是他的思想高度所決定的。縱觀歷史上那些文學大家,雨果和他的《悲慘世界》、托爾斯泰和他的《戰爭與和平》、馬爾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獨》,無不是用思想征服人類,顯然魯迅就是這樣一類人。

所以,總的來講,魯迅在我國近代歷史中的文學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白話歷史君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華民族,他是和孔子,李杜,蘇軾,曹雪芹,毛澤東齊名的。

魯迅的革命思想有多偉大?在中華民族遭受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魯迅用筆桿子,朱德用槍桿子,輔佐毛澤東打碎了舊世界,開創了新中國。如果說馬克思是老大,毛澤東是老二,魯迅怎麼也能排個老三。

魯迅的文學水平有多高?莫言願意把他全部,換取魯迅的《狂人日記》。把西方牛皮哄哄的文學殿堂砸了個稀巴爛。原來西方世界所謂的文學巔峰,文化典範,洋洋灑灑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比不上魯迅的一篇短文,而魯迅哪篇文章,不過是魯迅眾多作品中的一個。

是,是因為時代變了,現在是世界老二了,大家心態也變了,國家也不需要革命了。提倡讀經了。

魯迅的文章也有缺陷,他的筆桿子,像醫生的手術刀,不打麻藥,把社會,人性,一刀一刀切開,一層一層地扒開,露出了骯髒,黑暗,殘酷,畸形。全然不顧病人的痛,不顧鮮血淋漓。會嚇到孩子的。

有人噴魯迅,像蒼蠅盯戰士身上的創口,營營叫,國家也可能在冷落魯迅。我們很多人十分痛惜。我可以和你打賭,幾百上千年以後,大家會發現魯迅是和孔子李杜毛澤東齊名的偉人。

其實國家不應該這樣絕情,中小學教科書就罷了,應該在大學裡開設魯迅學。


寧死不979


魯迅先生,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來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被稱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從“偉大的”和“現代文學的奠基人”的稱呼中,我們可以想像其地位的尊崇。

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與成就,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是看別人對他的評價來決定的,我們先來看看中外名人是如何評價魯迅先生的。

中國名人的評價:

1、毛澤東主席:“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葉聖陶先生:“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

3、鄭振鐸先生:“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

4、郭沫若先生:“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

外國名人的評價:

1、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2、日本文學評論家竹內好:“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3、美國女作家史特萊沫:“作為一個作家,作為一個執筆的戰鬥者,他是天才,但這天才太執拗了,也許他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所以他情願死在自己的國土上。”

4、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稱魯迅為“中國的高爾基”,他說 :“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共同的性格,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

……

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1918年,他首次使用“魯迅”筆名,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文小說,標誌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1921年12月,魯迅先生髮表小說《阿Q正傳》,塑造了阿Q這一影響深遠的文學形象。

此後,又陸續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續編》等專集。

魯迅先生一生有散文詩集1部,回憶散文1部,小說集3部,雜文集17部,書信多封,《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共400餘萬字;外國作家的作品譯文250餘萬字;輯錄、校勘古籍18種,100餘萬字。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人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一個人,自己來評價自己是可笑的,但是別人對他的評價往往是真實的,看魯迅先生如此多的文學著作,以及如此多的偉人和名人對他的評價,我們可以說,魯迅先生雖然不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偉人,但也是20世紀我國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是全世界一個偉大的文學大師。


石丘雜談


將魯迅抬高到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的高度,是很多當代人理所當然的認為!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魯迅的思想究竟有多麼深邃。

1、魯迅認為,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是吃人的。現代人很難想像,中華民族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吃人社會,居然還會存在,並且富裕如斯,讓當時的列強瓜分、賠款(想想當時非洲只有奴隸可賣)。

2、魯迅認為,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將中國文人都變成了他筆下的“孔乙己”。現代人可以將此理解為,通過對一個高考落榜生的不幸描述,來抨擊高考制度。而取名孔乙己,本就是對中華聖人孔子的侮辱。

3、魯迅將潑皮阿Q,當成中國人的典型,還要“怒其不爭,哀其不幸”。而一些所謂的“文人”,居然深以為然,並且,還要從自身上尋找這個阿Q的影子,嗚呼哀哉!中華文人的自悲感,已不可救藥了!

其次,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魯迅的革命家之稱呼。

1、從理論上說。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理論,因此,馬克思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思想,既不成為系統理論,又未指導中國革命事業,因此不能成為理論革命家。

2、從實踐上說。魯迅用一支筆,批判了舊制度,罵了一批新舊文人,然後躲進小樓,掙掙豐厚的稿費,逍遙自在,也算不得實踐革命家。

其三,再談談魯迅的文學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魯迅的文學水平確實很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魯迅的文學功底,是從小系統地學習了傳統文化,而形成的。

2、魯迅的反傳統、反現實的批判思想,是自小而始的家庭、人生經歷,以及長大以後接受的西方思想,融合而形成的。

魯迅所批判的傳統,正是他從小學習,耳熟能詳的傳統經典。因此,他能夠準確地找出其中的不足,精準攻擊!而將所有傳統文化優秀忽略。

有一個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願意將全部作品,換一部《狂人日記》,想來也是得了現代洋人的好處,自覺對中華文化“噴”的不夠吧!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魯迅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魯迅,真名叫周樹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被譽為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更是家喻戶曉,建國後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的作品多達30篇左右。比如,《狂人日記》、《吶喊》、《阿Q正傳》等。尤其是這篇《狂人日記》不得了,被譽為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文小說,魯迅這個筆名就是這個時候開始使用的,以至於現在的許多人只知道魯迅的大名,真名卻得想一想。那篇《吶喊》,在《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中榮登榜首。



他的作品留下的名言名句,更是如雷貫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應該說,只要讀過義務教育的人,對這些話的記憶與理解都非常深刻。另外,魯迅的文章,除了詩歌、小說等,雜文更是一絕,有人稱之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家。在文學榮譽方面,當年魯迅拒絕諾貝爾獎的邀請至今成了一段佳話。



雖然魯迅離開我們已經八十多年了,但是我認為,魯迅完全有資格入選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列。


富春葉語


魯迅:“過渡時代的偉大橋樑”(周恩來總理的對其評價),是中國新文學的創始者和奠基人。從相信進化論到歷史唯物論,從反封建到共產主義戰士,反應了先進知識分子的前進方向,魯迅的一生,在中國現代革命史和文學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始,從1917年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文化革命論》拉開帷幕。毋庸置疑,文學是適應時代的,只有適應時代的步伐,文學才能綻放出鮮豔本色。繼胡適提出的“八事”後,陳獨秀提出“三大主義”這種觀念是符合當代社會現狀的,但是,胡,陳二人理論觀點先進性的同時,還有侷限性和片面性。他們一概否定輕視封建文學,全面接受西歐文學,停留於表面的批判,分不清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直到1918年《狂人日記》的出現,才真正顯示文學革命的實績。《狂人日記》是新文學的開山作品,也是藝術上創新的開始。魯迅的狂人日記,承前啟後,無論是體裁,文字,形式還是結構,都給中國現代小說探索創立一條寬廣的道路。

中國現代文學屬於新民主主義性質,在現代文學史中的4個階段,各種流派觀點層出不窮,紛爭筆鬥盡顯筆端。主要有“復古派,”‘學衡派,’“現代評論派”。在各派混爭中,以李大釗代表的共產主義思想知識分子和以魯迅代表的革命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結成統一戰線,並肩作戰,給新文化革命注入中堅力量,開創了文學史上的“鄉土文學,”“散文”“新詩”等流派,可以說左聯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

左聯的成立。標誌著黨對文藝工作領導的加強。主要表現為:粉碎反動派的“文化圍剿,”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介紹和宣傳” “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新人。”如柔石,葉紫,肖軍等等都是在魯迅的培養下迅速成長。魯迅先生《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對現代文學起了推動指導作用,如此才有30年代文學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階段。

可以說,在現代文學史中,後有沒有來者尚不敢說,前無古人,對魯迅在文學史上的定位是客觀的。難怪總理會評價魯迅為“過渡時代的偉大橋樑”。


一念嗔心


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五四運動新文化的旗手和領袖之一,被後人喻為“民族魂”,魯迅的文學成就和地位是很高的,無論是在同時代還是後來的作家都只能望其項背。


可能會有人不服魯迅,其實魯迅不僅是國內有名的作家,而且是世界級大作家。全世界160位名人中就有魯迅,世界十大文豪中魯迅是中國唯一上榜的作家,他的小說集《吶喊》和巜傍徨》被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列。他的小說《祝福》,《傷逝》,《藥》,《阿Q正傳》等被相繼改編成了電影劇本。郁達夫曾說:“誰最能代表一個時代,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是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郭沫若說如果魯迅是頭牛的話,那我就是牛尾巴,而茅盾則說我就是牛尾巴上的毛。毛主席更是把魯迅定格為: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民族英雄,他說魯迅是現代社會的聖人。魯迅的文學成就不僅是小說,更是革命雜文的開山鼻祖和集大成者,其雜文水準無出其右,另外其散文質樸淡雅,充滿了極為生動的生活情趣,在散文界中別具一格。先生逝世後有巴金,胡風,蕭軍等十六人文學界大佬人物為其抬棺,數萬民眾自發十里送葬。


可見魯迅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其文學的成就與地位都是極高的,他排了第二,國內第一就是空缺。“魯郭茅,巴老曹”是很多人公認的文壇排名。


鬥戰達人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人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它不僅是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話劇,新詩,小說,雜文,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伴隨"五四"運動前後而興起的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史上引起了歷史性的變革。由倡導白話文開始,文學革命的先驅者以"國民文學","平民文學"耒表現普通人的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會人生為文學的根本任務。1918年《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魯迅第一篇白話小說"狅人日記"是那個時期的典型代表。而後魯迅的《吶喊》,《彷徨》經典之作更是那個時代民族思想的藝術高峰。《阿Q正傳》等經典作品的誕生不但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之作,對中國現代作家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引起世界文壇的注目,成為中國現代文學進入世界文學之林的代表之作。這也是有稱為魯迅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的原因。


孫舉海sunjuhai


所以說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郭沫若說: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偶有所做,每臻絕唱。

可見先生在詩歌方面也有建樹。

另外先生在雜文方面的成就也是開創性的。


好風讀詩書也


魯迅先生,非常值得尊重!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中團,魯迅一向被尊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時由於他的不朽的著作和辛勤的翻譯工作對世界文學所作出的貢獻,又使他成焉一位在世界上有地位與享有國際聲譽的偉大作家。 魯迅在世界文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是由於他的著作所作出的貢獻。

無論魯迅先生平生成就如何,我們都應該尊重魯迅先生,因為他在那一個時代也是一位為中國而努力的一位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