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看不起現代詩,現代詩卻能拿諾貝爾文學獎?

高產大師詩集


因為國內的現代詩和國外的現代詩是兩種概念,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國外的現代詩,與我們看唐詩宋詞一樣,但當國外的現代詩翻譯成中文以後,意境全無。

說到本質上,還是文化的巨大差異而導致的喜好不同。

當然現代詩在國內也有固定的愛好者,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是在變現,或者說商業化缺乏途徑。

但對現代詩有追求的人,又何必在意變現和商業化。

比如我也喜歡詩詞,也會興致來了寫幾首。合適的就放進小說裡,任君嘻笑怒罵,我盡了興就好。



宸哲


中國人不是看不起現代詩。而是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的“諸侯林立”、“呻吟諂媚”現象,被我們一般民眾“驚詫”了,越來越看不懂了。失去了大眾粉絲們的基礎,就沒有了發展的生命力,時間一長就會忽略不計了。實際上,中國現代詩歌期待一種“覺醒”。我是“詩歌圍城”之外的一介草民,不敢妄言,也算是吐露心聲罷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有一句名言:詩固然不能寫得白痴都能看懂,可也不應該寫成只有詩人自己和他的驢子才懂。對於時下我們各位“偉大”詩人們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吧。

凡是入選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無可爭議的讚譽和推崇,這就是世俗意義上的“權威性”。現代詩歌入選無可非議,同時也證明這位詩人在國內國外詩歌愛好者中都很“叫座”。

那麼,我們國家能不能創作出既屬於民族又屬於世界的詩歌?個人愚見,這才是今天我們的詩歌界所要討論、所要認清、所要解決的問題。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想想我們的魯迅,日本的村上春樹,不必多言了吧。

門外之淺談,還請大家多多指教。附錄一首聶魯達著名的詩歌,共同愉悅欣賞如何?

用你的眼睛阻隔這個月的光

用你的臂膀拂去所有的憂傷

只求你別忘了

我若哭著醒來

那是夢見自己是迷途的孩子

穿過夜晚的樹葉

尋找你的手

你是一沽無聲的泉水

在遙遠的山腳漸漸隱匿

我是一顆孤單的石子

在寞落的山頂等待晨曦

怎麼說起 又怎能忘記

所有的話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所以 我只能――

用我這個月的記憶銘刻你的快樂

用我所有的淚水灌溉你的傷心

只求你別忘了

我若笑著死去

那是因為夢見自己是殘落的敗葉

穿過寂靜的黑色

親吻你的臉





平民之宴


中國人沒有看不起現代詩,只不過如今人心浮躁金錢至上,極少有能潛心研磨作出能讓大眾認可廣為傳誦的好詩的新生代詩人。相反,現代詩界停滯不前甚至後退、雜蕪亂生,兼之網絡日益發達信息爆炸,人們見多識廣眼光更高了,一般的新詩都看不上,對沒有超越性發展的現代詩界基本已是失望繼而忽略無視的態度了。

聽到外國現代詩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大概更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民國至八十年代是中國現代詩最開創發展繁榮的時期。

徐志摩的詩就跟他的情史一樣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一首《再別康橋》,一句“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即使幾十年過去了,如今依然讓人心動。

建築學者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那一縷極致純淨輕靈的四月清風,無論過去多少年依舊滌盪心田。

海子走了,但他那個簡單而溫暖的願望:“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至今仍是浮華世界裡許多人最真摯的心聲。“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八個字被懂得的或不知其意的網友們紛紛用來作簽名作網名。

葉芝《當你老了》被改編成歌曲,在中國流行歌壇引起一時風潮。

還有木心的《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觸動了多少在這飛速發展變化社會中迷失初心的人。

中國人沒有看不起現代詩,是看不慣那些把詩壇作弄得亂七八糟不成樣的泛濫“詩人”。

抒情訴衷,我們找不到如戴望舒那“丁香花一般”哀婉動人的;鄭愁予那“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的宋詞般的寂寞哀愁。

言志讚頌,我們找不到艾青那“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和“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幹’/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即使我們死後屍骨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燒”的矢志堅定。

…………

可惜,這些都是過去的輝煌了。

如今現代詩壇要發展繁榮,任重而道遠。


禾苗清青


1,中國人沒有看不起現代詩,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文人一直在向西方學習,堅持現代詩詩歌創作。而且湧現出不少挑大旗的人物,如郭沫若,徐志摩,後來的賀敬之,再後來的顧城,海子,舒婷,包括汪國真,他們都有自己的風格,和不少優秀作品。雖然量不是很大,但也算引領過一時風潮。

2,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現代詩詩人都不是中國的現代詩詩人。中國詩人寫不出符合西方現代詩評價理論體系的詩歌。漢語和西方語言文字根本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音,形,意截然不同,雖然西方現代詩評價理論體系已然成型,仍無法照搬到中國。根本行不通。

3,弘揚傳統文化,繁榮詩歌創作的重點在前半句,不管是哪種詩歌體裁,堅持本民族的精華才是根本,學習西方只是手段,西方現代詩也是經由古典文化發展而來,繼承本民族文化精華的現代詩歌才是現代詩發展創新的方向。

4,五四運動的創新是革命性創新,在當時是新文化運動大勢所趨,當下的詩歌創新則應堅持繼承性創新,並逐步形成自己的不同於西方的現代詩評價理論體系,才能有創新,有發展。


L攜雲之手


不是中國人看不起現代詩,而是你我等下里巴人看不明白,不喜歡現代詩而已。至於現代詩能否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題,我想這應該問問以表音文字為母語的諾獎評審委員們,但不知道他們懂不懂現代漢語。

如果有話語權的誰人,能明確告知那些或許不懂現代漢語的委員們,現代詩們的現代詩已經放棄了五千年傳承的音律和審美,而接受了諾獎們表音文字音律,理論。現代詩們的現代詩,現在已經是在用現代漢語來表達的西方式思維和西方式審美。

儘管如此的衷誠,在800萬國民中選出來的諾獎評審委員們,也不一定會將獎項頒發給14億人民中的現代詩們的現代詩。我想,這是因為,現代詩們的現代詩已經快失去民族性了。沒有民族性的東西,就不具備世界性。

現代詩的現代詩們,應該認真研究一下西方詩歌嚴格的音律要求,比如說,什麼短長格,短短長格,或者六音步詩、八音步詩什麼的。盡最大努力擺脫五千年詩歌的傳統及格律束縛,去踐行西方詩歌的格律、審美和傳統。我想,現代詩們舉起雙手,是肯定能得到諾獎的獎的。歐耶!


農夫934813


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現代詩,全是些外國詩人寫的,像艾略特,瓦雷裡,聶魯達。他們所以能獲獎確實是寫出了非常高級的現代詩。中國人並沒有瞧不起這些現代詩。相反卻是敬佩這些現代詩。中國人瞧不起的現代詩是中國人寫的現代詩。瞧不起它的貧乏,荒蕪,混亂,甚至把它當作了怪胎和侏儒。僅對為數極少的幾個現代詩人的幾首現代詩有興趣。


含真詩書畫


詩死了

死在朦朧的早晨

樹枝抖落身上的黃葉

彷彿要為她送行

風掃落葉

雄雞齊鳴

高山已望見了太陽的光明

露珠裡的花蕾

正準備怒放

唱詩班的鳥兒

輕輕地亮著嗓門

她們聽說了

詩死了

死在朦朧的早晨

她的靈魂將在陽光下虛化

葬禮就在花開的時候舉行

送她的靈魂去天堂

葬禮開始了

獻上甘露

獻上鮮花

獻上歌聲

誠摯地祝她一路遠行

那裡有她要去的地方


清月聽鳥歌


詩好像一般和歌聯繫在一起的吧?所以我們一般都叫什麼詩歌云云的!西方的詩歌一般是獻歌,是對神的讚美詩,所以顯得更神聖,中國沒有神,多抒發的是個人情感,在中國,連地位最尊貴的是皇帝,好像有史以來也沒有任何陛下獲得過子民們為它創作的可以亙古流傳的讚美詩!


世界這麼黑電筒離不得


好的現代詩照樣能夠點亮人的心扉、催促人們奮進,例如當年郭小川、賀敬之、馬識途等人的現代詩。但中國古典詩詞的積澱過於深厚、影響過於巨大;再加上現代詩由於那十年的出現,而使自己的改造與成熟之路戛然而止,實際上現在的現代詩在格式上是不成熟的。按照不成熟的格式寫出的東西,無論是在閱讀朗誦,還是在自身所反映出來的意念與蘊含上,都難以達到美好與深刻。於是很少有膾炙人口的新詩產生,於是古典詩詞仍然可以大行其道,把現代詩擠得幾乎沒有存身之地。


響箭6


哈哈談今論古詩、各有所長。有人看就好丶別過多的評價。世間才學沒有誰精。時代在變。科學的發展代替了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的向上!沒有人去為他負出、因為他給不了什麼回報、只能是個開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