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哪一首讚美母親的古詩詞?

秀峰觀世界


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只有母愛。就如但丁所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從古至今描寫母親的詩詞太多太多,但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茲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詩人把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真摯的的母愛,兒子對母親的思念,想報達母愛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而我卻更喜歡巜勸孝歌》裡面的一句:“母苦兒不未見,兒勞母不安。”短短一句便道盡了人間無盡母愛與辛酸,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深刻體會其中之含義。所以我想加上一句:唯有當人母,方知母之苦。”天下母親皆如此也!

“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有父母的時光吧!祝天下所有母親健康,快樂!


飄飄oy


託翁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歷史原因,我從小因家庭變故缺失母愛,寄人籬下,所託非人,過著流浪狗般的生活,母愛的無私偉大真的體會不深。我看《都挺好》是流了淚的,因很多地方與蘇明玉同病相憐,其實,人世間最令人心寒的不是朋友的背叛,而是親人的拋棄和離心。

其次,我知道唐朝孟郊的《遊子吟》膾炙人口,是古詩中讚美母愛最深情感人的一首詩,而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成語“寸草春暉"由它點化而來。後來讀書作文,我也常用到,只是把"春暉”比作祖國母親。


用戶思源Z


回眸歷史長河,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婦女承載著繁衍生息的自然和社會屬性。母愛,溫潤著兒女的成長,也溫潤著歷史的足跡。品鑑歷史最早、最樸實、最感人的一首母愛詠頌古詩。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風兒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

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

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

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

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鑑賞:

“母生七子,不圖回報”為全詩歌頌母愛偉大的主題,這亦是與生俱來母愛的特徵。詩歌起句以“凱風”來比喻母愛如春風和暖,以“棘心”棗樹的嫩芽來比喻初生孩兒,彷彿讓人感受到孩子被捧在母親手上的幸福和珍貴。

而事實上,母親不辭勞苦地撫育著兒子的成長,長得壯壯實實的孩子就是母親最大的安慰。勤勞、善良又明理的母親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兒子若不長進、不能埋怨母親的責任。

詩歌再以“寒泉”來比喻母親養育七子的勞苦,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個個孩子長成,如黃雀在廣闊的大地上清麗婉轉歌唱,多麼悅耳、動聽、嘹亮,沒有常常去安慰母親那顆飽受孤苦的心,確實深感不當和自責。

古人以詩歌頌揚母愛的無私奉獻,以詩歌來警醒和勉勵後人奮發進取、報效親恩,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人如沐春風。


玲瓏隨筆


關於母愛最喜歡的一句:

慈母之愛子,非為報也。

出自《淮南子》卷十· 繆稱訓,此句詮釋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不為報答,一味關愛。

慈母之愛子,非為報也,不可內解於心;聖人之養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自熱,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及恃其力,賴其功者,若失火舟中。故君子見始,其知終矣。媒妁譽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強飯之,莫之愛也。雖親父慈母,不加於此,有以為,則恩不接矣。關於母愛最喜歡的古詩,非遊子吟莫屬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 孟郊《遊子吟》

此詩通俗易讀,形象生動的再現了孩子離家,母親的擔憂、不捨和叮嚀。


描寫與《遊子吟》相似情感的詩句有: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元 王冕《墨萱圖》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唐 鮑溶《將歸舊山留別孟郊》

卅載綈袍檢尚存,

領襟雖破卻餘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

上有慈親舊線痕。——清 周壽昌《曬舊衣》


母愛的另一表現形式為言傳身教,《孟母三遷》一文最為經典。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兩漢 劉向《孟母三遷》


近現代讚美母親的詩歌也有很多,摘錄一首冰心寫給母親的詩。

寫給母親的詩

母親,好久以來

就想為你寫一首詩

但寫了好多次

還是沒有寫好

母親,為你寫的這首詩

我不知道該怎樣開頭

不知道該怎樣結尾

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就像兒時面對你嚴厲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該勇敢接受

還是該選擇逃避

母親,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決定還是要為你寫一首詩

哪怕寫得不好

哪怕遠在老家的你

永遠也讀不到……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祝天下母親5.12母親節快樂!


壹爿X


母親節來臨之際,祝願天下所有母親,母親節快樂幸福!

我最喜歡一首讚美母親的古詩詞是唐朝孟郊的《遊子吟》,膾炙人口,而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

離家在外,“寸草春暉”一直藕斷絲連般牽絆著對母親的牽掛,難解相思之苦,難報父母恩情。

兒時就特別努力讀書,閒暇之餘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來減輕媽媽勞苦的重擔,發誓長大一定讓媽媽幸福。想法很好,現實殘酷,長大後並沒有讓媽媽享福,家裡大大小小又一次讓媽媽全身心投入到鍋碗瓢盆中。

一門心思把滿腔熱血投入到社會,職業無貴賤之分,儘自己所能,想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想想這也是一種報答母親一個方式吧!

我的母親很平凡,天底下最善良的人,任勞任怨,傳承孝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母親無私的愛,以身效仿,做出表率,她的兒女最基本的品德人人稱讚,小家的祥和承歡傳播著正能量,這就是家的力量,也就是母親的力量。

一個個小家的力量,匯聚成一股風氣,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多少傑出人物出身寒門,他們最終從社會底層走向人生的輝煌;多少人犧牲小家,投身於戰火紛飛,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有一位偉大的母親,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母親。

這個時代歌頌母親,是恆古不變的主題。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發光發熱,燃燒自己,成就他人。





華姐wy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孟郊的這首《遊子詠》,生動而形象地表達出母親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

舊時的衣服,是手工縫製的,需一針一線地的縫飯做。詩中寫到一位長大了的兒子即將出門遠行,母親即自豪又擔擾,因為兒子長大了,要到遠方尋求自己夢想和事業,這正是母親所希望,但又非常擔心兒子是否會被風吹雨打,是否會受到飢寒,又希望兒子能早回家中,母愛變成了無私的複雜心情,這種心情都體現在了獨燈之下,母親一針一線縫製衣服的形象之中。

詩的最後兩句是言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說誰說春天的一棵小草之心能報得了春天的太陽給以的溫噯呢?意思是在表大,孩子對母親的愛又怎能報答母親對孩子的無私而偉大的愛呢。

讚美母親愛的古詩,我最愛的就是這首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關於讚美母親的詩詞,你最喜歡哪一首?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我心中的答案~

《遊子吟》夢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並無華麗詞藻,但寫出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情感,分別時的痛苦之情,感人至深。母親因為擔心兒子回家遲了,所以親手為兒子縫衣服,而且是針腳密密麻麻,唯恐不結實。兒子看到母親為自己縫衣服的細節,更是感慨萬千,用一反問句表達了——對於如同春天陽光般深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能報答得了。


芷若幽蘭1314


《逝去母親的母親節》

作者 鏜犁之華(範國世)

——謹以此詩獻給我的母親,我的2016

在矮矮林中的矮矮山崗

一座新的墳塋墓冢

如今成了母親的新房

新房用新鮮的泥土積壘

還散發著新鮮泥土的芳香

不簡不奢的青石墓碑

象帝王寶座閃閃發光

在逝去母親的母親節裡

點燃兩支短短的蠟燭

星星的火焰把回家的路照亮

母親是平凡的母親

屬於她的節日是四季的忙碌

屬於她的幸福是兒女的成長

屬於她的快樂是家人的歡樂

屬於她的吉祥是親人的安康

逝去母親的母親節

節日也透著惶惶的淒涼

窗外的雨是思念的淚

這淚中又照進了陽光

在心裡深情的叫一聲老孃

這個原本應該屬於你的節日

願您安詳在永久的天堂



鏜犁之華範國世


孟郊的《遊子吟》和王冕的《墨萱圖》。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墨萱圖》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兩首詩都是表達對母親的愧疚,都是遠在外地,難以做到孝順母親。喜歡這兩首詩的原因是他能時刻的提醒著我,不要忘記母親,不管在外多久多遠,有時間一定要回去母親,經常的打電話和母親聊聊天,問候一下母親。讓母親不擔心自己,那是對母親最好的回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孝順是一個長遠的事,現在我們最好的方法是從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身騎白鹿去遠山拾夢


我最喜歡的一首完美母愛的詩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由這首詩, 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也是何其辛苦操勞的一生,讓我今生無法忘懷。忘不了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書包,母親在黯淡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用手織布給我縫製書包的情景。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孩子們安然地入睡, 卻只有母親在忙碌。 當第二天我背上新書包,是何等的驕傲自豪,甚至都是連顛帶跑得上學去。這書包有織布的印染的淡淡香味,有母親深深的愛和希望。

那年代物質匱乏,鞋子幾乎都是手工縫製的。白天太忙,只有晚上母親才能騰出空來為我們全家趕製鞋子。昏黃的煤油燈下,由於物質匱乏,吃不飽,母親的面孔消瘦,卻又透著堅毅的光芒。母親擺放一個線籮筐在炕頭上,然後裡面是各式各樣的線頭,還有剪刀、針等。針是卷在一個煙盒裡面的銀色錫紙裡的,可以防止生鏽。母親先做鞋頭,用那種黑絨或者紅色帶小花的絨布做,然後再納鞋底,最後將做好的鞋頭縫納在鞋幫上。其中最費力氣的就是納鞋底, 為了防止磨壞,鞋底通常做的厚點,可是納起來就很費勁了,用一根粗粗的針穿著白色的細線合成的粗先來納製作。母親會戴一個頂針在中指上,沒想穿過一次鞋底,就得用針頂在頂針上使勁才能穿過去。有時候針鈍了,母親會在額頭的頭髮裡別上幾下,這樣就起到潤滑的目的,就很容易穿過鞋底了。我曾經在母親不在的時候,由於好奇偷偷納過幾下,結果每次都是把針折斷在裡面了,還的最後母親給費力的用鉗子拽出來。

 

每到過年的時候,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年三十,母親就把做好的鞋子分發給我們幾個,我自己的是一雙白底紅色帶小花的絨面鞋,還有兩個繫帶。大年初一,我們早早起來,穿上新襪子,新鞋子, 新衣服,吃了年早飯,便去本家家裡挨個拜年,討得糖果瓜子等吃食。一趟下來, 我們的口袋都是鼓鼓的,還要掏出來,看看誰的戰果輝煌。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再也不用穿布鞋了,我卻時常想起母親在煤油燈下挑燈夜縫為我們辛苦做鞋的情景。我懷念母親做的鞋子,環保、乾淨、不捂腳,更重要的是母親一針一線、辛辛苦苦縫製出來的,那裡麵包含著母親對兒女多少深沉的愛啊!

 

看到如今的母親手上佈滿雙繭,額頭上佈滿皺紋,滿頭的銀髮,明白了布鞋多麼來之不易,感嘆母親養育我們的艱辛。一雙雙布鞋凝聚了母親多少精力和汗水,熬壞了母親明亮的眼睛,如今已經老眼昏花,又花白了母親多少的頭髮。

母親一輩子辛苦操勞,任勞任怨的,沉重的生活,母親永遠有幹不完的活,吃飯的時候,,怕我們吃不飽她永遠是最後一個。

每天,天剛矇矇亮,母親第一個起床,然後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辛苦操勞;夜晚,母親在忙完家裡所有的活計之後,也是最後一個休息的。

後來我上學離家在外,光飛逝,父母一天天的變老,當腰身不再挺拔,當端飯的手開始抖動,開始眼花,開始耳背,頭髮也早已斑白。父親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幹勁,即使看不慣許多,也忍住不再發脾氣,母親變得雙手粗糙,牙齒掉落,手上開始出現老年斑,柴米油鹽一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我而我又如何能將歲月停住?如今,兒女都大了,過得好與不好,父母都時刻心心掛念,想到我們還讓父母操心,給父母帶來各種不省心,真是滿心愧疚和自責。

記得法國著名詩人雨果有一句詩句:“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對自己最無私的人,那就是自己的父母。母親生了我們,養育了我們,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勞,這份恩情更是比海深,比天高。

母親做的布鞋,伴我走過了童年、少年、青年,經歷了多少生活的坎坷。一路走來,穿著母親親手做的鞋子,心裡是滿滿的溫暖和幸福,腳底下是堅實的蒼茫大地。

我愛母親,我將永遠銘記母親這一世的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