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以前40歲當爺爺,如今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是世道變了嗎?

jucicy


世道變了,過去人的平均壽命都非常短暫,很多人四十歲五十歲已經比較高了,一般人很難活到六十歲。六十歲用天干地支紀年又稱作一個甲子,在農村村裡大家都認為活到甲子死了是做了好事、積了善德的人。所以又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確實,在生活條件差的年代,衣不遮體、食不裹腹,醫療衛生條件又差,想活得長一點還真的很難。

早年的時候,我們村裡三十多歲當爺爺的很普遍。孩子們生下來,讀書很少或者不讀書都無所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宗接代,只要認為大點成人了就讓其結婚成家生子;另一方面是能幹農活,是幹農活的好手,這方面也很重要,一是能幹農活才有收入,才能養家餬口;二是才有可能不敗家,讓家境變得蔭實豐厚,也就是世俗上說的有“出息”。農村過去歷來口頭流傳“早栽秧早打穀,早養兒子早享福”,養兒子最重要的是傳承門楣,人口濟濟,老來有依。至於能否光大門楣,那固然好,不過從古至今做到的又有幾人呢?所以想法樸實一點,生活無憂、得了孫子更好。

不過,現在人生活已經能吃飽穿暖,醫療水平也提高太多層次。七十歲並不稀,就是百歲也挺常見。普通人生病也能北京上海的到大醫院求治,放在過去都必須是有錢人才做得到。即使患下癌症也能吃藥動手術,繼續挽救患者,在過去就只能數著日子等閻王報到。正因為壽命大大提高,很多人的觀念也發生了大的改變,不再急著結婚,結婚後也不再以生育為重——現在本身的生活壓力也非常大。

另一方面,就是受教育的水平也大大提高,更多時間都被用在了接受教育上面:一個三歲的孩子入幼兒園開始,三年幼兒園、六年小學、六年中學、四年大學,如果再讀研究生,差不多出學校就是三十歲——過去的人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爹了,但很多出學校還要工作幾年才結婚。這也就造成了這種現象:過去是四十歲當爺爺,現在四十歲還不一定當爹。

世道在變,但有些東西也變不了,比如人要結婚成家,生孩子......這些應該永遠也改變不了。人類總得要繁衍,除非人人都長壽成了神仙——不過神仙也有為情而忍不住寂寞偷偷下凡的!


閬人侃農事


問題描述:農村以前四十歲當爺爺,如今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是世道變了嗎?

我是山村劦哥,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可能真的是年生變了。

就拿我父母來說吧 ,我父親四十多才結婚,現在的我也有三十多歲了。

結婚這事也結得夠晚的,到了我這一輩,也沒能好好成個家,也許是家裡條件太差,找不到合適的。

不過現在正在去找女朋友的路上,但願我所有的努力都不要白廢。



山村劦哥


民政局發出數據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的結婚率已經連續四年持續下降了,和去年相比,已經下降到了百分之七。很多地方的年輕人結婚都在不斷的推後。什麼事都往年輕人身上扣。小的時候90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被稱為啃老族,90後長大了稱為不孝(從結婚生子方便)的一代。現在又來個懶婚。誰能替年輕人發個聲音?

房價太高,攢不夠不敢輕易結婚,不用太沖動,不要因為覺得到了哪個年紀就一定要結婚,等自己心中的那個人就好。 其實有時候我對自己期望真的沒那麼高,但是家人會為你考慮很多,促使你不得不硬著頭皮上。生活壓力這麼大,很多人都沒有結婚的條件,房子就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安家立業,沒有一個穩定的住所,起碼我是不會結婚的,租房結婚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能擁有的勇氣。

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人的文化水平素質上升的體現之一呢?對於精神感情的世界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被動的遷就結合,以至於可能會有長達很多年的掙扎和煎熬。不能保障離婚自由,是不會結婚的,一個出不去的迷宮你還會進去麼?並不是因為沒人要,你如果想隨便結婚,多的是結婚對象,只是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

光知道催婚催生,房價物價蹭蹭漲,病不起死不起,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繼續循環我們這輩的操勞辛苦嗎?先要有足夠資產,還要花時間花精力累死累活說不定還得吵架,想自己清淨會兒都難,談結婚的話還有一堆破事破人應付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看對方家長親戚臉色…等等等等。不願意結婚和金錢有一定關係但是不是絕對的關係。

現在的女孩子獨立性很強,但是一旦結婚必須會面對家務和孩子這些問題,選擇無非是兩個,一是自己能力夠強讓老公和婆家閉嘴,第二個就是接受婚姻帶來的瑣碎和麻煩。所以說沒想好和沒遇到合適的,千萬別將就結婚,免得將來離婚更麻煩。現在家庭條件都很好的沒有必要為了結婚而結婚,我父母所向我灌輸的“結婚是兩家人成為一家人和睦幸福的。

有網友說:“我閨蜜結婚孩子6個月在家帶孩子,她婆婆每天說她在家吃喝玩不出去工作賺錢養家,說全靠她兒子養家,現在閨蜜上班了她婆婆又整天說她不著家整天在外面不管孩子死活不給孩子餵奶之類的……女孩子結婚圖啥呢???想不明白,結婚在孃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女孩子沒錢如果結婚,找的也是沒錢的,兩人喝西北風去啊,而且現在獨立自強的女性多了,自己賺錢自己花多爽啊,還免得別人bb。結了婚就要面對生育,就算結婚只領個證不花錢,生孩子養孩子還是要花超多錢的,所以乾脆不結婚了。貧窮使我冷靜,高房價使我單身!沒對象沒錢結什麼婚吶,還不如每天一個人過每天上班下了班躺著追劇,多舒服!




小胖遊天下


農村人結婚確實越來越晚了,時代的變遷,決定結婚的早晚,處在不同時代的人的觀念是不相同的。在過去的年代裡,二十五歲以上還沒結婚的就是大齡青年,而現在,農村人三十多歲沒有結婚的大有人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人的素質提高了,思想進步了,年輕人對學歷上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在我們那個年代,村裡只有三五個念高中的,而現在,上大學的年輕人在農村較為普遍,有的甚至立志上更高層次的學府。即使在學業上沒有成就的年輕人,追求的也是先立業後成家。

所以,今非昔比,過去四十歲當爺爺在農村較為普遍,而現在,三十歲還在學校讀書,還在他鄉打拼,還在事業上處於舉其不定當中。總之,為了湧入快節奏的社會潮流,男女生壓力很大,談婚論嫁只能挌淺。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三農張老師


先看一組數據:各個歷史時期中國人口平均壽命

夏代 18歲

秦漢 20歲

東漢 22歲

唐代 27歲

宋代 30歲

清代 33歲

民國時期 35歲

1949年 35歲

1957年  57歲

1981年  68歲

2005年 71.8歲

2050年 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5歲

從年齡的角度來說,現在和原來結婚年齡一樣的話,夫妻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翻倍,以前四十歲人已經到了末年,可是現在,四十歲才是人生的巔峰時期。

從人的喜新厭舊,審美疲勞的角度來說,人活著在一起時間久了難免日積月累的矛盾讓彼此生活苦不堪言。

從經濟的角度說,現在人生活日新月異,壓力都很大,因為人們把生活的本質放在了物質基礎條件上,然而最美的年華所遇到的都是最貧窮的他,一個刻骨銘心的戀愛結束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大好的年華,新的感情也難以進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反正晚了,與其將就,何不再等等真命天子,即便找不到,那也要找一個各方面條件不錯的來彌補這些年苦苦的等待,一來二去年齡越來越大。

所以說現在大齡結婚是一種趨勢,也是有必然存在的合理性,不是所謂的病態,就是有病,也是輕微的感冒而已,總會好的,但是好了也不能阻止晚婚的發生。



陝西水果二大爺


歡迎大家閱讀,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隨著時間的變化,國家也在改革,社會也在變遷。在八九十年代,那個時期人們生活水平普遍都不是很高,都是計劃經濟,糧票,布票等,而且那個時期的育兒成本也比較低,只要有飯吃,有衣服穿就行,隨著國家的發展,市場經濟代替了計劃經濟,各方面的壓力接踵而至,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是滿足於溫飽了,育兒成本,教育成本,房子,結婚,工作等等情況都大大提高了生活壓力,所以很少有年紀輕輕就生兒育女的情況。


在巴國的遊子阿懷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因為優點走到一起,因為缺點而分開。婚姻的主題是因為愛,因為家庭,因為孩子才會天長地久,因為某種利益而結合是不會長久,也不會幸福。真正的愛是建立在兩個人的精神上,它不會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影響而改變,經得起時間考驗,金錢物質的誘惑。真正的感情走到一起不容易,經歷多少風雨,多少歡笑,應該好好珍惜。

婚煙在每個時代的有不同的定義,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管怎麼變化,社會怎麼進步,女人在婚姻中起主導作用,決定一個家庭興衰成敗。一個男人沒有一個賢內助,不管你多麼風光,多麼有錢,係的人生不會完整,事業不會飛黃騰達。雖然女人獨立,就會有地位,但是沒有家不會幸福,有時也要有個依靠,有個人的陪伴,會讓你的人生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正因為這樣,男女都離不開彼此,離不開婚煙。婚姻讓人生更精彩,讓社會更加安定團結,繁榮昌盛。

在中國古代,結婚年齡比較小,大多是沒有主見的婚姻,男尊女悲的時代,造成了很多悲劇。讓很多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不能相愛的都走到一起。這就是中國的封建社會,沒有平等,沒有真愛,只有父母之命,媒說之言,三妻四妾。那個時代女人永遠沒地位,受命於父母和丈夫。雖然留下很多完美的愛情故事,那只是故事,只是傳說,離我們很遙遠,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夢。

在新時代,婚姻觀點變了,社會進步了,女人有地位高,結婚年齡大了,單身多了,很多人找不到老婆。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貧富的懸殊越來越大,各個方面的要求,讓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離婚率越來越高,讓很多害怕婚姻,恐懼婚姻。人各有志,人各有愛,不能強人所難。

眾裡尋她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柵珊處。真正的愛是兩個人不在一起,心卻在一起,只有愛與責任,沒有距離。





大深山的漢子


何止農村40歲當爺爺,2012年我兒子33歲結婚時婚慶公司的人說,他們剛辦了一個婚慶,農村的父母才32歲兒子就結婚,恐怕這家父母到不了40歲就當上爺爺奶奶了。現今社會有錢的人什麼事情都能辦,貧困戶辦什麼事都困難,更別說孩子婚姻大事了,四十歲的人接不了婚的也是有的是。


辛銀玉


看了你的提問,我想是文化水平提高了,不是世道變了,以前人們上學的很少,大都在家裡幹活,到十九,二十,就結婚生子,想受天倫之樂,現在大都念書,小學六年,中學三年,高中三年,出來後又要上大專,大學,補習,劃工作,一晃就到三十歲了,所以結婚都比較晚。


一生安然3387


是生活變了。以前男女雙方都守著土地操勞生產生活,早點結婚有好處沒壞處。現在大家離開了單一的土地生產生活方式,面向的是多元化的,多目標化的,前途未知的打拼,經濟能力成了男女雙方考慮考察最重要的要素,而財富的積累,能力的積累,思維方維生活觀念的積累的積累都與時間有重大關係,所以選擇結婚的時間越來越晚。

繁殖,婚姻和性,不是不可替代的,可以想見的不久的未來,這三者將分崩離析,各自獨立,社會的模樣將再次完全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