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學院》-高考志願填報知識每日分享-省控線

這個系列的課程主要是說下志願填報的相關知識和規則,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大家更快的理解;作為專業知識的儲備,不管是自己學習,還是給團隊的其他成員培訓都能有所幫助。

省控線

省招辦按照所有高校在本省各批次投放計劃的總和,並按120%比例計算人數,按最後一位成績劃定的分數線,即為批次控制線

我們知道高考招生錄取是以省為單位來投放招生計劃的,全國近三千所院校,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不可能所有的院校都在同一個省份招生,當然也不可能所有省份都只報一個院校了;高考前各大高校會將每年的招生計劃上報教育部備案,五月底前教育部會下發到各省市,由各省市安排錄取時間、階段和批次;所以省控線就是省招辦將全國所有投放在本省的招生計劃名額進行統計,再按照各批次的投放計劃數劃線,比如本一批院校在河南省計劃招生人數是10000人,那麼省招辦會按照120%的比例劃線,那麼就是12000名,那地12000名考生的分數就是批次線了;

《優學院》-高考志願填報知識每日分享-省控線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按照120%的比例來劃線呢?因為即使現在是平行志願,也是存在風險的,退檔、滑檔的情況也是在的,如果說考生不服從調劑,或者單科成績不符合要求,或者體檢不合格都會被退檔,那這樣高校的招生計劃數就不能招滿。還有一部分寶寶錄取完不想去的回去復讀了,或者出國留學的,所以在劃線時候會設置的多一些;

省控線的影響因素:考試難度:高考難度加大,分數普遍偏低,今年和去年500不同 考題的區分:試卷的難易梯度,一分乾死千人;舉例:2014年100人/分,22000人需要220個分數段,2015年200人/分,需要110個分數段; 考試院負責人:比如招生計劃總數是2萬,一本線劃在2x1.05,還是2x1.1,這個比例是負責人員定的; 報考模式:通常說,志願優先的模式下,批次線上的人數會多一些;平行志願的模式下,批次線上的人數會相對志願優先模式下少一些,原因是,平行志願下落榜人數相對少;招生計劃:我國的地方性高校還是佔有很大的一部分,即使是全國性高校,在高校所在地的招生計劃還是相對多於其他地方多;如深圳大學在市內、省內、省外的分數線全部不一樣

《優學院》-高考志願填報知識每日分享-省控線

省控線差

《優學院》-高考志願填報知識每日分享-省控線

院校批次省控線差反映該院校的錄取水平

考生批次省控線差反映考省的成績水平,可以用作填報志願和篩選院校的數據參考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下高考的發展史,下節的內容是投檔線

我們就簡單的從建國初期開始看下:

《優學院》-高考志願填報知識每日分享-省控線

1949年我們沿用的是民國舊制,也就是各大高校單獨招生,沒有統一考試內容和錄取等規則;

1950年第一部高校招生文件誕生,華北、東北、華東三大區73所高校聯合招生,隨後在三大區聯合招生的基礎上,實行各大行政區域範圍內聯合招生,由各大行政區分別在適當地點舉行全部或者局部的聯合招生,並允許各校自行招生,各校招生名額由各大行政區負責審核,其中還規定了對工人、革命幹部少數民族的政策照顧

1952年,全國首次實現統一高考,時間為每年的8月15-17日,全國統一高考制度建立,同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高等學校年度暑期招生新生的規定》,出個別學校經教育部批准外,全國高等學校一律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採取統一領導與分省市自治區辦理想結合的招生辦法,統一考試日期,考試內容,錄取原則等

1962年,受國內政治形勢變化和階級鬥爭範圍內擴大的影響,人們對統一考試製度的態度有所變化,認為這一考試製度損害了工農子弟兵受教育的權利;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廢除高考,各大高校停止招生;

1977年8月恢復高考,鄧小平同志在一次會議後決定立即恢復高考,考試日期設在當年的12月9日、10日

1978年公佈考生成績,取消政審不合格的做法

1981年增加了生物

1983年增加英語,同時開始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5年招收自費生,同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首先在廣東進行英語和數學的試點

1989年標準化考試全國推行,為什麼要引進標準化考試?1977年,恢復高考,但是當時使用的傳統考試方法的各種弊端也日益顯現,考卷題量少,一份考卷只有一、兩頁紙,一題對錯就可以決定考試結果。考題全部是主觀題型,需要人工改卷,因為必須在兩週內完成閱卷工作,每年要動員大批人力閱卷,甚至中學教師都被動員參與高考閱卷。閱卷人數越多,閱卷質量就越難保證,誤差會高達40%。命題隊伍不固定,每年考試前數月臨時抽調命題人員集中命題,各年考卷難度波動較大。標準化要求命題:除了保留少部分主觀題型,大量採用客觀題型,即選擇題。題量大可以增加考核知識面,防止押題,降低考生失手的偶然性。客觀性試題採用電腦評分,減少閱卷員人數,大大降低閱卷誤差。

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擴大招生規模,新一輪的高考改革開始,教育部開始推行3+x開始科目方案

2000年統一高考,分省份命題,

2002年高考歷史上實現第一次全面網上錄取

2003年,考試時間從7月改到6月,開設自主招生

2014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試點

2015年全國統一命題18個省

2016年全國統一命題26個省

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落地,北京、天津、海南、山東改革

2019年河北、遼寧、湖南、湖北、江蘇、廣東、重慶、福建

所以從高考發展史來看,我們每一次的改革都是適應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很多政策性的改革不斷出現,在瞭解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的創新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