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要到了,你最喜歡哪句表達母愛的詩句?

銅雀臺前燕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媽媽,一個世界上最美麗動聽的名字,從我們每個人初次光臨這個世界的時候就緊緊伴隨,沒有哪一種陪伴能抵得上母愛的溫暖和安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母親是大愛的,無私的,母愛是慷慨的,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的。

媽媽們會把愛灑滿春露,播向晨曦,染紅秋霜,留給暮靄,照亮著兒女們人生的每個夜晚,然而惟獨忘了她自己——親愛的媽媽!

兒女們的淚水是落在母親心上的痛,母愛是力量永不枯竭。媽媽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媽媽讓我再愛你一次吧。

——冰雪青玉



冰雪青玉a


#微信# #每天一句詩# #白話詩歌# #中秋全民詩會# #《詩意盎然》#

《媽媽喊我回家吃飯》

又是一年清明節,祭掃幕中,我又一次想起親愛的媽媽,含淚讀此詩....

(一)

媽媽喊我回家吃飯,是我兒時的期盼。

苦日子中我時常飢腹,玩耍中也等待媽媽的喊。

媽媽一聲喊,我立馬跑回家,儘管媽媽端上的是粗茶淡飯,

我也吃得乾乾淨淨,還要舔淨手中的碗。

媽媽流著淚,說話也帶著哽咽:

"該讓你吃飽,孩子,可家中糧....."。

這一幕,在我心中銘記永遠。

後來,日子好了,媽媽還是喊我回家吃飯。

用她的㬵東腔調說:

"我只想看見兒孫,山珍海味我不稀罕。"

現在,媽媽沒了,也沒人喊我回家吃飯。

我如同孤魂野鬼,在江湖上顯得孤單。

(二)

媽媽喊我回家吃飯,是我曾經的期盼。

好日子已經來臨,可媽媽與我陰陽兩邊。

苦命的媽媽,好日子沒過幾天。

她自出生那天起,

戰亂,飢餓,苦菜,玉米餅子,與她終生相伴。

多少次吃野菜中毒,多少次淚淹雙眼,

多少個不眠夜晚,剛毅的媽媽,

天天喊我回吃飯。

終於,好日子來了,可你不孝兒子,

可離家去遠。盼兒回家,是媽媽心中的掛牽。

過年時兒子回家了,你不看兒子手中的美味和金錢。

卻捧著兒子的臉,笑一遍,又哭一遍,

反反覆覆,複復反反。

(三),

媽媽走了,再也沒人喊我回家吃飯。

家在哪裡?是我心中的思念。

媽媽沒了,才知媽媽的份量,是多麼沉甸甸。

多想再聽媽媽一聲喊,多想再看媽媽一眼。

媽媽,你不孝兒子,怎樣做都無法表達,

對毌愛的感恩。只用這首小詩,表達兒子的心願。

黃裱紙,點燃你可將書信遞傳?

燭香菸,能否向媽媽呼喚?

媽媽,不孝兒子想你,

只能燒黃裱紙,燃一燭香,跪地三叩拜,

思念給了我血肉之軀的媽媽,

我心中永遠抹不掉的那句呼喊~~~

"兒哬,回家吃飯"。



遼海醉仙


今天是5月8日,悟空問答就以把讚美母親的問題發過來了,我記的應該還相差4天,5月12日的母親節,好吧!那就提前祝:逝世的母親們、老年的母親們、青年的母親們、孕婦們,節日快樂,心情洋溢,美麗長在,吉祥如意。🌷🌷🌷🌷

如果沒有母親們的十月懷胎,含辛茹苦,繁衍後代,世界將不復存在,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妳們辛苦了!

因為本人的母親過世太早,在我4歲多就以撒手人間,母親一詞時長看到聽到,對母親的容貌模糊不清,只是從長輩或年齡相對大點的人那裡,通過描述大體的模樣,或你臉有點像,最像的是眼晴之類的話。

如要用古代或現代他人之詩詞,來表達我對母親朦朧的愛,恐怕古今還沒有那位詩詞人,對母親早逝而無有印像,作出想像詩詞來,那本人就只能憑大概描述印像追詩一首。

少小朦朧娘離世,未曾印像淚如柱。

一身看聞母親詞,不知孃親面貌許。

今逢佳節陪思親,同祝美好身健春。




塔之魂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是慈禧寫給她母親富察氏的祝壽詩。此時的慈禧芳齡三十有二,老公咸豐帝已駕崩五年,兒子同治皇帝才10歲。



權力慾比較強的慈禧依仗曾國藩、李鴻章安內攘外,垂簾聽政,基本上已站穩腳跟。但清朝積弱已久,列強群狼環視,改革派也蠢蠢欲動,她應該無暇去參加母親的六十(或雲七十)大壽。



就算這樣,慈禧仍在百忙中親自給媽媽寫了一首詩,也是她唯一流傳於世的一首詩。寫好後,裱起來,讓人給送去。

這幅字一直流傳了好幾代,在文革中才毀去。

這首詩寫得簡單、直接、粗暴,沒有任何的鋪墊,只是吼了一句,這世界最大的愛啊,是父母之愛,得珍惜。



慈禧的人品我們暫且不論,但這首近乎白話的頌揚母愛的詩,卻道出了千千萬萬普通大眾的心聲。


十三生人


《春水》一一冰心一一

母親呵!

這零碎的篇兒,

你能看一看麼?

這些字,

在沒有我之前,

己隱藏在你的心懷裡。

造物者一一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極樂的應許。

我要至誠地求著:

我在母親的懷裡,

母親在小舟裡,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注:冰心先生的自由體小詩,以自然和諧的音調,抒寫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頌母愛,人類之愛和大自然之美。雖然篇幅短小,而文筆清麗,意蘊雋永。

遊子吟一一唐一一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這就是偉大的母愛,比山高似海深。


帥帥171505697


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二,用我清明節寫悼念母親的詩文《無盡的思念》來加深回答。

《無盡的思念》

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風拂面,惹人追憶,

陽光明媚,撩人愁思,

幾多摧我淚

遠在天堂的母親,89歲辭世,已離開我們五年,您可安好?

獻一隻花籃,燒一打冥紙,磕跪在墳前,

傾寫永恆的紀念

走進清明,就等於靠近了母親,

母親的身影和音容,

跳躍在眼前,離別幌若就在昨天,

五年來,我無時不刻在思念,

走進墳前,就等於走進母親,

我的乳名,我的童真,

我的身心得到洗禮淨化,

母親教我做人做事,把我哺育成人

我的心很小很小,小的只能容 納 兩個字一一母親,

我在母親的牽掛裡

而母親一一則躺在墓地裡,

薄薄的砂石墳墓,把我們永隔天各一方,

但逝去的母親永駐在我心裡。

墳墓外長滿了綠草野花,

我用綠草紮了個花環,

用野花花蕊寫了兩個字一一慈母,

我多想,用顫抖的手指摳穿那一層黃土,

讓窒息的靈魂,沾染清明的氣息,

讓地下眠者,看看我心裡是否在哭泣?

母親,我的字典裡最偉大的女性,

在世時,你雖默默無聞,普普通通

在我心裡,您是那麼高尚,那麼堅毅與慈祥,

你用瘦弱的身驅,單薄的雙肩,挑起這個家,撐起一片天。

有您,才有我,

有您,才有我的家,

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祈求母親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兄弟姊妹五大家,

平安順暢,好運連連。

再見,母親,

待到明年清明時,

兒會準時來到您墳前,

給您燒紙獻花磕跪,

並捎去無盡的思念!

(火楓一葉寫於2019年清明節)


火楓一葉


在此分享本人獻給母親節的三首小詩:

1. 母親的心

年輕的母親

哭著

一看到懷裡的孩子

就笑了

年邁的母親

笑著

一想到遠方的孩子

就哭了

2. 母親

年邁的母親

總把夜揣在懷裡

一坐 就到天明

孤獨的母親

總把電話暖在懷裡

直到 響起鈴聲

為何

忙碌 總是兒女們

理直氣壯的藉口

為何

總要歌頌並嘆息

凝視著遠方的 母親

啊 母親

是一想起來就

忍不住淚流的

箴言 和 詩

3. 跪著的女人

捧一粒鮮活的種子

如捧一輪太陽

根系深植於你血肉土壤

從此 茁壯

升騰 家族的希望

捧一輪明月

用一輩子虔誠守望

疲憊在繾綣深情中

化作溫柔月光

奉弱水一瓢

忠貞而堅強

捧一顆初心

蝸行 儲蓄力量

走過無悔人生

也為了將希望的路

拓寬 延長

從青春 到老弱

生生死死 世世代代

牽一縷縷煙火

將柔情揉在歲月的指尖

擎起一抹抹新綠

始終仰望的目光

從容而安詳


旮旯斐飛


答:答:表達母愛的詩有——唐代、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鄰行蜜蜜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別老母——清朝:黃腫則

摩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還有麼懸圖———元朝: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清情,遊子行路苦。

甘皆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還有白居易的“子別母”

宋代王安石的“十五”等等,都是表答母愛的詩句。


夢漫煙花911


母愛

鄰家遊子昨日歸,

慈母思兒悄傷神。

早起荷鉤採槐花,

寄罷歸家雙淚垂。


南山一花奴


又是一年春草綠的,媽媽的音容又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小時候家裡窮,

餓得皮包骨頭,

是媽媽挖野菜,

合著那麵糊糊

為我們幾兄妹,

填飽飢腸轆轆。

我們漸漸長大,

奔向工作崗位。

您也滿頭白髮,

逝去美好年華。

我親愛的媽媽,

子欲養親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