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60歲左右覺得人生越來越沒有意義,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理川拉沙


這問題說到老年人的心坎裡了吧!我身邊大多數朋友基本都六十歲以上了,這年齡段的人,人生閱歷豐富,也就是看透了世界和人生。內心世界基本已經沉澱下來了,沒有嚮往和什麼理想追求了。孩子也不需要自己照顧了,許多內心世界強大的老年人越來越喜歡獨處,靜靜地看著外面的世界。任憑外面風吹草動,我自巍然不動。當然任何事沒絕對,有些老年人為了逃避孤獨,選擇跳廣場舞,結伴旅遊,聚會等方式排解孤獨。當然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也無可厚非。我倒認為這些人表面合群了,其實內心世界孤獨感倒越來越加重了。也許這是我的偏見。再加上這年齡病也出來了。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時不時傳出自己熟悉的某某人去世了,剛開始真還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時間一長也就麻木了。在五十多歲時!我就沒有感覺到一個人的時間所剩不多了,好像還有一些幻想這些東西。可是到了60歲以後,隨著時間一年年增長一歲,真感覺到末來世界似乎離自已越來越近了。有種緊迫感。特別是生瘡害病時猶為明顯。這些年輕人是體會不到的,每個人到了這年齡都必須要面對。當然也不能這樣悲觀看問題。我身邊就有許多老年朋友還是去追求精神世界!讀老年大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老年大學開設各種類型的班二百多個,一來可以圓自己以前沒完成的夢,二來可以接交不同的新老朋友!學校還經常舉辦各種有益活動。此時越活越沒意思的感覺也就早已煙消雲散了。


手機用戶50233687055


我覺得六十歲才是人生自由的階段,理應好好把握和享受這美好的晚年時光。我2014年10月份退休,11月份就去杭洲和分別36年的戰友歡聚,在南京、蘇州、上海玩了一圈。

2015年倡議參與組織了四川達州"鐵道兵新管處戰友相聚達州"的首次戰友聚會活動。聚會後去了西安、延安遊覽;同年還出國到泰國旅遊。

2016年3月份和同學去了西藏,遊覽了布達拉宮,去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飽覽了西藏美麗的風景。5月份去昆明參加第二次戰友聚會,聚會後去了大理、麗江和西雙版納。8月份,我和戰友一起重返新疆故地重遊,歷時11天,遊覽了新疆迷人的風景,還去了甘肅的敦煌。

2017年6月份,我和湖南戰友牽頭組織了"鐵道兵新管處火車頭戰友相聚在偉人故里"的戰友聚會活動,歷時五天,分別參

觀了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故居,觀看了大型露天實景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遊覽了長沙"桔子洲頭"和南嶽衡山。7月份到懷化和戰友聚會,參觀了芷江"抗戰日本受降舊址"。後自由行去湘西看矮寨大橋,乾州古鎮;去貴州遊覽鎮遠古鎮、千戶苗寨、大小七孔、黃果樹大瀑布。來去半月有餘,既看了美景,增加了知識,又鍛鍊了身體。10月份,在高中畢業45週年之即,組織高中同學去廈門遊玩,去廈門大學、鼓浪嶼、古樓參觀,在大海邊衝浪高歌放飛心情…。

2018年4月份,去成都參加第四次戰友聚會,途經重慶,遊覽"磁器口",後去"閬中古城",在成都聚會遊覽了"都江堰″"建川博物館""武候祠""杜甫草堂″等。聚會後又去樂山看"樂山大佛",去峨眉山參拜金頂神佛。6月份,和朋友一起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領略和欣賞大洋洲彼岸國家綺麗的美景和深厚的歷史人文風情。8月份再次去貴州自由行,遊覽了梵淨山、遵義會址、赤水大瀑布、四眼溝等風景名勝區。11月份又去了柬埔寨旅行。

2019年3月份參加"香港澳門珠海大橋"5日遊,遊覽了舉世矚目的宏偉壯麗的"港珠澳大橋。4月18日一22日,去陝西安康參加"重返襄渝,歡聚安康"鐵道兵新管處戰友第五次聚會。聚會後又去了陝西漢中游覽參觀。今年計劃去西歐四國行。

所以,我覺得六十歲以後,應該好好地珍惜往後不可多得時光,邁開腳步,放鬆心情,歲月靜好,還應有詩和遠方!


用戶626519959571


何止60歲我現在剛40已經覺得老了沒意思了。錢也不好賺,沒有人脈沒有關係沒有背景自己又沒本事太難賺了,現在的養老保險還沒交齊,每天為了保險幹著一千塊錢的工作,現在物價這麼貴,根本不夠,得虧沒有孩子,我每天自己都顧不過來,有孩子不上班養老保險就得斷,家裡我父母特扣財迷他們不給我交,我對象也不給我交,全憑我自己,所以我覺得沒孩子挺好。40歲人生已經過去一大半,到40比不過30的體力,我曾經的理想早已魂飛煙滅。現在就是混天,混一天算一天不然怎麼辦啊?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我想要的生活得不到就這樣吧,命已如此,無論怎麼掙扎,一直幹最底層的工作,薪水微薄勉強度日。你說你60退休省心到日子有人給開工資不像我還的奮鬥,盼退休真退休意味著老了,想去旅遊去這去哪沒有體力了,人生真沒有意思。


Weer果果


沒有這種感覺,退休了才讓自己釋放了出來。

靜靜地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以前上班時總是應酬,總是寫不完的文案,總是沒完沒了的爛事。現在每天早起做早餐,花心思做的的又幹淨又好吃,早餐後把房間打掃一遍,然後收拾揹包出門健身中心鍛鍊,聽著音樂橢圓機蹬半小時,在游泳一小時,然後洗澡汗蒸,全套做下來就到中午一兩點了,然後回家做飯,吃過飯半小時後睡一覺。下午小區散散步,平淡開心知足,退休就別有太大的野心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熱鬧繁華已屬於別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安靜的走完後半生,乾點自己的業餘愛好,釣魚、健身、繪畫、旅遊、交友、徒步、唱歌、做盆景,哪一項只要用心學都夠你忙的,哪有閒心多愁善感,哪有那麼多的失落感,學會放下才能過得充實,活好每一天把身體養好才是正道,不給孩子找麻煩才是你的目標。


谷香情感


退休了,身體好還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帶帶第三代倒也生活的挺充實,有存在感。但身體不行了,孫兒孫女不需要你照顧了,有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因人而別,有人覚的解脫了可以遊山玩水,不亦樂乎。有人,就說我自己就感覺到沒成就感,除了吃就是吃,不是生活僅僅是活著。我的孩子很孝順我,有時間就帶我在廣州附近自駕遊,衣食住行不用我操心,可我總覚的這不是我想要的,只有有事做才覺的有生活的意義。所以說有沒意義因人而宜,


董老師65836886


其實,這個提法很客觀。不過,我可以表明,現在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個想法。但是這個問題的提法,我在前一段時間有過一兩次這個想法冒出來了。可是,一瞬間就過去了,我以為是我不健康的想法?現在看大家都應該有這個想法。因此,我還是挺強大的。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 ,是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第一個,退休人員在退休前,應該做好自己在退休的準備工作;第二個 ,要引起社會對這些退休人員的心裡輔導工作。讓他們儘快進入退休生活中去。


矯鋼


關於人生有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素很多,不是以年齡而論。人到六十歲左右感覺到沒有什麼意義那是有多方面因素促成。主要是身體,心理發生變化,其次是家庭狀況和退休後環境所影響,導致悲觀厭世情緒的極端表現,再者也是人生過程的轉折點,五十幾歲,六十歲退休前後落差所致,老年朋友有這種感覺的不在少數。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你在年輕時學習,工作緊張事業有成,終日忙忙碌有理想有作為有奮鬥目標。一旦到退休時失去了往日的有序活動,感覺從高峰落到低谷,從忙忙碌碌到無所事事,頭腦空虛忙然無從。

第二,從上有老下有小年輕有為的家庭頂樑柱到自己變成了無所事事的老人。孩子們各自成家立業,離你另居剩下的只有老夫妻二人,熱鬧的一家人現在變成二人世界或孤家寡人,原本熱鬧充滿人氣的家庭變得冷冷清清。

第三,年輕時身體氣壯如牛,到現如今老年時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癢,三天兩頭跑醫院灰頭土臉恢心喪氣。美食受限勸戒菸酒心裡鬱悶。

第四,過去上班在崗,是領導者必有人請示彙報工作,還不時地發號施令,經常有公務宴請和朋友聚會,朋友多多談古敘今。退休後多少事與你無關,由忙人變成了閒人一個,思想難以適應。

第五,想想過去看看現在,展望未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感覺人生走到了盡頭灰心喪氣,老朋友們常懷舊思往昔更容易產生對人生沒有意義抱怨。

簡而言之,人生的過程是由弱小到盛強勢再回到弱勢這是自然規律,不必要有太多的壓抑,六十歲左右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一道坎,要超凡脫俗邁過去,把六十歲當作第二個青春起點,重繪美好生話的藍圖。一定要打破一貫的常規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慢慢適應和融入老年社會新生活的氛圍,強身健體找樂趣發餘熱過好每一天。



金龍銀鳯


人生的意義無非分兩種,一種是為社會做貢獻,第二種是為自己的家庭奔忙。

別說人到60歲,好多人才20左右歲,就覺著人生沒有意義了,整得跟小老人似的,年輕輕的,一點兒朝氣都沒有,一點兒活力都沒有,口口聲聲社會如何如何,人生如何如何,在我看來,這不是長得有點兒著急,而是未老先衰了,有些東西是無師自通水到渠成的事,到了一定的年齡,接觸的多了,經歷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像你們這個年齡,不該懂的,你們懂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你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見了叔叔叫叔叔,見了阿姨,親切的稱呼一聲阿姨,然後到飯點開開心心地回家吃飯,少讓父母操心,少惹父母生氣。

至於人到60歲,覺得人生沒意思了,這只是題主的一家之言吧,應該說人到60歲以後,心智才真正的成熟,真正的老練,把一切看淡。意識到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短,更加懂得人生的意義了,更加熱愛生活了,更加珍惜生命了。

我說話從來不喜歡無中生有,都是用事實來說話,難道不是嗎?據我瞭解,凡是悲觀厭世的,覺著活著沒意義的,大多都是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年輕人自殺率遠遠高於60歲以後的老年人,看看年輕人跳樓的有多少吧?老年人又佔了多少比例,這說明什麼?說明年輕人更覺得人生無意義,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他們的人生觀本身就是錯誤的,被某種不健康的思想和不良的社會風氣帶壞了,帶溝裡去了。嗯,成天跟風攀比,好吃懶做,看到張三買了豪車,而自己買不起,就覺得悲觀厭世,活著沒意思,就這點格局,這點境界。而現在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都經歷過那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年代,好多人小時候連吃都吃不飽,也親眼看到了父母的不易,切身體會到吃不飽穿不暖的滋味,所以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健康長壽,多看一眼這個美好的世界,所以退休後大多也沒在家閒著,組織起來跳個廣場舞,做個健身操,釣個魚養個花,那真是玩的不亦樂乎。


海島鵝卵石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暑假裡,在我家的老槐樹底下,讀完了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書中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青春是美麗的,但是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淡無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花,可以因虛度年華而懊惱,也可以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向光輝壯麗的成年。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高爾基的這句話對我成長影響很大。人活著,無論年齡大小,都要確立一奮鬥目標,有一個前進的方向,要沿著這個目標走下去,要活得恬淡自然,充滿對生活的渴望!人常說,人生就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過去,成為歷史,明天還要等待,關鍵在今天,在當下,我有俚語,不生氣,不上火,千人萬人不如我。看似好笑,其實挺富生活哲理。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要管他還剩多少天。要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找一個適合自己情趣的事做,何樂而不為?只要心裡充滿陽光,充滿對生活,對大自然愛,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國家,就沒白活。管他六十,七十呢,勝似閒庭信步!只要樂觀,向善,準能長壽!


步蘭香407


人的幾個階段,小時候聽父母的,大了在家聽媳婦的,不聽,就是爭吵,在外聽領導的,不聽批評是輕的,孩子長大又多一個指手畫腳的。什麼時候聽自已的,一但聽自己的,有無數阻力,無數勸導。妻離子散太常見了,總之困難重重。60歲以後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該從自我的字典裡清除了,為家盡了全部義務,為後輩建家嘔心瀝血。在社會在單位貢獻了青春,每天為任務,工作焦慮,處處小心,遲到早退,如雷池不敢碰。60歲該是脫疆馬,沒有約束,放飛自我,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了,無多的時間去盡情享受生活,樂趣。放下無為的思考,普通人發言權近乎零了。莫尋煩惱。捨得二字簡單,被稱禪意,內涵豐富,千萬別生活不能自理了才想起這兩字。普通人的家庭,兒女能記住一輩子己經很不錯了,別自我增加負擔了,時間真的不很多了,人生對你有意義,有趣味的事卻還很多很多。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