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裡不僅有黑洞,還有白洞?兩者相遇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尋找白洞起源之謎,宇宙大爆炸是最根本原因。白洞是如何產生的?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當中的一些言論有什麼關係?難道真的和宇宙大爆炸之間有關係?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詳細信息吧。

眾所周知,黑洞意味著無休止的瘋狂吞噬,只要接近它的物質,無論是什麼,都會被其無情的吞噬。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黑洞的同時,也開始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是否黑洞走向死亡時,會完全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形成與自身特性完全相反的物質或天體,我們稱之為白洞。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接近生命的終點,它常常會發生無法逆轉的塌縮,形成一個黑洞,並將其周遭的一切物質——包括光——全部吞噬。當很多科學家在關注和討論黑洞的時候,也有一些科學家在研究白洞。一項新的理論指出黑洞的死亡方式可能是以轉變為白洞的方式進行的。理論上來說,白洞在行為上恰好是黑洞的反面——黑洞不斷吞噬物質,而白洞則不斷向外噴射物質


白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與黑洞相反的特殊“假想”天體,是大引力球對稱天體的史瓦西解的一部分。目前,白洞僅僅是理論預言的天體,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洞的存在。其性質與黑洞完全相反。

同黑洞一樣,白洞也有一個封閉的邊界。與黑洞不同的是,白洞內部的物質(包括輻射)可以經過邊界發射到外面去,而邊界外的物質卻不能落到白洞裡面來。因此,白洞像一個超級噴泉,不斷向外噴射以重粒子為主要形態表現的物質。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解釋說,當一個”白洞”和一個“黑洞”與它們周圍的環境達到熱平衡時,白洞與黑洞會吸收和放射出等量的放射物,所以白洞和黑洞”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很有可能將黑洞倒置過來就是一直在尋找的白洞了。

關於白洞的起源,一種得到多數天文學家贊同的觀點認為,當宇宙誕生的那一時刻,即當宇宙由原初極高密度、極高溫度狀態開始大爆炸時,由於爆炸的不完全和不均勻,可能會遺留下一些超高密度的物質暫時尚未爆炸,而是要再等待一定的時間以後才開始膨脹和爆炸,這些遺留下來的緻密物質即成為新的局部膨脹的核心,也就是白洞。另一種觀點認為,白洞可直接由黑洞轉變過來,白洞中的超高密度物質是由引力坍縮形成黑洞時獲得的。

歐洲俄勒岡大學的物理學家表示,白洞很有可能在宇宙中存在著。黑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在消失的過程中還會以“霍金輻射”的形式釋放物質,但“白洞”在消失的時候不會吸收或者釋放任何物質。所以,“白洞”通常不會單獨存在在空的空間中,它大多都會在一些輻射物內爆炸,這就造成我們無法觀察到“白洞”的跡象。

但是,遺憾的是,目前白洞僅僅是理論預言的天體,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洞的存在。按照目前的理論,大質量恆星演化到晚期可能經坍縮而形成黑洞;但並不知道有什麼過程會導致形成白洞。如果白洞存在,則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時殘留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