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結婚後跟父母在一起生活,老人受益還是兒子和受益?為什麼?

CYF906


我覺得對於至親來說無所謂誰受益,親情也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原則是生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促進整個大家庭的和諧和富裕。

拿咱們國家現在的國情來說。老人和孩子住在一起,可以在生活上照顧到孩子,也可以更好的照顧第三代人,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奔事業。

中國的父母絕大部分都是奉獻型的。只要孩子好,他們可以任勞任怨毫不保留的付出。

我弟弟婚後和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我母親承擔了家庭裡的所有家務勞動,大家的一日三餐掃地洗衣。家裡的第三代人降生後,她的工作量更大了。從照顧月子開始,到孩子上幼兒園小學的接送,這個工作將會一直持續到她幹不動的那一天。

我們常說她是整個大家庭的大管家,其實大家都清楚家庭裡媽媽都是免費的保姆。

只是這個自帶工資的保姆工作更走心,更無怨無悔任勞任怨,不會計較各種得失。

我的父親承擔的是家庭的一些經濟支出,他總是說現在我還乾的動,能幫你們的儘量幫你們,哪一天我不能動彈了,你們還能照顧我們就挺好。

從單純利益角度上來看,這是完全不對等的,是一個吃虧的買賣。

我的父母應該是中國傳統父母的典型代表,我們的家庭,也是中國家庭中的一個縮影。


父母在我們年輕奔事業時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而我們也要在他們年老的時候承擔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母慈子孝,付出應該是相互的!

親情面前不談利益!


琵琶小妖女呀


如果說是和諧的一家人。不能說受益不受益、即使是誰付出的代價多一些、怎麼可能叫受益呢。一個家肯定有人付出的多、天底下不團結協作。就是太過計較得失、非要分清楚的話受益應該是有正能量的人、因為、他收或了、各種不同的和事、能夠處理好別人不能處理的事、這是受益者。的


遠道而來的胡媽


看相處吧,相處融洽雙方受益,年輕人上班,父母在家可以幫忙做做飯,打掃一下衛生,有孩子的還能給帶帶孩子,小兩口回家能吃口熱乎飯。老人也不至於在老家很孤單,萬一有個生病啥的,兒子兒媳也能很好的照顧。

但要是相處不融洽,兩敗俱傷


皮膚科醫生池秀紅


當然是兒子受益,年輕人一天到晚在外面跑,能有多少時間待在家裡?老人在家辛辛苦苦收拾家裡,有小孩的還會順帶幫忙看小孩。帶小孩就非常辛苦了,帶過小孩的都知道。既要確保小孩的安全,還要吃的健康,還要陪孩子玩,甚至還要帶著小孩學習。這樣的全職保姆隨便請一個就得月薪萬把塊。老人不易,本身不像年輕時那麼有精力,對老人好點。


淡若輕風585


一家人還是別管受不受益了,是家人應該相互扶持的,老人可以在家做做家務,幫忙帶帶孩子,年輕人就能專心賺錢養家,贍養老人,大家的負擔都相對的減輕了。


購萌吧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對方是創業中,生活壓力會小很多;如果只是在工廠的,這樣就會滋養懶惰


熙姐的世界


如果計較這那就不要在一起生活!是一家人就不必計較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