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副市長徐昊借“老乾媽”談大數據發展:讓貴陽第一次站在世界前沿

贵阳市副市长徐昊借“老干妈”谈大数据发展:让贵阳第一次站在世界前沿

貴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徐昊

“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了高端化、縱深化和平臺化的發展趨勢。貴陽市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積極佈局,主動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7日晚,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召開期間,貴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昊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貴陽作為國家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大數據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認識貴陽的一張新名片。為了加快打造“中國數谷”,貴陽出臺了《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成“中國數谷”的實施意見》、《貴陽市大數據精準招商規劃(2016-2020)》等政策措施,打造了十個大數據產業聚集區,匯聚了因特爾、華為、阿里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培育出了貨車幫等大數據新興企業。

據徐昊介紹,2018年,貴陽大數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增長22.4%,全市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1%,推動貴陽產業轉型升級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目前,貴陽全市大數據企業超過5000家,涵蓋大數據清洗加工、分析應用、金融、物流、醫療、交通、旅遊、精準扶貧等社會經濟各領域。

融合是新時代大數據發展的最大特徵和價值所在。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貴州省開展了“萬企融合”大行動,明確到2022年,帶動10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3%,引導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實體經濟企業融合升級全覆蓋。

對此,貴陽市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把大數據發展的重點放在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上。

“貴陽以大數據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徐昊介紹道,“按照‘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發展要求,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升級改造。”

談及此處,徐昊以知名企業“老乾媽”舉例。“老乾媽”通過建立大數據運營中心,對原材料採購、產品生產和營銷、質量檢測和監管等進行精準分析、精細管理,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標準,目前已有20個品種的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僅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在貴陽,大數據還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我們通過‘貴農網’等電商平臺,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線上定製、線下送菜到家等銷售服務新模式,有力推進黔貨出山、網貨下鄉、電商扶貧,平臺交易額累計達16億元,直接帶動20餘萬農村貧困農戶增收。”徐昊透露,通過大力推廣種植、養殖大數據可持續採集更新體系、農產品市場和銷售價格大數據庫應用,帶動了貴陽農村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為縱深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和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貴陽市啟動了數博大道建設。“我們選擇一條長約20公里的城市大道,利用三年時間進行集中打造,目標是建成永不落幕的數博會和‘中國數谷’核心區。”徐昊說,“數博大道是一條數字經濟前沿科技成果應用展示的產業大道、智慧大道和體驗大道,也是未來數字之城的一個縮影。”

據徐昊透露,目前,貴陽市正在抓緊編制數博大道數字孿生城市的規劃。未來,貴陽全市將以打造“中國數谷”為目標,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大數據讓貴陽第一次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也讓貴陽的人民找到了發展的自豪感和堅定的信心。現在,貴陽老百姓的眼睛是放光的,而不是暗淡的。”徐昊表示,大數據讓貴陽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也讓貴陽更加開放,推動貴陽人民的生產、生活等方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