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廠家宣傳的電動汽車續航是不是靠譜?

周維麟


電動車工信部續航里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象ev360這樣的車型,等速續航360公里,工信部續航里程大約300零公里,具體能不能達到工信部續航里程,還要看個人駕駛習慣、路況、行駛速度等。開了一段時間的電動車,總行程有4000多公里,車子工信部續航里程為301公里,二級路(限速70公里)及市區,不開空調,最長的可以達到320公里,最短的也有290公里;開空調續航里程縮短20公里左右(沒遇到嚴重的堵車)。高速路有一次以80至90公里速度行駛,全程空調,跑了150多公里,表顯還剩餘130多公里,預計可以達到290的續航;有一次是凌晨開車,大約小半時間開空調,全程大燈,以80至100公里行駛,跑了160多公里,剩餘里程80多公里,這是續航里程最短的一次了。另外開車過程中很少踩剎車,都是控制電門進行加減速,如果車速較快的時候全部鬆開電門,反向充電的電流產生的制動力與踩剎車沒什麼區別,所以除非是緊急制動,才會踩剎車。


achen529


電動車續航都是按NEDC路況循環測的,這是國家標準,但是宣傳時廠家經常會用等速續航混淆視聽,誤導消費者。其實按照同等實際使用情況來說,不同車型里程縮水的差異並不大,但相對NEDC續航里程肯定比傳統車型大。

電動車工況續航500公里,擁堵市區可能只有400,市區+國道最多也就550,全程高速反而只有350了,很難超過工況里程。看著縮水很嚴重,其實跟傳統車比根本不算什麼。下面我給你算算。

一般汽車油箱55升,綜合油耗6.5升,那麼相當於續航850公里。擁堵市區油耗輕鬆破10,續航就只有550公里了,市區+國道可能跑600,全國道可能達到1000公里,高速反而會變成900公里。

發現沒?傳統車和電動車都有續航縮水的問題,縮水的多少關鍵還是在於你的實際使用情況。

目前電動車電驅系統技術還沒成熟,高效率區間窄,高速會比傳統車費油,擁堵市區省油,市郊時速60~80與傳統汽車基本相當。

最後,說一下選怎樣的電動車靠譜?續航跟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傳動都有關係,是一個綜合工程,普通消費者很難獲取專業參數去選擇,推薦按品牌來選簡單點。

啥都不懂就從整車選,推薦:比亞迪,榮威,吉利……

略懂的可以從電池電驅選車型,電池優先選擇搭載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力神……

電驅優先選擇比亞迪、華域、精進、大洋、東風電動車或是外資的博格華納、大陸、法雷奧西門子、安川……電機廠家太多,第一梯隊差不多20家我就不一一說了


骨折後打著鋼板的腎


續航說明書中提到的300公里或者600公里,一般是理想化狀態下的數據。

在車輛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天氣、溫度、路況等情況下測出的數據會和說明書上給出的數據有些許偏差。

比如在冬季,在我們中國的北方天冷的很,一定要比南方的續航公里數少,比說明書上的數據也要少很多。

這續航公里數雖然可能也都說是綜合情況下的續航數據,但是這就像汽油車的油耗說明一樣,實際情況與說明書上的數據是存在些許差異。

而個人認為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比亞迪等電動車們,加油!你們會越來越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