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後,其姨太太孟小冬結局怎樣?

lierenhuichang


孟小冬是民國時期最紅的生角,有“京劇冬皇”之稱,前夫是梅蘭芳,後來嫁給了青幫大佬杜月笙。

孟小冬為何離開梅蘭芳,投入杜月笙的懷抱:

孟小冬和梅蘭芳的婚姻一直得不到梅家的認可,連梅家大門也沒邁進一步。所以,孟小冬黯然離開。一直孤苦無依,四處飄零。

1937年,在姚玉蘭的撮合下,而立之年的孟小冬做了杜月笙的情婦。

情婦當得也不安穩。兩個月後,七七事變爆發,日軍鐵蹄踐踏中原,日本想以杜月笙的威望主持上海政局。杜月笙拒絕做漢奸,流亡香港。孟小冬返回北平。

在顛沛流離中重聚: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香港,杜月笙困頓重慶。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杜月笙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巢。顛沛流離的生活終於安定下來,杜月笙開始強烈思念北平的孟小冬,多年不見,伊人是否如舊?

杜月笙趕緊讓賬房黃國棟寫可一封掛號快信,叫孟小冬速來上海。

孟小冬千里迢迢趕來時,杜月笙已經等候多時,1945年的孟小冬已經年近40,雖然還年輕漂亮,但滿臉煙容,難掩落寞。杜月笙感慨萬分,顧不上寒暄,心疼萬分,一把將孟小冬拉進懷抱……

在那動盪不安的亂世,杜月笙溫暖的懷抱給了孟小冬無限安慰。從此,兩人公開過起了同居生活。

一路追隨,在臺灣侍疾:

然而,孟小冬好似與安寧平穩的日子無緣。顛沛流離、四海為家才是孟小冬的宿命。

1949年天津、北平解放,上海形勢“吃緊”。杜月笙這樣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成為國共兩黨都爭取的對象。杜月笙年事已高,不願參與政治糾紛,既沒有選擇大陸,也沒有選擇臺灣,而是去了香港。

進入杜家的孟小冬收起了往日的絕代芳華,安靜沉默,對一切看不慣、聽不得、受不了的事情都淡然置之。

1949年的杜月笙已經61歲了,不再是昔日盛年花美男,而是年逾花甲的老病翁。孟小冬進入杜家後,自然而然挑起了侍奉湯藥的重擔,孟小冬溫柔耐心的陪伴,是晚年日漸衰病的杜月笙不可缺少的慰藉。

孟小冬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名分,杜月笙的五太太:

1950年,杜月笙覺得香港也不是安穩之地了,計劃著帶一家老小去法國定居。

當時,杜月笙的老婆孩子們都在,杜月笙正清點人數,看需要辦多少護照。孟小冬聽著聽著幽然加了一句:“我跟著去,是算女朋友呢,還是算傭人?”

杜月笙一愣,瞬間醍醐灌頂,明白這句話包含了孟小冬多年來的隱忍和痴情。也明白這句話包含了孟小冬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迷茫。

於是,62歲的杜月笙不顧家人的勸阻,堅持與孟小冬補辦了婚禮。杜月笙將自己的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全部叫來,讓他們給孟小冬磕頭,並改稱“媽咪”。

婚禮當晚,形銷骨立、纏綿病榻多年的新郎杜月笙離開病床,穿起長袍,戴起禮帽,坐在輪椅上,42歲的新娘孟小冬穿起嶄新的旗袍依偎而立,留下一張具有深意的合影。

多少年來,孟小冬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名分。如今,人到中年終於被明媒正娶,正式做了一代流氓大亨的五太太,身份終於得到認可。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最終也算是有了真正的歸宿。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的生活:

成婚的第二年,也就是1951年,63歲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臨終前說:“我杜月笙的後人不能向人伸手要債。”燒掉了數十萬的賬單,只留下10萬美元的遺產。孟小冬分得遺產2萬美元。

不久,杜家親屬相繼離開香港,只剩下孟小冬一人在香港深居簡出,以收學生、教京劇為生。

1968年,應姚玉蘭的邀請,60歲的孟小冬移居臺灣。絢爛歸於平淡,孟小冬在臺灣的生活很簡單,每天看看電視、打打麻將、遛遛狗。

1977年5月,孟小冬70歲大壽,眾多親朋好友都來為孟小冬賀壽。孟小冬非常高興,還即興唱了幾句話京劇。

但是,年逾古稀的孟小冬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不久就因為心臟病而去世了。

性格決定命運:

縱觀孟小冬的一生,琴瑟和諧的日子短,孤單寂寞的日子長。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從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孟小冬照片中,你就能看出什麼樣的美人叫做“豔若桃李、冷若冰霜”。

照片中,這位出生在寒冬臘月的美人似乎沾染了寒冬的氣息,臉上一絲笑容都沒有,一副咬碎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寒星似的一雙明眸,好似能看到人的心裡去。這樣的女人是不是隻有大佬才能罩得住?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1949.5.兵臨城下的上海大撤離)

杜月笙飽經風霜的閱歷也擋不住潰散的鎮靜,什麼臨危不懼?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什麼金銀財寶、碼頭地盤⋯,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唯一欣慰的是與他廝混了二十多年的孟小冬被他在平津戰役打響時,杜月笙派專機從北平孤城接孟小冬回上海、飛機剛抵滬,杜月笙顧不上全程招呼此時為他祝六十大壽的成千上萬的賓客,雖然賓客們的賀金達到12個億(舊幣)。

杜月笙拖著病體卻親自接機!

某派京劇大師由於擱不平老婆們之間的關係,孟小冬連進入的門都沒有!而杜月笙也面臨同樣問題,但是,杜月笙一諾千金,對

孟小冬溫柔有加,相敬如賓。

與大師結婚,孟小冬仍然要上臺飾演老生,尤其擅長表演"紅臉的關公"。嫁給了杜月笙孟小冬從此不登臺表演,錢對老杜不過是一串數字而已。

兩人的愛情雖然也有陰晴圓缺,但是人跟對了,也是不錯的選擇呵!在亂世,能夠安穩生活,能夠生存下去,遠勝於什麼郞才女貌,歲月靜好!

書接開首,1949年5月的上海,戰火逼近的腳步聲使大地顫抖,刀架脖子也面不改色的老杜再也不提閘北車站的那一幕了,杜月笙帶領全家匆匆離滬去香港,住堅尼地臺十八號。

這一天,杜月笙正搬著指頭算計移居法國的費用,孟小冬說了一句關鍵的話:"我跟著去是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

全家人不敢發聲,杜月笙由人扶著,當晚在杜公舘䃼行婚禮,孟小冬正式成為杜月笙耏第五位太太。

(與京劇大師往昔的合影)

杜月笙共有十個子女。

1951年夏,杜月笙的病情惡化,處理財產時,身邊僅有25萬美元。

分配如下:每個太太一萬美元。

每個兒子一萬美元。

未婚女兒六千美元。

出嫁的四千美元。

此前,杜月笙令人拿出所有別人寫給他的債據,一把🔥燒之。

結尾:全家各奔東西,孟小冬獨自一人留在香港,孟小冬剩下的歲月就是寫書授徒。

她一生只有三個徒弟趙培鑫、錢培榮、吳必璋。

都是名家。





良人執戟2


孟小冬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之中,從祖父算起,再到她的父親、叔叔都是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從小受到藝術薰陶的孟小冬也走上了“從藝”的道路,後來曾拜師在京劇泰斗餘叔巖的門下,是“餘派”的當紅小生。

說到孟小冬,就不得不提及和她生命中有密切關係的兩位男人——梅蘭芳和杜月笙。

當年孟小冬放棄了在上海走紅的機會,毅然決然北上北平去拜師學藝,既然都是“娛樂圈”的大亨,孟小冬和梅蘭芳自然少不了見面的機會,而且兩人還一同登臺合作過。在孟小冬的眼中,梅蘭芳就是完美的男神一般的存在,她對梅蘭芳的唱功佩服得物體他沒,漸漸對梅蘭芳產生了愛慕之情。

有句話說的好,女追男,隔層紗。沒過多久兩人就在一起了,並且兩人的愛情還被業內人士所稱道。不過幸福總是短暫的,不久兩人之間就發生了一起意外。

當時孟小冬有一個瘋狂“粉絲”王惟深,因為愛慕孟小冬,不能接受她和梅蘭芳在一起的現實,就拿著槍去找梅蘭芳算賬。當時在梅蘭芳的家中有梅蘭芳、孟小冬和張漢舉在場,張漢舉還以為是梅蘭芳的朋友,就熱情的招呼王惟深。

誰知王惟深掏出槍就威脅梅蘭芳,要求他遠離孟小冬,梅蘭芳無奈只得報警,惱羞成怒的王惟深開槍誤把張漢舉給槍殺了。

這件事給孟小冬帶來了極大的心裡陰影,她很自責也很懊惱,社會輿論也壓的她喘不過來氣,於是孟小冬乾脆皈依了佛門,從此斷絕了和梅蘭芳的一切往來。

就在這個時候,愛慕孟小冬已久的杜月笙的機會來了。杜月笙早年就認識孟小冬,把對她的愛也一直藏在心底,看到孟小冬在北平過得並不好時,就邀請孟小冬來上海散心。

在杜月笙的瘋狂追求和杜月笙四姨太姚玉蘭的撮合下,孟小冬最終選擇了和杜月笙在一起。上海解放之前,孟小冬就隨杜月笙一道去了香港。

在香港,孟小冬陪伴著杜月笙走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並且杜月笙在臨死前給了孟小冬一個名分,和她結婚,正式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

1967年,孟小冬從香港移居到了臺灣,也終止了自己的教徒生涯,深居簡出,不再輕易盼頭露面,十年之後換癌症而去世。



在她死後,臺灣各界人士舉辦了悼念孟小冬的活動,作為一名演藝人士,能受到如此殊榮也算是安慰了孟小冬的在天之靈了。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孟小冬是著名的京劇女演員,北京宛平人。

梨園世家出身,她是早年間京劇中最優秀的女老生,被《天津大風報》評為"京劇東皇"。

同時她也是杜月笙的五姨太。

1936年,孟小冬應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總共演出了20天。

1946年,杜月笙回到了上海,第一件事便是給孟小冬寫信,表達其思念之情,也希望她能重新回到上海。

這一次,孟小冬沒有拒絕他。

後來他們倆兒就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再到後來,杜月笙病重,孟小冬便悉心地照料他。

躺在病床上的杜月笙意識到了他沒有給孟小冬辦過婚禮。

此時的杜月笙其實已經重病纏身,但是他為了孟小冬還有他們倆人深刻的感情,還是推掉了所有的事情,挺著疾病的帶給他的痛苦,立刻舉辦了特大型的婚禮。

後來63歲的杜月笙在法國因病去世。

臨死前,他立下了一個遺囑:將遺產分給孟小冬和自己的家人。

這一年,孟小冬43歲。

後來,孟小冬一直住在香港,潛心鑽研戲曲,傳授弟子。

1967年遷往臺灣定居,最後病逝在臺灣。

諸位,要是覺得我這個回答還不錯的話,請點一下贊!多評論!謝謝!🙏🙏🙏🙏🙏👌👌👌👌👌👌👌👌👌👌👌👌👌👌👌👌🌹🌹🌹🌹🌹🌹🌹🌹🌹🌹🌹🌹🌹🌹🌹







腳踢小毛驢哈


杜月笙病逝時,孟小冬才44歲,中年喪偶,此後寡居近30年,未曾再嫁。

孟小冬不嫁,也並非源於嫁不出去。一遇梅郎誤終身,她把最好的青春歲月全部奉獻給了梅蘭芳,卻被梅蘭芳傷的遍體鱗傷,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在她最孤獨無依的時候,是杜月笙給了她最堅實的依靠。

杜月笙愛她,結婚時,杜月笙對滿座親友笑言:“我要讓全中國的人都知道,杜某人娶了孟小冬!”與梅蘭芳三年低調委屈的婚姻相比,孟小冬清楚的知道,所謂低調,不過是梅蘭芳愛她不夠,愛的不夠,才畏人言!正因為感念杜月笙對她的深情,杜月笙死後她願意用此後的光陰為他獨守空房。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個人在香港潛心交徒,直到後來收到姚玉蘭的信,(姚玉蘭是杜月笙的四姨太,也是孟小冬的好姐妹)邀她去臺灣同住,並問她嫁與杜月笙,可曾後悔?

孤傲的孟小冬回覆在香港一切都好,就是孤獨,但孤單也好。嫁與杜月笙不是報恩,不是無奈,是愛,後悔與杜月笙相遇的太遲。但她孟小冬又是一生不會後悔之人,一生如戲,落音無悔,不知幾時才能赴臺。

此後孟小冬一直一人在香港,在碩大的杜家庭院,一個人唱戲,一個人思念杜月笙,滿世落寞,直到60歲時,才去了臺灣。


清溪小舍


但是孟小冬對於梅蘭芳依舊不能忘懷,她在晚年的時候如果聽到梅蘭芳的現狀,基本上是面無表情的,最後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1977年,孟小冬在臺灣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