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中醫?

文中恆


學中醫,說難很難,但只想學會怎麼看病很容易。

中醫理論難

中醫古籍如浩瀚煙海,你看一遍都可能耗費半生精力,更不要說深入研究了。所以很多人看中醫喜歡找老中醫,並不是說老中醫多麼有經驗,而是沒個三五十年,人能把中醫理論理解個大概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學中醫,儒家和道家的基本理論必須都學個差不多。儒家的:陰陽理論、寒熱理論、五行理論,道家的:消長理論,方位理論,全息理論,都是學中醫必不可少的基礎理論。特別是太極兩儀三魂七魄奇經八脈五色五行十神五方,這些理論對於理解中醫是基礎中的基礎。

然後是要記住大量的飲片、方劑、脈象、面相。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不懂中醫的只知道切脈很厲害,不知道其他三診的重要性。比較厲害的中醫,只靠看面相、看舌苔、看眼神、看氣色,就能根據全息法分析出具體臟腑的狀態。

中醫難,還難在受到西醫的干擾。西醫在晚明傳入中國,當時人們對外文的翻譯很粗糙,把西醫的臟器名稱基本都翻譯錯了。

以心為例,中國的西醫把heart翻譯成心,而心主管思維、情緒、管理經脈,心有病會抑鬱、焦躁、甚至精神分裂,而heart完全沒有這些功能,它主要負責運化,驅動血液運行,如果硬說heart對情緒有保障,心臟上面幾個神經節可以控制心率,會讓人感覺到胸悶或者心慌。而中醫裡面負責這個功能的臟腑是脾。

再說脾,中國的西醫把spleen翻譯撐脾,而中醫裡面的脾負責運化,將精血打便全身,讓其迴流。但西醫裡面的spleen負責存儲精氣,固元化虛,西醫中脾出現問題,人的免疫力會下降,體力不支。這顯然是中醫裡的腎。

我一個搞中醫的朋友研究了西醫文獻的原文,發現翻譯對的臟器幾乎沒有。學中醫必須充分理解這些錯誤,排除這些錯誤對學習中醫理論的干擾,很難。

中醫實踐容易

前面說學習中醫理論很難,但想直接用中醫治病,很容易。

一般的新人,上手學個半年一年,就在推拿、針灸、刮痧、拔罐這些理療領域能做到很好的止痛、疏導的效果。

記住一兩個方子,稍微懂點望聞問切四診,基本的開藥抓方就沒有多少問題。

現在咱們國家推出的確有專長中醫醫師就是針對這些不太懂理論但又有點看病技術的人。

所以,想學到通過確有專長考試的程度很容易,只要肯下功夫就可以。但學到能治未病,能研究方術的程度,可能就是中醫畢生的追求了。


林春小穎講國學


這個問題得看你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是打算行醫做個職業醫生還是因為愛好想學習瞭解中醫知識!如果打算從事這個行業,可以明確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因為法律規定行醫必須得考去醫師資格證,而考取醫師資格證是有學歷要求的,近兩年國家針對師承民間中醫也開了個口子,但需要的各種手續證明也很多,難度也不小,從現在開始學到考證估計需要漫長的時間,你的精力和經濟條件各方面是否能支撐下來是個大問題!如果僅僅是個愛好那就簡單多了,買一套最新版的中醫院校的教程自己先學習學習,學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讀讀四大經典及各朝代名家的著作了!一點愚見僅供參考!


豪傑說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要明確學醫的目的,醫雖小道,中流之屬,然卻是能救命活人之學術,不可以輕易傳授,也不可以隨便學習。首先要明確的是學醫的目的,如果為了賺錢,大富大貴,勸您還是改行,中醫學能保證醫者溫飽,子孫之福,不可能大富大貴,醫者仁心,有一些患者連溫飽都成問題,怎麼還能多開一些無意義的藥物加重他的負擔呢。

明確了學習中醫的目的,可以學習中醫,最基礎的可以通過看《黃帝內經》開始,中醫是一門全科醫學,要有一定古文和國學的基礎,內經如果看不懂可以先看《中醫基礎理論》一書,李德新教授主編,是中醫學院的基礎教材。而後再看內經,內經講的是一個整體觀念,包括人體的生理,病理,經絡,針灸,更包括了天地,五運六氣的規律,這都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思維。接下來可以再看《神農本草經》,本經是中藥的基礎知識,看不懂可以先看《本草經三家集註》,而學院的《中藥學》個人認為很多內容偏離了本經的原義,可以借鑑但不能全信。中藥大概看了後可以研究《傷寒雜病論》,這是中醫疾病的診斷說明書,裡面有大量的方劑,但藥味不多,初學者慢慢理解可以運用。看完傷寒論後對於中醫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基本再看別的書,補土派,寒涼派,滋陰派,攻下派,火神派,溫病派,中西醫貫通派的書,就不會被帶偏。以後可以學習針灸的基礎知識,實際上內經就有,不過《針灸甲乙經》將針灸知識整合,更容易看懂學會,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同樣學習中醫更要多看傳統文化類的書籍,多接觸儒道釋三家的文化,這才能觸類旁通。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杏林初修


中醫博大精深,醫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無論學院派還是師承都要過古文關。所以一定要打好古文基礎。另外,中醫的許多東西一定要背誦,比較基礎的《內徑.素問》、《傷寒論》、《藥性歌括白話解》、《湯頭歌訣白話解》、《頻湖脈訣白話解》等。中醫高手除了知識的積澱外,關鍵是悟性好。中醫是實踐醫學,只有多臨證,才能不斷提高。


沒稜角的石頭5


自學幾乎不可能!必須考上中醫學校,經過系統數年學習理論,並跟著老師或老中醫,出診,跟著邊看病,邊學習。直至畢業出師!


西域老表


第一先學會文言文,第二多看古醫書,第三多練功,第四瞭解各種藥性及配伍,第五返觀自身,瞭解氣血經脈運行,第六,從小病看起


博古齋-郭連合


我認為首先搞明白大自然的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