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小學生太累了,學的課本越來越難了有的小學把中學的課程都學了,有這個必要嗎?

東家長C家短


題主所說的意思是中小學生太累了,其原因是因為學習的知識難度加大了。對於這個問題,個人還是不太認同的。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每門科目的學習課程設置都是經過教育專家共同研究制定的,在課本的編寫過程當中,肯定參考了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孩子的接受能力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基本上應該是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能力的。


其次,每一個科目,每一個章節都是經過嚴格的審核,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實際,科學制定的,他是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將某個知識點編寫進入教材的時候,編寫教材的專家肯定會考慮到該知識點,對於孩子的接收能力是否恰當這個問題。

最後,教材的變動也是與時俱進的。他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孩子的發展,接受能力,來科學地制定教材的知識內容。拿現在來說,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起以前普遍有所提高。因此,在小學教材當中出現以前中學的內容,或者說在高中課本上出現以前大學的相關內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是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的。


那我們再來看一看現在的中小學生特別累,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第一,科目多,作業多!

尤其是語數外科目,每天的作業都有很多,在中學這種現象非常的普遍。在我現在所在的初中階段,就有很多孩子的家庭作業,每天晚上都寫到很晚。

第二,課外輔導多,家長報的班多。

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各種輔導班,補習班,特長班,接連不斷。這些都不是國家教育所規定必須要求的,都是家長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我所見過的初中的孩子,星期六,星期天被安排的滿滿的,除了數學,英語,物理等的補習班之外,還有特長班。孩子連休息的時間都很少,怎麼會不累呢?

第三,應試教育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家長,老師,學校施加到孩子身上的各種手段和壓力,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應試教育,我國當下教育體制所決定的。學校要名氣,老師要成績,家長要成績,這些都決定了孩子在上中小學的時候並不能過的很輕鬆,作業多,上各類補習班更是家常便飯。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可以看出孩子上中小學覺得累,那不是因為課本內容的難易所決定的,而是當下的教育體制這個大環境所決定的!要想減輕孩子的負擔,歸根結底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全的人格,來適應當下的教育體制,才能讓孩子覺得不那麼累!


中學教之道


誰說有的小學把中學課程都學了,有這樣的學校?如果真有,倒是讓廣大讀者朋友們開了眼界。如果說個別家長為了搶時間,搶進度,提前利用假期或週末時間,讓孩子在小學就把中學課程學了,那還是有可能,但這也是極少數,不能成為主流。

再說現在的學生上學累,這要看累字誰來理解了,我記得小時候我們上學,學校離家4公里,每天步行去,步行回,夏天不管多熱,冬天不管多冷,都著揹著書包往來於家和學校,我們那時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累。原因很簡單,累是大人們喊出來的,傳到孩子耳朵裡,才會像扶不起的阿斗,這疼那癢癢直喊累。

至於學習的難度,我不否認,現在的課本知識相比20年前,那肯定要難多了,且知識量也大了。但是這也不是累的藉口,真正懂家庭教育的家長,會培養孩子們的時間意識,讓孩子學會主動管理時間,既而提高做事和學習的效率。但是現在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極少,因此都是在用推車的方式推孩子在學業這條路上前行,家長和孩子自然都感覺到累。

對於學習難度,確實有很多孩子從小學一起步,就顯得吃力,是孩子智力偏低嗎?也不見得,現在有智障的孩子就入不了正常學校,只能去特教學校。除去智力因素,其實影響孩子學習輕鬆度的恰就在於家庭教育,凡是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無一不重視對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讓孩子早早學會基本生活技能的獨立。

同時,通過圍繞與學習能力有關的培養,都從幼兒期已經開始,如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家長能多抽時間來陪伴孩子室內外玩耍,做親子游戲,做親子陪伴閱讀,讓孩子在認知和理解能力上得到很好的發展。我接觸過很多父母重視家庭教育的孩子,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遠遠要超出同齡孩子,而這恰是他們擁有學業和心理優勢的關鍵所在。

當很多家長在那哀嘆現在孩子學習有多累,課程有多難的時候,實際上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孩子,而這恰是優秀家長和普通家長的最大區別。誰重視做育人工作誰就會佔得先機。好成績不是靠學校老師單方面給予的,而是靠家長下功夫去做好家庭教育基本功才得來的。你不付出就想讓孩子優秀,做夢吧。


寒石冷月


確實,從教學內容上來說,現在的學生學習上面的內容太多了,家長也感覺太累了,但是學生不一定感覺到太累。

現在的學習內容語、數、外、物、生、化、政、史、地,一下子看過去確實好多好多的內容啊,要把這些東西都學習好,那還真的會非常累哦。

尤其是讓我們家長來堅持一年兩年的學,那估計就容易垮掉了。我們家長現在的年齡,晚上睡不好,早上睡不夠,就像一臺用了很多年的老手機一樣。這臺手機充電也充不滿了,用一會就沒電了。

所以讓我們家長這樣去做,那是非常非常累的事情,所以我們家長會覺得太累了。

學生不一定感覺到太累,學生是一定會感覺到多、煩,身體疲憊了也會感覺到累,但不會太累。他們的身體就像是現代新出品的手機一樣,功能新、續航久,充電快。學生們通過晚上的休息,很快又生龍活虎了。所以他們當天會覺得累,但第二天,馬上精神奕奕。因為他們有這個條件,所以說學生不一定感覺到太累。

大量的文化學習,對學生長遠發展幫助有限,這才是學生太累這個問題被提出來的根本原由。

一個人的長遠發展,需要在身體、心靈、大腦等全方位做訓練的,文化學習主要是針對大腦進行的訓練。而身體、心靈的訓練時間被文化學習的時間搶奪,這才讓人感覺學校教育的不妥。

其實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們很多同學都是5點左右就起床,翻山越嶺地到學校來上學,他們累不累,我想也會有累的感覺吧。但是他們堅持那麼多年,所得到的身心訓練,比我們在家睡大覺、到時間還被叫起床的人多了太多的鍛鍊了。所以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訓練不要小視了。

對於文化課程的學習,內容可以廣,可以多,但不要太深了。

文化學習,應該是面向最差的學生,讓最差的學生都能學明白,我覺得這樣設置更有價值。學校教育不是培養學習文化的機器,不是記住多少知識,而是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人生目標和遠大志向。

當學生有了志向的時候,他願意在哪一條路上面走下去,那條路的學習道路就擺出來,各種各樣的書籍,大量的訓練,大量的方法,給他提供,讓他快速吸收成長起來。讓他自己去決定他的人生。

我是童教雷老師,簡單跟大家探討一些教育方向,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童教雷鳴


學校給小學的孩子上初中的課程,這個情況應該不存在的。小學不會學初中的課本,除非是實驗班,直通班。而對於能進入這些班級的孩子來說,又不存在太難的問題。

實際上,對於足夠優秀的孩子來說,小學學習初中知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應該的。為什麼一定要求所有的孩子小學只能學小學課本的知識呢?別的國家也有超常班,天才班,裡面學的知識更難。


但是這種班級實際上數量很少,所以小學生學初中的課,在學校幾乎不會出現。那麼初中學高中的課呢?有這樣的學校,但是依然是上面說的那些直通班。學生沒有中考壓力的,他們一般是1.5年學完初中,或者是2年學完,接著繼續學習高中的課。


說到難的問題,現在的題型確實比較多,而且部分題型相對來說太難。但是一般的期中期末考試,實際上難度又不是很大的。真正考驗的其實是小升初的考試以及中考,還有一些學校的選拔考試。當然這種選拔考試越來越少了,到底要比什麼,現在各不相同。

現在的中小學生確實比較累,除了難度比較大,另外一個原因在於任務比較繁瑣。家長和孩子都身心俱疲,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不管是成績好還是成績差,你都會感覺時間不夠用。


今天早上和一位家長聊天,小升初要進一所學校,現在大致的情況是1800人中錄取120人,而且報名的絕大多數都是尖子生,競爭非常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學校沒有給佈置作業,希望孩子能上這所初中的家長也會暗暗較勁。想上好的學校,是註定需要努力刻苦的!痛並快樂著,詮釋的就是成長的意義。與您一起加油!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是一個偽命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學習量有適度的調整很正常,但遠沒有部分朋友想像的那麼誇張。因為我們是兩個孩子的家長,關於孩子的學習狀況有切身體會。我個人認為還是父母的心態和視角的不同才理解出不同的結果。

作為成年人的父母,需要明白人生是一場超長的馬拉松,是一個漫長的成長之路,任何階段性的成果都不足以建立終身的優勢,只有遵循一步一個腳印及循序漸進的自然法則,才能平和麵對孩子有起有伏的學習狀況(以及人生的各類狀況亦然)。

也只有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們才能自如、且純粹地面對學習這件事情。

超前學習,基本沒聽說過。如果有,都是極個別對教育無知者的弱智行為。


正能量39819676


小學學中學的課程情況應該是很少很少的吧!現在知識點下移倒是真的,有些以前高年級的知識點都往下移了,小學的課程也有些偏難,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也是真的。但很少發現有小學的老師給學生講中學的課程,一是沒有時間講,二是老師也不會超出教學大綱去教學。



如果小學老師給孩子教授中學的課程,那肯定不是按照大綱來教學的,也是不合適的,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有些孩子學不懂,還會出現厭學情緒,老師的負擔也會加重,我想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老師一般不會給學生超大綱授課的。


現在的幼兒園教學小學化倒是普遍現象,很少有幼兒園按部就班的按照幼兒園教學大綱來教學,基本上都會超綱給孩子講授小學的知識。所以孩子的學習從小負擔就很重,但是目前的社會發展速度也決定了孩子就必須要努力學習,學業再重也要堅持,這也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現狀。


雪無痕的自由生活


小學階段把中學課程都學完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倒是聽說過某些神童連續越級,十三四歲就考上名牌大學,至於普通小學把中學學完,我算是不信。

一般來說,我們不提倡提前學習下階段教學課程,教育部也連續發佈通知,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當然,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是在幼兒園階段,小學階段很少發生,至於中學階段,則是中學階段提前學習下學期內容,以應對後期的中考和高考,不過,小學學習中學課程,則主要是小學畢業後,學生或者家長資源提前學習或參加社會輔導班,而非學校舉辦。

學習課程的安排,是適應當前多數中小學生智力發展水平,跨階段學習無異於拔苗助長。在我周圍,很多家長熱衷於孩子上學搶時間,認為上學越早越好,學習課程越早越好,好給孩子留出複習的空間,但有時過於依賴“搶”,只使孩子基礎不牢靠,最終導致拔苗助長的效果,反而落了下乘。

當然,這種小學學習中學課程一般是不會出現的,除非是臨近中考,怕出題人出的題目超綱,從而簡單的學習一部分,而非把中學課程全部學完,再者,學校老師也沒有這種義務,不然,學校的統籌安排不就亂了套,考試不就沒有針對性了嗎?

總之,題目所說的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如果要出現的話,也是個別現象的私立學校。


心情保溫杯


課本變難了,但是知識還是沒有變得。

課本是教師和學生一塊學習的工具,可能對於我們學過的人回憶來說,課本內容變難了,但對於剛剛學習的學生來說,這些都是一樣的,都是需要老師來慢慢講授的。不存在課本變難了,我們就不讓孩子學了,或者心疼孩子。都應該知道的一個事實:學習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了。

但對於小學生把中學課程都拿來學了,我個人是非常不建議的,但也是要分開來說的,對於那些各方面都非常非常優秀,小學的知識已經全部無壓力的學完了,還有大量時間空了出來,這樣的學生學習後面的內容我是不反對的,是支持的,這樣才能不斷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為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而大部分的孩子,小學階段只要把本來應該學習的內容都學好,吃透,就可以了,已經完成了小學階段的任務了,沒有必要學習更加難得中學的內容。也許是整個學校的氛圍是這樣的,需要學習更加深入的知識,但是隊伍大部分學生這樣做不是必須的。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這麼來回來這個問題吧,為什麼會出現小學把初中的內容都學習了?

有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呢,作為老師,想盡可能的傳授知識給學生,有的人認為哪個年級的老師就應該教那個年級的內容,但是很多老師可能就只教學生那一年,在這一年裡面,不論用得上或者用不上,老師都想多教一點,這是作為老師的本性。

第二呢,學習高年級的內容的確有助於學生解決當下的問題,我作為一個教了四年初高中數學的老師,對這個方面十分贊同,拿數學來說吧,六年級數學學習設未知數解題跟初一年級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學生在六年級時接觸到一元一次方程還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上初中的時候,會覺得內容很簡單。

如果論學習壓力的話,的確學習高年級的內容,壓力會增加,但是請相信,孩子現在吃過的苦,會在以後有回報。


乧吉


說說我的看法。首先題主說小學就學初中的課程,這個有點危言聳聽了,試問目前教育體制下哪個學校敢提前學?別說提前跨學段學習,就是佈置家庭作業,都要提心吊膽,生怕被家長一個電話打到教育局,說是加重學生負擔。現在的小學教育,老師各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越雷池半步。

再說第二個問題,現在中小學學習的難度比三十年前我們當時的學習內容加大了不少,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步伐,必然有一個時代的要求。

三十年前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天天吃煎餅鹹菜,饅頭都吃不起。現在的孩子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在社會發展必然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個人都是社會滾滾洪流中的一個分子,趕上社會發展步伐的,會走的長遠,趕不上的只能被無情的拍在沙灘上。

我寧願相信,題主僅僅是發個小牢騷而已。孩子該上的輔導班還得上,該參加的高考還得參加,該吃的學習之苦還得繼續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