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到底摸的是什麼,能摸出西醫診斷出的疾病嗎?

中醫小李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感興趣可以關注杏林初修。

中醫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體察脈象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古人最早是三部九侯,切脈部位有上(頭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但因為這樣看診速度太慢,太過複雜,後來演變成為只把寸口脈,食指侯寸,中指後關,無名指侯尺。

那摸脈具體是摸什麼呢,其實摸的是脈的形狀,樣子,舉個例子,比如弦脈,形狀如琴絃,大,硬,長這是它的特點,那弦脈代表什麼疾病呢,一句話,肝膽痛飲瘧老健,其實就是肝膽疾病,痛症,水飲停留,瘧疾,老年人,和春天的正常人脈會出現弦脈。這僅僅是一個弦脈,中醫裡一共可以有28種脈象,就像有28種模樣,分別可以對應不同的疾病。

說明了中醫的脈診,那能不能把出來西醫的疾病呢?其實有的西醫疾病無法對應中醫的病名,比如粒細胞缺乏症,中醫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出這個疾病的診斷,但比如西醫的結腸炎,表現為拉肚子,那麼中醫就可以診斷出洩瀉,這樣就對應上了西醫的疾病。

其實中醫和西醫是不同的兩種醫學,一定要用中醫解釋西醫,或者西醫解釋中醫,那恐怕會驢唇不對馬嘴,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能治療疾病的就是好醫學!



杏林初修


把脈摸的是什麼?

把脈並不神秘,其本質是檢查脈搏的壓力大小極其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但把脈不止是數個心率,通過把脈獲得的信息應該比你想象得要多。

(一)脈率,大多情況下等於心率,有某些心律失常,比如房顫和早搏的時候就不一定。

(二)脈律,可反映心臟的節律,比如竇性心率不齊、早搏、房顫,都在脈律上會有相應的變化。

(三)血管緊張度與動脈壁狀態,血管緊張度與收縮壓有一定關係。而動脈血管如果用力按壓近心端,遠端被阻斷以後,仍然摸起來比較硬,缺乏彈性,呈條索狀,常提示動脈硬化。

(四)強弱, 可反映心搏出量、脈壓、外周血管阻力等信息。

(五)脈搏波,用儀器可記錄下脈搏的波形,某些特殊疾病,其脈搏波可呈特徵性變化。 比如交替脈,為左心衰竭的重要體徵;奇脈常提示心臟壓塞或心包縮窄;水衝脈常見於甲亢、嚴重貧血、腳氣病、主動脈關閉不全、動脈導管未閉等。

把脈能診斷出西醫的疾病嗎?

根據以上介紹,通過把脈,再結合問診以及對病人的面色、步態、體形等基本情況的觀察,初步診斷某些疾病確實是有可能的。 但一般是以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為主。

作為急診科醫生,在搶救急診病人的時候,我們常常也會摸一摸病人的脈搏,瞭解循環情況,可對病人病情的危險程度做一個粗略的評估判斷,比測血壓更快捷。

如果某些疾病可能對全身代謝產生影響,比如甲亢、發熱等,雖然無法直接確診,但看出一些端倪也是有可能的。

中醫有中醫的理論和診斷體系,中醫的診斷名多與“表裡、寒熱、虛實、陰陽”這些名詞有關,這跟西醫的疾病名稱不在一個頻道上,是無法對應的。因此絕大部分現代醫學的疾病,都不可能通過把脈診斷出來。

把脈診斷難以標準化

如果用壓力傳感器代替手指來收集脈搏數據,其靈敏度應該遠遠高於人類的觸覺,我們把這樣的數據信息整理出來,為每一種脈象確立診斷標準,本來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我們還可以運用更多的傳感器,同時測量左、右、手、腳等多個部位的脈搏,通過對比獲取更多的信息,這不是在把脈象學發揚廣大嗎?

到那個時候,我們只要對著圖形對學生說,看,這就是“滑脈”,而不用抽象的說:“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這樣,每個中醫的診斷水平不都提高了嗎?

可惜許多人都在哀怨中醫失傳,水平越來越差,卻不在推動中醫進步上多走一步。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每天學習更多實用醫學知識。


鄭醫生百嗑


中醫把脈摸的是什麼?就是心跳的強弱而已。但是,中醫非要說這是可以看病的,什麼病都可以摸出來,這個迷信了。俗話說,不要“光說不練”,既然中醫說把脈是真的,是有效的,可敢自己站出來接受打擂?大家在電視臺進行一個打擂賽,讓你的把脈神術接受天下人的挑戰,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有效,你可敢嗎?

當年,積水潭醫院的主任醫師燒傷超人阿寶,公開向中醫界發出邀請,要他們出面接受打擂。如果證明把脈可以檢驗懷孕,就可以拿一筆獎金。這個事情引發了輿論譁然,很多人追加了獎金。結果很長時間過去了,中醫界支支吾吾,說了種種理由,就是不敢迎戰。包括很多很多箇中醫界的名醫都不敢出戰。後來,終於有了一紙行政命令下達到了他就職的積水潭醫院,說如果你燒傷超人阿寶要是敢打擂,你就得退出醫療行業。就這樣,燒傷超人阿寶完敗,中醫界完勝。

要是你真的有本事,為什麼不敢接受人民群眾的質疑,為什麼不敢出面打擂呢?為什麼最後依靠威脅踢別人的飯碗才贏得了勝利呢?

光說不練真英雄乎?


懷疑探索者


我國中醫看病的技巧有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切脈的意思,也稱為摸脈。摸脈可以讓我們探知自己的心臟是否健康,因為脈搏是反應心臟跳動情況的晴雨表,心臟出現問題時往往通過摸脈就能首先發現。對於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心臟方面的發病率會大大提高,如果能夠學會自己每天摸脈,就可以提前知道自己的心臟情況,做好預防工作,可以降低心臟方面的疾病。

這時候就有人好奇,中醫把脈到底在看什麼?今天就給大家揭曉一下,讓你在家也能自己號脈!

首先,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端正坐好,將一側手臂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可以在手腕下面墊一個小小的枕頭,這樣脈搏會更加清晰容易摸脈。

然後,用另外一側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尖輕輕放到該手腕上,如果沒有感受到脈搏,可以多換幾個位置稍加尋找自己的脈搏,如果反覆多次都摸不到脈搏,最好去醫院請醫生就診。

最後,摸到脈搏後最重要的就是記錄脈搏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所以每次摸脈的時間不能少於一分鐘,同時還要感受脈搏跳動是否規律、脈搏的強弱情況,兩邊的手腕都要進行摸脈,可以作為一個對比。

健康人群的脈搏跳動情況是怎樣的呢?一般情況下,休息時的正常脈搏每分鐘約在60-90次

之間,高於100次就可能意味著心跳過速,低於50次則可能是心動過緩。過高或過低都是代表心臟出現心律失常,應該引起重視。

那麼,怎樣的脈搏是疾病的徵兆呢?

一、脈搏跳動過慢

如果在摸脈時發現自己的脈搏跳動次數過慢要引起注意,當脈搏跳動次數在40-60次左右時,而且越來越慢,脈搏較弱時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這是中老年人非常兇險的疾病,尤其是原本就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發現脈搏跳動過慢,還伴有胸悶、心悸的話最好馬上就醫。

二、脈搏跳動過快

老年人很容易發生心律失常,也叫做房顫,是導致老年人中風的主要因素,摸脈可以提前預知房顫的發生,它的脈搏特點是脈搏跳動過快,而且脈搏跳動非常不整齊,如果有經常摸脈習慣的人應該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心律失常的脈象。

老年人應該養成摸脈的好習慣,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人更加要注意,最好每天都能能夠抽幾分鐘的時間來摸脈。中年人現在壓力越來越大,猝死等心臟疾病也時有發生,如果發現自己有胸悶、胸痛、心悸等症狀時,最好也試試摸脈。如果發現自己的脈搏跳動異常不一定代表出現心臟問題,但如果長期脈搏跳動都有問題的話就要及時就醫了。


奇妙的本草


中醫也能用四診診斷出肺結核,中西醫存在,不喜歡可以不學不去看病,誰都沒必要去貶低任何一門醫學。西方科學界一直堅持這樣的原則,不能證明它不科學,就不能否定它。總有人說中醫就是假醫學,但是大多數人都沒學過中醫,跟著一些網絡輿論瞎帶節奏,裡面不乏各界能人異士,如果真要自己去證明,可以做個公開節目,請國內各大中醫院校的教授和大中醫院的主治醫師上臺,邀請隨機患者,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診斷疾病。中醫能不能治病,一看便知,有啥好爭的。西醫也是如此,有人說西醫看病只會依賴儀器,而且不懂多方面診斷,辯證論治,完全可以去各大西醫院做採訪,現場直播西醫診治流程。


一切隨緣138871021


真不明白,為什麼大家把脈診看的這麼神秘呢?

打麻將打的多的人,手指一模就知道啥牌。經過訓練,人手指的感官敏度遠超普通人的想象。

人健康與否,當然可以在多個方面表現出來。外貌、聲音、脈象都可以抽取出特徵值,幫助醫師來判斷病情。

至於能不能和西醫的病名一一對應,我只能說,西醫的病的分類真的有些不夠科學。沒辦法,具象思維講究的是一一對應,對應不上的就只能新取名稱了。


科學中醫郭毅勃


摸脈是為診斷蒐集信息,它只是其中一種蒐集方法,不是全部,因此單靠摸脈絕大多數情況是不能做出準確診斷的!

脈診屬中醫四診之切診範疇,中醫把脈象分為二十八脈,脈象與中醫辯證理論相結合構成了中醫診斷的重要組成部分!老百姓認為水平高的中醫只把脈就能看準病,如果一箇中醫不把脈那他絕對不認為你是中醫!實際上已經把把脈與中醫劃等號了!其實這是對中醫的極大誤解和認識偏差!中醫也似乎樂見其成!中醫診斷分望聞問切四診的,脈診也只是四診之切診中的一部分!脈診反映人體疾病的一部分信息,脈象有二十八脈,但恐怕絕大多數中醫一輩子也分不清這麼多脈象的區別!從西醫角度看,脈與心臟搏動和外周血管阻力有關!反映心率,心律,搏動強弱!前二個好理解,後面強弱反映血容量多少,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臟收縮功能!中醫脈診是四診合參之一診,絕對不能反映疾病的全貌!中醫在把脈過程中已經進行了望聞問診的過程,所以給人的假象好象把脈就能看病了!如果通過望聞問能夠診斷清楚的疾病,把脈就是四診的一個步驟之一,沒有參考價值!老百姓把摸脈與中醫劃等號,是以訛傳訛,還是中醫從業群體樂見其成?!

     那麼中醫有把脈,西醫有把脈嗎?答案是有!只不過西醫蒐集疾病信息的手段太多了,所以才不會感覺西醫有脈診的緣故!體現了中醫的無奈!

    我們說脈搏反映心臟收縮週期中外周血管壓力的週期性變化!由於現代醫學發明了聽診器,血壓計,而聽診器比脈診更近距離聽到心臟各瓣膜的開合聲音變化!血壓計能檢測血管壓力大小!這些檢測是客觀的,且數據化,而中醫把脈主觀性較大!比如中醫脈象中的弦脈,不僅不同醫生可能認識不同,即使都認識相同,但弦到什麼程度恐怕無法量化的說清楚!因為這直接與治療有關!弦脈大體對應血壓高,而西醫用血壓計可以量化的反映出來!指導用藥才有依據!

對於疾病的診斷,查體蒐集信息越多,診斷準確率也會越高!從脈診的中西對比來看,西醫因聽診器,血壓計的的發明,使得脈診在西醫的地位式微!心電圖還沒談!中醫叫望聞問切,西醫叫視觸叩聽!從脈診對比差距已巨大!因此從診斷的角度出發,不管是哪種醫學,獲得的信息越多,診斷準確率越高是毋庸置疑的!這和用哪種理論無關!中醫如果仍然停留在望聞問切四診上,不利用現代診查手段,那隻能原地踏步!但還是有人認為不做檢查是中醫的優勢,西醫檢查是為多收錢!西醫不檢查不能看病的謬論!但從來不說誤診誤治的後果!人的生命更加寶貴吧?!古代中醫限於科技落後,沒有先進的診查手段,那不是古人的錯!如果我們現代人還叫嚷著非得看純中醫,那就只能被古人笑話了!


打得一拳開


中醫和西醫從根本上就是兩套路子,試問西醫的診斷方法能診斷出中醫的診斷出的疾病嗎?答案一定是不能的,因為中醫診斷出的是疾病的病因,是疾病的病根,而西醫則是診斷出疾病的現象!這就是中西醫的根本區別!人們為什麼總是對中醫持懷疑的眼光啊?因為不懂中醫啊,因為中醫太深奧啊,中醫診斷的是氣血,是經絡,是五臟六腑的寒熱虛實,而這些東西都是看不到的,摸不到的,是西醫的化驗方式化驗不出來的,也是西醫的所有機械儀器拍不出來圖像,解剖不到的實物,所以,人們才會感覺到疑惑,而西醫則不同,西醫的診斷都是一些表面的實實在在的現象,都是能夠看到的現象,所以,人們就感覺看到的才真實,就會認為西醫才是真實的,其實,人體疾病的根本是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加上奇經八脈的不正常!但是,人們對這些疾病的根源看不到啊,因為中醫所講的氣,是人體內部的先天能量啊,它如同空氣中的信息,如同傳達聲音的音波,現在的科學手段還達不到能夠探測到的水平啊,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對看不到的東西應該學習診斷的方法,卻總是喜歡對自己還理解不了的知識懷疑,打擊,這樣的結果就只能使自己的疾病,離從疾病的根本上的治療越來越遠,使很多的慢性病只能從表面上來控制,來維持,使很多的疾病,為了能夠達到減輕病情加重的速度,只能使自己忍受西藥副作用的風險,終生服藥來維持,這不能不說是病人無可奈何的悲哀。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西醫的很多中醫所打不到的長出處,比如多對很多急性疾病的診斷與救治,對心臟病等等的手術治療,那是中醫所不能及的!在這些方面,西醫對人類疾病的貢獻那是世人皆知的。至於所提問的中醫把脈能否診斷出與西醫相同的疾病,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本身就是不同的診斷方法與不同的理論基礎,又怎麼會一樣呢?所以,我們對治療疾病的醫學技術,尤其是對中西醫,能夠互相學習長處則是最好,總是用互相質疑的眼光來議論否定,也是就更沒有必要了,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證悟13792885100


老中醫切脈是能診到西醫診到的病情的,中醫講的望聞問切,望主要是五官的顏色他代表人的五臟六腑,聞就是聽你說話出氣咳嗽的聲音,聞到你出汗或體液的氣味,問你哪裡不舒服了,有多長時間了等等,在加切脈根據脈象來八綱辨證.老中醫十有八九能準確說出你病在哪裡!比如女同志月經沒來,到底是懷孕了,還是疾病.是男孩還是女孩通過切脈是能診斷出來的!中醫花錢少,不用做什麼機械檢查,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不象西醫,動不動就X光CT的,有很多病西醫是沒法和中醫相提並論的。比如重感冒,中醫三兩付中藥搞定。西醫住院一個禮拜也難治癒!當然西醫在治療脫水卻是比中醫好!


沙漠的風54


中醫脈診屬於切診範疇。寸口→_→橈動脈;趺陽→_→足背動脈,等等。西醫也有觸診,一樣的方式。人體在發熱(高熱)、休克、心悸、緊張焦慮、飢餓,低血糖狀態、心律失常、脈管炎,等等,都可以反應在體面動脈的搏動上。完全可以參照其它方式,作為一種診斷方法加以應用!比如:當我們遇見一個面色蒼白,表情淡漠,口唇蒼白,四肢末梢溼冷的病人或傷者,此時脈搏→_→寸口(橈動脈)細、數。為什麼就不能高度懷疑→_→休克(厥證)?!古人在觀察一些生理、病理“現象”時,也是非常仔細的,儘管受“時代”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把現象上升為理性(基於實證的),但在醫療實踐中完全可以做為一種經驗加以應用!所以,不可完全否認中醫脈診!當然,那種故弄玄虛、無限渲染,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單憑脈診→_→滑脈,診斷早孕。(檢孕棒很方便)比如:脈診→_→左、右,定胎兒性別(單胎,50%,多胎妊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