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以分享一下使用小柴胡湯的經驗嗎?

薄君夫


凡是對中醫有所瞭解的朋友,對小柴胡湯應該都不陌生,小柴胡湯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是經典名方,在《傷寒論》闡述多達18條,如:

原文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雖本方兼證繁多,但仲景有云:“傷寒中風,有柴胡湯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若為外感風寒,中於少陽經,且有如下諸症之一,如往來寒熱、胸脅滿痛、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

便可處小柴胡湯,若辯證正確,方藥到病必除。

典型病案:

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腫瘤科收治的一晚期乳腺癌並肺部、胸椎等多處轉移,需要服用強效鎮痛藥物(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的中年女性患者張女士。

久病身體虛弱,且入院前3天因洗澡受涼後出現惡寒發熱,體溫多在38℃左右。可汗出熱退,略有咳嗽,胸悶氣短,乏力納差,胸脅、胸背皆痛疼。

入院後血象基本正常,當時考慮合併呼吸道感染,先予阿奇黴素抗感染治療2天,患者發熱不減反升,並出現噁心嘔吐。

當時考慮阿奇黴素未能有效控制感染,又有胃腸道不良反應,便改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繼續抗感染治療3天,在此期間患者仍先有畏寒,隨後體溫躥升至39.5℃,可自行汗出熱退,如此反覆寒熱,伴有口乾口苦,胸脅滿痛、腹脹噁心嘔吐,咳嗽咳白黏痰,氣短乏力,不欲飲食,舌淡,苔白,脈弦細。

黃向春醫生認為患者正是外感寒邪,不從表解,而入半表半里之少陽,具有小柴胡湯證四大主症: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遂投以小柴胡湯加減:

柴胡24克 黃芩9克 人參10克 炙甘草10克 半夏12克 生薑10克 厚朴10克 陳皮10克

大棗10克

患者服用上方後寒熱程度減輕,腹脹嘔吐,口乾苦等症均有減輕,5劑服完後已無發熱,諸症均減,體力進食都改善。

在此基礎上加用口服卡培他濱化療抗腫瘤,腫瘤逐漸控制,胸背疼痛逐步緩解,可減停鎮痛藥物,且體質日趨改善,病情好轉出院。

黃向春醫生的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曹國立主任中醫師、副院長介紹:

小柴胡湯證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確實為仲景之神方,本案黃向春醫生詳查病因,病機把握準確,處方加減適宜,方有非常好的療效。

醫生需要讀懂悟透經典,臨證需仔細思辨,如病機確為邪入半表半里,樞機不利,方可處用本方,絕不可以斷章取義。

世易時移,自然、人文環境和飲食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辯證比古時更加複雜,更加需要細心判斷。

如下元虛損,而氣機上逆者,所有升發之藥都當慎重而用,或不用。有的醫生不分表裡寒熱虛實,凡見發熱概用此方,如若氣機下陷之人,用之或無大礙。

氣上衝,下元不固,頭暈自汗等人,如用小柴胡或者其他含有柴胡的藥劑,比如升陷湯,逍遙散,四逆散等,都可能會加重病情。

比如清代名醫張錫純,在遇到氣機上逆時,凡柴胡,升麻,桔梗等升提之藥,就不用了。


湖南醫聊


最近讀劉力紅的《思考中醫》一書中講到有小柴胡湯,我覺得既有理論上的哲學思考,又有實踐上的指導意義。他講到小柴胡湯用藥七味,這個七是什麼?七是火數。河圖上說,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中醫的《內經》也好,《傷寒》也好,都要用到河圖洛書。

小柴胡湯用藥七味,說明它用的是火的格局,這就與火相映了。第一味藥是柴胡,中醫開方用藥的先後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變更;排第一的是君藥,第二的往往是臣藥,排後面的就是佐使藥。現在有的醫生是想到哪味開哪味,不講君臣佐使這樣要不得。

小柴胡湯的君藥是柴胡,黃芩第二是臣藥。柴胡八兩黃芩八兩,一個三一個八,正好是東方之數,正好是寅卯辰之數。但就這個君臣藥的用量,就把整個少陽的信性用烘托出來,少陽病的欲解時烘托出來了。可見張仲景的方子是很嚴謹的。

如果開小柴胡湯裡的方子,柴胡不用八兩,黃芩不用三兩,那還是小柴胡湯嗎?劉力紅老師在這裡講到的是術數在中醫當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古人的藥方,今人在用藥時不能隨便的增減,必須考慮術數的搭配與變化,因為這個數與人體的臟器五行時辰方位地域等都是相對應的。

小柴胡湯的組成: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炙)、生薑(切)各三兩,大棗(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討人生,感悟生活,共話養生,閒聊文學,共同學習進步。


山人的生活感悟


小柴胡沖劑是我家必備的,我對藥的認識始終停留在是藥三分毒上。原來我不懂保健,但是因為家貧就怕生病,後來工作了工資低,覺得看不起病,所以時時對家人的睡眠哪、吃喝啊都觀察著,愛人睡覺多翻了幾次身,那麼趕快去買魚吃,一次看他感冒了,不知道是熱傷風呢還是涼了感冒,掌握不準,就去藥店站在櫃檯把許多關於感冒的藥的說明書讀了,比較後覺得小柴胡沖劑不錯,認它寒來暑往一條,說明書說一次服1一2包,那麼我一定是要取大數字的,我就給他一下子衝了兩包,不到兩分鐘人就安靜下來。從此家裡就有小柴胡沖劑了。又一次,聽孩子叫:媽媽!我這裡起了好大個包喔,好癢啊!我急忙跑過去一看,肚皮右邊好幾個疙瘩組成了一個大包,我立即衝了兩包半,因為孩子個高1.95,我想量應該大點,喝下去一會兒,最多三分鐘,孩子就說不癢了!嗨!真神奇!從那之後,孩子離開我遠去上學,他的行李中肯定少不了小柴胡沖劑。在這裡特別感謝祖國的中醫和醫聖們!



北京那年的終雪


這一陣人群常見的適合小柴胡湯加減。有痰,胃寒,加肝有虛火,還有氣虛,有些氣虛。半夏,乾薑,暖胃,消痞。柴胡舒肝,黃芩清虛火。人參,甘草補氣。這樣就是小柴胡湯。因虛火多,加白芍。腎陰虛可加熟地,砂仁,山藥。腎陽虛可加補骨脂,茯苓,肉從容。脾胃虛弱,可加雞內金 ,白朮。心臟弱可加丹參,甘草。腹賬可加枳實,厚朴。


usrsrc


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就是用該方的四大指針。這是張仲景首先指出來的,有其中一條就可用小柴胡湯。這張方的使方範圍非常廣,凡發熱性疾病進入遷延不愈,反反覆覆時,此時病機是外邪和正氣(抵抗力)都在衰減,不能發汗也不能用下法時,就用小柴胡湯,方中人參用增強人體的正氣(抵抗力)

來驅除外邪?張仲景96條提到往來寒熱,指的是疾病時好時壞。這張方治療各種發熱非常有效。特別是熱入血室指的是月經期女性外感發燒用小柴胡就非常有效,柴胡的量要用大。一般退燒要用30g。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血弱氣盡,湊理開,指的是人體正氣虛弱,正邪相爭,雙方相持不下,互有勝負。形成了往來寒熱。而嘔而發熱指的是,少陽的腑是膽,邪入少陽就會影響膽,膽病會及胃。膽為木,胃為土,木克土,邪在膽,逆在胃。發熱和嘔吐並見也是小柴胡主治的範圍。默默不欲食,胸脅苦滿也是逆在胃的具體表現。所以小柴胡湯很多疾病都可用,呼吸性疾病,消化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