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越來越淡漠?沒時間,也沒必要

沒時間特別容易理解。

年齡增加,瑣事纏身,精力下降,沒有多餘的時間打理人情,表面看起來就是“人情冷漠”了。

另一個原因是“沒必要”。

為什麼人會越來越淡漠?沒時間,也沒必要

隨著閱歷的增加,對生活理解的加深,就會明白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利益互換”,是相互“利用”。但是,這種現實的人際關係卻並無善惡(中性),也是社會發展進化出的一種良性機制。

但是,年輕的時候,沒吃過虧,人是很難明白這個道理的。

就我個人來說,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是在我參加工作將近10年,然後又做了多年管理之後。

在我沒有走上管理崗位之前,也信奉父母的一些老經驗,例如“嘴甜一點”,“多巴結下領導”,“禮多人不怪”等等。然而,按照這種操作模式,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自己一方面活的得很累,另一方面也很惶恐,同時還很討厭自己。正像那句話所說:“我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但當我走上管理崗位,從一個領導的視角出發看問題,才發現自己原來做普通員工時的一些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為什麼人會越來越淡漠?沒時間,也沒必要

作為一名管理者,本身並不產生一線價值,所依賴的只能是一線員工。而我作為一個軟件研發團隊leader,所依賴的只能是一線的軟件工程師。而上面對我的考核雖然是整體產出,但最終的成果卻只能由基層軟件工程師來完成。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和我的部下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因此,作為一個領導,我天然就只能更喜歡那些技術出眾,態度認真的軟件工程師。至於他們是否“討好”我,“巴結”我,我根本不在乎。

相反,對那些能力出眾的“關鍵”先生(工程師),作為領導,反而需要巴結、討好他們。當然,這種巴結、討好並不限於言語,更多是通過其他的“實惠”,例如升職加薪。

明白這個道理,當我後來從領導崗位上退下,重新成為一名技術專家後。再和領導相處,我反而更有分寸,更自在了。

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日常和領導相處,除了基本的禮儀和尊重,不需更多額外的客套,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提升上。這種交往原則,至少到目前,效果都非常好。

無論是領導,還是我自己,都非常享受這種“清水”交往的感覺,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為什麼人會越來越淡漠?沒時間,也沒必要

另一方面,因為工作目標明確,心無旁騖,產出自然非常高,領導自然也非常高興,因為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我的成績當然也是他的成績。所以,今年(2019)我的KPI考核得到了少見的A,這對一個高級別的技術專家來說,尤其難能。

所以你看,這種坦坦蕩蕩的“利用”關係,表面看起來很冷漠。但是往深處看,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說,對個人,對組織,這都是一種良性、高效,低損耗的運轉規則。

因此,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再碰到所謂人情冷漠的事情,大可想開一點:他們不是專門針對你,而是針對所有人,這是規則。

而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討厭領導談情懷,灌雞湯,就是因為做領導的要麼沒想明白這個道理(蠢),要麼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壞)。

為什麼人會越來越淡漠?沒時間,也沒必要

我來這上班,不是來聽你談人生,談奉獻的。你要真看得起我,升職加薪就好了。作為一個職場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自會努力工作來回報您的信任。而你如果還是要堅持說教,對不起,你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因此,在這個規則之下,對個人來說,在職場上要混的好,走得遠。根本上還要提高自己的硬實力,成為有一個有“利用價值”的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樣不是很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