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東跨、南聯、西拓,濟寧十五中建“一校四區”大格局


中立、東跨、南聯、西拓,濟寧十五中建“一校四區”大格局


濟寧市第十五中學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悠久的歷史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十五中人為了學校的發展壯大奉獻了青春和汗水。近年來,在任城區委、區政府的關懷及區教體局的領導下,十五中堅持中立、東跨、南聯、西拓的發展規劃,形成了“一校四區”的辦學大格局,走上了集團化發展的新天地。

成就名師發展學校

學校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是師生的發展。這是濟寧十五中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發展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要務。十五中名師雲集,目前學校共有523名教職工,其中66名省、市級教學能手,57名省級優質課執教者,13名市杏壇名師、特級教師,77名區教學能手。優秀的教師群體,鑄就了十五中高品質的辦學水平和超凡的教學業績。

發揮名師的引領帶動,大力培育新生力量,想盡千方百計幫助每一位教師成長,把教師的發展作為十五中發展的第一要務來抓。十五中的老師都懷揣教育的理想,不斷追求理想的教育,工作中做實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的流程,每一個老師都立志做最敬業、最專業、有實力、有水平的教師。教師強則學校強,教師發展則學校發展。個人的發展彙集成教師團隊的發展,最終形成合力推動學校的發展。

成就學子造就學校

成就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十五中在校學生近一萬人,要造就適合學生的教育,就要不斷改造和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完善學校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努力培養和塑造具有鮮明特色形象的學生,培養出獨特人格和卓越才能的十五中學生,持續建構科學的學生管理體系。

學生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的培養要有正確的課程觀和科學的課程體系。學校課程研發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並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在課程中育人,在活動中樹人;立足於精微的視角,從小事著眼,從小事做起,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始於規則意識的樹立和良好秩序的建立,為此學校從教育細節入手,幫助學生建構校園規則和學習秩序,堅持要求學生做好各種小事情,督促學生每天做好小事情,最終讓每一個學生成人、成功、成才,最終把“來為求知,去為棟樑”的育人目標落實到位。

精細管理提升學校

細節決定成敗。追求細節,就是追求精緻化的管理。學校規模越大,就越要達到細緻入微的管理境界。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搞好教育,需要宏觀著眼,微觀著手;需要廣闊高遠的視野,更需要精耕細作的落實。

學校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善於從複雜的局面中尋找措施對策。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結合學校實情解決問題。工作追求實效,不僅發現問題,重要的是著力解決問題。近年來,學校超常規發展,辦學條件有了極大提升,顯然承擔的教育責任更大,壓在肩上的擔子更重。在榮譽的面前,學校既要珍惜得之不易的成績,又要守住已有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冷靜面對當下的教育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形勢,居安思危,審時度勢,為實現學校更大發展而奮鬥。如果不能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創新思路,勇於變革,很多工作就會流於形式甚至止步不前,就會錯失發展機遇。

十五中的校訓是“讓行動來證明我們的一切”,強調的是工作過程中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或者執行不到位,工作效果會大打折扣或者等於零。如果我們的行動沒有強有力的執行作保障,可能就會動搖目前的領軍地位,很多工作會功虧一簣。所以學校要以全新的姿態,全新的面貌,做到高效盡職、有所作為。

文化指引壯大學校

學校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的競爭,是文化衍生出的教育力量的競爭。這種力量從傳承中來,在發展中不斷創生並與時俱進,內化成每一位教師的行動規範,指導教育教學行為的諸多方面沿著科學的方向發展。

濟寧十五中於1948年建校,已經走過了71年的光輝歷程。無數十五中人砥礪前行,俯首耕耘,創造了奪目的歷史成就。作為繼承者,要將十五中輝煌的業績、優秀的文化繼承下去,讓十五中的品牌熠熠生輝。作為開創者,更要把十五中人自強不息的奮鬥、自覺自願的責任、吃苦耐勞的拼搏、合作溝通的知能、服務社會的志趣、樂觀向上的情操、遵守規則的自覺、和諧共生的情味等精神內涵發揚光大。

文化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地培育和完善,這是一個漫長的進化和新生的過程。十五中深厚的文化積澱要進一步提煉凝聚,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新十五中人接受、認可並身體力行,就需要捋順好學校各方面的關係,落實好責任,明確好要求,傳導好壓力,紮實搞好各項培訓和引領工作,使得學校工作在精神層面上更加一新,在文化實績上再上臺階,在社會美譽度方面更上層樓。

行穩致遠!不辱使命!不負未來!所有十五中人都會用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學校嶄新的明天,讓學校在駛向現代化學校發展的軌道上平穩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