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青春蓄势待发

2007:青春蓄势待发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升空,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终于成真。《中国青年》2007年第21期专门刊载了《太空梦,太空战》一文,梳理了人类的太空争霸,同时也对中国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分析。这一话题也多次出现在之后的几期《中国青年》之中。

2007年,是默默践行和平崛起的一年。《中国青年》关注新农村问题、海洋经济、青年的创业问题,还先后制作了医疗专题、科技专题、蓝领专题、二线城市专题等,记录国家发展的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中国青年》把对青年的关怀细致到了方方面面,全年出现了很多动人的小稿子。如《实习:想说爱你不容易》《总有那一片让我们流泪的洋葱》《幸运的倒霉蛋》《住在母亲的掌心》等文章,都能看出办刊者的用心。除此之外,《中国青年》的“镜头说话”等栏目,以照片的形式对历史进行记录,是十分珍贵的留照。

这一年的青年人物是徐本禹。2006年11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今后3年内向非洲派出300名青年志愿者。2007年1月15日,志愿者在济南接受集中培训,包括应急卫生救助培训、英语突击训练、素质拓展训练,1月21日出发,24日抵达津巴布韦,徐本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中国青年》2007年第19期的采访中说:“做一个代表中国的国际志愿者,一直是我的梦想。这次能去非洲教中文,多了一群外国学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觉很好!”

2007:青春蓄势待发

在这一年里,《中国青年》将关怀送到年轻人身边,年轻人也将关怀送给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以一种蓄势待发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年。(文-刘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