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習俗,談嫁妝時卻成了陋習,為啥?

導讀: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習俗,談嫁妝時卻成了陋習,為啥?

每天為大家分享三農諮詢,暢聊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喜歡的不妨點個關注,今天我們暢聊的話題是關於婚姻方面: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說嫁妝成陋習,為啥?

短短几十年,農村的巨大變化讓人咋舌,家家戶戶住進了磚瓦房,開起了小轎車,頓頓白米白麵雞鴨魚肉的綜合性飲食,按理說,在這個新的世紀裡,農村的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大家應該整天笑容滿滿,但事實卻不是,許多農民每天都會為一件事惆悵不已,有的甚至為這件事急白了頭,那就是農村單身漢的問題。

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習俗,談嫁妝時卻成了陋習,為啥?

眾所周知,當下農村單身漢是越來越多,無論是規模還是年齡其呈現出來的新特徵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筆者所在的一千人口的農村,就有十幾名單身漢,而且歲數也馬上奔三了。而在農村這也就意味著,很有可能要打一輩子光棍。一旦成了光棍,今後他們的生活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精神方面,幹啥事都會無精打采,精神萎靡,而且還會被村民們品頭論足。

而造成農村單身漢的原因有許多,比如說男多女少,農村女孩流失,但在農民們看來,造成單身漢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天價彩禮。

眾所周知,彩禮是一種禮節,也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古時候也稱彩禮為聘金、聘禮,聘財等。一般情況下,雙方會提前說好彩禮的金額,而彩禮的金額是根據,男方的家庭狀況,收入情況,以及女方的要求來定,而在送出彩禮之後,就算是正式締結。

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習俗,談嫁妝時卻成了陋習,為啥?

因此現在,男女雙方在相親或者討論婚嫁之事時,彩禮是必須要談到的。特別是現在,雙方在見面時,彩禮更是首先要談到的。因為在有的人看來彩禮不僅是一種禮節,彩禮一來能補償父母養育之恩,二來是一種約束,三來有安全感,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大多數人看來,彩禮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是一種規矩,男方不不拿的話,根本說不過去。

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其實也覺得給對方拿彩禮是應該的,畢竟是一種習俗。但是這幾年農村卻出現一個怪象,就是談到彩禮時,無論是出於養育之恩還是傳統習俗,總之有會有各種說法。而說到嫁妝時,大多數都認為能拿就拿點,不能拿就算了,有的甚至認為拿嫁妝是陋習,這到底是為啥?

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習俗,談嫁妝時卻成了陋習,為啥?

首先來了解下何為嫁妝呢?其實就是女子出嫁時,孃家為新娘準備的結婚用品,比如說傢俱,票子,房子等。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不過嫁妝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者是顯示女方家庭經濟實力。

筆者所在的農村,就有一家,雙方見面後,都覺得對方可以,於是兩個家庭開始討論彩禮的多少,最後是男方拿了十幾萬塊的彩禮後,而女方則是把彩禮當成嫁妝送過來就行。而男方起初不同意,商量半天后,女方給出的答案是,不給嫁妝,你不願意拿,有的是人願意拿。不過雖說兩家因為這件事有分歧,但值得高興的是現在兩人在一起後,生活過得紅紅火火的。當然有的人對此也比較激動的認為“既然要你要了高彩禮倒是給高嫁妝啊,給不起你別要高彩禮啊”。

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習俗,談嫁妝時卻成了陋習,為啥?

總之,在老農看來,無論彩禮還是嫁妝,無論傳統還是陋習,只要兩天提前商量好,無所謂公平不公平的。只要婚後對彼此好,彩禮也好、嫁妝也好,都是浮雲。但是不能一味索要彩禮和嫁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