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學校概況: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百餘年辦學歷史,學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類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轉型試點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首批全國五所“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基地學校;是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產教融合工程建設”項目基地校;2016年入選數據中國“百校工程”產教融合創新項目和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首批試點院校。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學院鳥瞰圖

歷史沿革: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07年經光緒皇帝御批設立的熱河速成法政學堂,隸屬學部。期間幾經易名,1915年改辦為熱河公立師範學校,1958年改建為承德師範專科學校,1959年通州師專遷到承德與師專合併,1960年曾升格為承德師範學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承德師範專科學校,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改辦為承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為河北民族師範學院。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學院大門

辦學條件:學校佔地80.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7.8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0740.33萬元,各類實驗(實訓)室120個,紙質圖書123.25萬冊,數字圖書335萬種,有先進的圖書網絡自動檢索、借閱系統,開通了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超星讀秀知識庫、萬方數據知識資源等網絡資源。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圖書館廣場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圖書館大廳

學科專業:現設有文學與傳媒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初等教育系、音樂舞蹈系、體育系、歷史文化與旅遊系、經濟管理系、物理與電子工程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化學與化工系、生物與食品科學系、繼續教育學院16個教學院系,現有本科專業46個,涵蓋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管理學、藝術學、工學、法學、經濟學等9個學科門類。建有省級重點發展學科2個,產教融合共建專業6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6門,省級大學生校外教學實踐基地1個。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第一實驗樓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美術樓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音樂樓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體育館

師資隊伍:經過多年來的科學發展,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學歷層次和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668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比33.09%、高學歷教師佔79.49%、雙師雙能型教師佔比27.69%。教師隊伍中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教育工作先進個人2人、師德先進個人1人、河北省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層次人選1人、三層次人選21人、承德市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5人、承德市優秀教師2人。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師院校鍾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百年校慶

科學研究:堅持應用導向,注重民族文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建有國家民委民族關係研究基地、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河北省“互聯網+基礎教育”工程實驗室等6個省部級研究平臺。2015年以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89項,市廳級項目327項,獲各類科研經費727.1萬元,發表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論文254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42部。學校逐步形成了教師教育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科研特色,在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旅遊文化、生物資源、釩鈦資源研究、滿非遺文化研究等方面產生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民族辦學:貫徹落實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針政策,堅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加強民族教育教學,開設了滿語、清史、滿族體育、滿族舞蹈、滿族剪紙、民族繪畫及工藝製作等突顯民族性與地方性的課程,編寫出版了《民族概論》、《北方民族傳統體育集錦》、《簡明滿語教程》、《滿族文學讀本》等9部民族類專著教材。以滿非遺為切入點,推動滿非遺教學傳承與實踐,建有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河北省少數民族體育培訓基地,傳承二貴摔跤、清音會、竹板落子等21個富有濃郁滿族文化的非遺項目。在加強民族文化研究,創民族文化藝術精品上貢獻突出,以避暑山莊研究、納蘭性德研究為重點,成為“全國納蘭性德研究”和“避暑山莊研究”中心,建有滿語研究所等民族特色研究平臺17個,挖掘整理民族體育傳統項目近80項,開設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夾、射弩等民族體育項目,參加全國、河北省民族體育比賽成績優異,學校滿族傳統體育項目《二貴摔跤》連續兩屆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民運會,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了第八屆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金獎和第九屆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一等獎。作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由學校音樂系師生和離退休老教師成立的“承德清音會”,對清代宮廷音樂研究成果顯著,“承德避暑山莊宮廷音樂研究”被列為河北省社科規劃科研項目,“清音會”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學校的民族舞蹈和民族美術作品豐碩,反映滿族、蒙古族等風情的音樂舞蹈和美術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榮譽。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各民族學生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各民族學生

辦學規模:堅持“師範性、民族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以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和民族事業發展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2652人。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逐年提高,平均就業率達到90%以上,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被省教育廳評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範性就業指導中心”。學校先後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基礎教育、民族事業發展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為全國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德歷史文化傳承、人才教育培養的主陣地。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合承德  美在民師

文化長廊

開放辦學: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與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美國莫瑞州立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韓國圓光大學等23所國內外高校開展校校合作辦學,每年選派百餘名學生赴國內外合作高校交換學習。加強校地、校企間的互動交流,先後與承德平泉市、承德雙灤區、高新區、承德市雙灤區產業園、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佳誠網絡公司等50餘家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戰略合作,構建實踐教學平臺,為在校生提供崗位實訓,極大的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逐步擴大。

社會聲譽:學校的辦學成就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近年來,先後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河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校園、河北省示範性就業指導中心、河北省教育系統志願服務先進單位、河北省五四紅旗團委、河北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服務集體等榮譽稱號,《中國教育報》、《中國民族報》、省、市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了學校的辦學事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發展目標:歷經百餘年的積澱,學校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凝練了“修德礪能、博學致遠”的校訓,形成了“同心砥礪、持之以恆、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校師生員工將緊緊抓住學校轉型發展的良好契機,利用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平臺、教育部規建中心“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平臺,堅持打好一張民族牌,堅持“兩條轉型軌道”,實現“三步走目標”,堅持“四個大發展”的發展戰略,為把學校建成一所有滿文化特色濃郁、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民族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