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彩紛呈 名家聯唱《失空斬》

京劇《失空斬》,取材自小說《三國演義》。劇情內容就不再贅言,大家太熟悉了。

這是一出老生為主的傳統骨子老戲,二生:諸葛亮、王平;二淨:馬謖、司馬懿;二醜:二老軍。整齣戲唱腔均為“西皮”,板式結構豐富多彩,幾乎包括了“西皮”唱腔的所有板式:導板、三眼、二六、原板、流水、快板、搖板、散板,曲盡其妙。

《失空斬》幾乎所有老生演員都能演,各大流派異彩紛呈。最為人熟知的當屬馬、譚、楊、奚四大鬚生的版本,四位大師都留下了全劇的精彩錄音,並由後人、弟子配像形成視頻資料,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四大鬚生”之外的大師、名家演唱的《失空斬》一劇中的精彩唱段,欣賞一下早期的不同流派的唱腔風格。按先後順序有:李少春、孟小冬的《失街亭》;貫大元、言菊朋、譚小培的《空城計》;高慶奎、郝壽臣的《斬馬謖》。

分別簡單介紹如下:

1:《失街亭》

李少春唱西皮原板“倆國交鋒龍虎鬥”;

孟小冬唱西皮搖板“先帝爺白帝城叮嚀就”。

唱詞與當今流行唱法相同。

李、孟同出自餘叔巖門下,基本繼承的是餘派唱法。

異彩紛呈 名家聯唱《失空斬》

(餘叔巖與孟小冬李少春)

2:《空城計》

貫大元唱西皮搖板“我用兵數十年從來謹慎”、“恨馬謖失街亭令人可恨”兩段,由於唱片容量所限,缺“叫老軍掃街道把寬心拿穩,退司馬保空城全仗此琴”兩句。

貫大元先生7歲拜師賈麗川習譚派老生,與高慶奎為一師之徒。1937年的《戲劇旬刊》曾推舉“鬚生四傑”,當選者為貫大元、譚富英、馬連良、楊寶森。貫居首位,可見當時貫大元的藝術頗受好評。建國後在中國戲曲學校任教,培育出孫嶽等老生名家。

異彩紛呈 名家聯唱《失空斬》

(貫大元先生)

言菊朋唱西皮三眼“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這段沒有選用餘叔巖先生的唱片,是覺得大家聽的較多。言先生這段基本還是遵循“老譚派”風格,根據自身條件稍加改動,顯得更加委婉。

譚小培唱西皮二六“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自然當是“老譚派”正宗唱法,相比譚鑫培,小培五爺嗓音少了幾分尖利,多了幾分平和,唱來頗為符合劇中諸葛亮身份。

異彩紛呈 名家聯唱《失空斬》

(譚小培與言菊朋)

3:《斬馬謖》

自然是高派為佳,畢竟屬高派“三斬”之一。唱來高亢嘹亮、酣暢淋漓,很好的表現出諸葛亮此時心中的惱怒,但又不失丞相風度,分寸掌握恰到好處。尤其是與高慶奎合作飾演馬謖的是架子花大師郝壽臣。郝先生首創的“架子花臉銅錘唱”,在這出戏裡得到了很好體現。馬謖所唱兩段快板,一改以往架子花少變化、少拖腔、少裝飾音的平鋪直敘的唱法,唱來既有架子花恢弘、豪放的氣勢,又有銅錘花臉細膩、豐富的旋律變化。

異彩紛呈 名家聯唱《失空斬》

(高慶奎郝壽臣《贈綈袍》劇照)

高、郝二位的這段精彩對唱,與當今流行唱法不同,唱詞上也要多出幾句。特別是郝壽臣先生所唱馬謖的西皮快板,其唱詞現在幾乎沒人這麼唱了。

為了便於您的欣賞,介紹唱詞如下:

高慶奎(諸葛亮)唱:

翻來覆去難消恨,帳下跪定小王平。

臨行再三囑咐你,靠山進水扎大營。

失守了三城不打緊,到叫司馬笑山人。

他笑我平日多謹慎,交鋒對壘我就錯用了人。

若不是畫圖來得緊,老夫險些也被擒。

將王平責打四十棍,快帶馬謖無用的人。

郝壽臣(馬謖)唱:

忽聽一聲令傳下,馬謖心中似刀扎。

不該先立軍狀下,不該山頂把營扎。

自古軍令無戲耍,等候丞相把令發。

諸葛亮唱:

一見馬謖跪帳下,不由老夫咬鋼牙。

自你歸順先皇駕,斬關奪寨把功加。

閒來與你常談話,聽你的韜略也不差。

今日把將令當玩耍,失守了三城你差不差?

馬謖唱:

自從奉命領人馬,沿山一帶把營扎。

是晚也曾看八卦,朱雀鉤鈐仔細察。

白虎當頭兇難卦,因此街亭失了它。

丞相快把那令傳下,斬了馬謖正軍法。

從上述六位老生名家來看,雖有餘派、譚派、言派、高派之稱,但總體來講都沒脫開“老譚派”的底蘊,看來“無腔不學譚”果是話不虛傳!

明揚51,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