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寺廟名錄-揚州重寧寺

江蘇寺廟名錄-揚州重寧寺

揚州有“雙寧”——天寧寺和重寧寺。重寧在天寧寺附近,同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始建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豐間毀於兵火,同治間重建,光緒間再建。東側園林已毀。歷史上的重寧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關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規格來製作的。李鬥說,揚州八大剎的佛作,可與蘇州寺廟媲美,“而重寧寺佛作,則照內工做法”。1995年4月19日,授予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簡介

重寧寺位於揚州長征路15號,曾與天寧寺、建隆寺、慧因寺、法淨寺、高旻寺、靜慧寺、福緣寺並稱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剎。揚州有“雙寧”——天寧寺和重寧寺。重寧寺在天寧寺後面一路之隔,同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始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咸豐間毀於兵火,同治間重建,光緒間再建。東側園林已毀。

現存天王殿、大殿、文昌閣、僧房,建築面積約2000餘平方米。大殿歇山重簷頂,面闊五間,殿內以鐵慄木作柱,天花藻井彩繪完好,並存有乾隆親題的匾額及撰寫的《萬壽重寧寺碑》。

重寧寺系鹽商為迎接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所建,享有“江南諸寺之冠”盛譽,有“江南小故宮”之稱。它與南側的天寧寺相互呼應,構成揚州市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重寧寺所在,原來是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平岡秋望”故址。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兩淮鹽商為了祝賀乾隆皇帝壽辰,發起在天寧寺北側建萬壽寺,以表忠心。寺建成後,乾隆御賜“萬壽重寧寺”額和“普現莊嚴”“妙香花雨”兩匾,御撰寺記,親書勒石。門外植榆樹數十株,構築大戲臺。原來的重寧寺規模宏大,可惜,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火。重寧寺同治初年重建,光緒年間又有增建。

重寧寺山門內中軸線第一進為天王殿,硬山結構,面闊五間,拱門上有石額“波羅密門”,後簷有外廊。第二進為大雄寶殿,歇山重簷頂,簷下有斗拱,面闊五間,四面有廊,殿內以八根鐵慄木作柱,鐵慄木均在15米以上,全國寺廟中非常罕見。

天花上滿施彩繪,中央有鬥八藻井,保存較好,至今仍色彩鮮豔,具有較高的藝術、宗教和文物研究價值,是珍貴的藝術品。另外,大殿中還懸掛乾隆四十八年御賜“普現莊嚴”和“妙香花雨”匾,均為原物,還保存有乾隆撰寫的《萬壽重寧寺碑》。

第三進為藏經樓,硬山重簷,高三層,面闊五間,前有走廊。藏經樓的西側就是方丈室,尚存有小四合院等建築。重寧寺氣勢宏大,在中軸線上層層升高,建築用料考究,尤其是大雄寶殿的建築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重寧寺歷經滄桑,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火,但是,同治初年重建,光緒十七年(1891),僧人瑞堂募資重建山門殿和大雄寶殿。光緒二十七年(1901),僧人長惺及徒雨山、寶莖等先生營造樓殿堂閣,至宣統元年(1909)竣工。

新中國成立後,1959年至1960年,重寧寺曾用作揚州市體育學校校址,後為武警部隊駐用。

1984年,揚州市人民政府對重寧寺進行維修。

1989年,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化廳、揚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簽訂協議,重寧寺用作國家文物局揚州培訓中心校址。

1990年,全面大修天王殿,並在院內兩側建辦公、教學用房。

2002年,國家文物局揚州培訓中心撤銷,移交揚州市文物考古隊代管。

2007年,揚州市文物局對重寧寺藏經樓進行維修。

2012年,開始對重寧寺的大雄寶殿進行修繕,這也是大雄寶殿建造後首次修繕,採取“最小干預”原則,沒有“大手術”,確保整個工程“修舊如舊”,原汁原味,使大雄寶殿再展雄姿。重寧寺的維修和保護,一直在有序推進中。

歷史上的重寧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關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規格來製作的。據《揚州畫舫錄》記載,重寧寺山門的第一層為天王殿,第二層為三世佛殿。大殿後面有三座門,中間一座是“普照大千”,左邊一座是“香林”,右邊一座是“寶華”。門內供奉的佛像,都不同於尋常廟宇,“四邊飾金玉,沉香為罩,芝草塗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轅門橋像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絹蠟花、紙花之類,像散花道場,此即天女九退相也”。東面有門,門內由長廊通向文昌閣,閣凡三層,登臨可望江南諸山,過了此閣則為東園。

重寧寺最有名的還是壁畫,系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所繪。徐珂《清稗類鈔》說:“重寧寺為高宗(乾隆)祝釐地,其壁有畫,為兩峰所繪,蓋兩淮鹺(鹺字是鹽的別名)商出數百金延其所作者也。”揚州八怪常常寄居於寺廟,但親自為寺廟繪製壁畫,羅聘也許是唯一的例子。

如今,羅聘為重寧寺繪製的壁畫早已湮滅,但《揚州畫舫錄》有生動具體的記載:“其彩畫廊牆,一為進貢、奏樂、仙人、山水、樹木、橋樑、彩雲、地景;一為十王、司主、諸星、童子、插屏、帳幔、牆垣、地景;一為關帝、二十四功曹、二十四註解、北極、五祖、天師出跡;一為淡五色救八難、菩薩、神將、仙人、進貢童子;一為青龍、白虎、朱雀、元武、出入巡、萬聖朝禮、祖師從神等;一為番像、羅漢、菩薩、喇嘛、從神、仙人;一為四值功曹;一為印子佛、背光、蓮座;一為龜蛇、水獸、裝草、綠色龜背錦。其花冠、耳環、袍服、執事、頭箍、補服、盔甲、靠背、屏風,均同科。”羅聘以畫《鬼趣圖》名於當世,揚州鹽商請他為重寧寺繪製仙佛壁畫,也算慧眼識英才。

重寧寺的遺物,多已散失。不過當我們今天拾級登臨大明寺,迎面看到一座古牌樓時,也許會注意到牌樓前的那對石獅。石獅身呈蹲勢,腰部挺直,前爪平伏,目視遠方,系按皇家園林規格鐫刻而成。這對石獅就是當年重寧寺的舊物。據有關資料記載,1949年,因市政建設需要,將重寧寺的這對石獅移置於渡江橋頭,不久一獅被車撞入河中。1961年,揚州市領導錢辰芳遣人下河打撈,隨後將其移置大明寺牌樓前。

揚州有“雙寧”——天寧寺和重寧寺,長期以來被長征路一片民居住宅南北隔開。揚州市正在進行的“雙寧”工程完工後,“雙寧”將前後相連,根據規劃,“連體”迎客的“雙寧”,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佛教文化博物(覽)館”,但兩寺未來的“分工”也不盡相同:天寧寺用來展示佛教文化,重寧寺用來供人體驗佛教生活。將來在修復一新的重寧寺,會有人展示、指導這些佛教禮儀,以便市民、遊客瞭解佛教文化,體驗佛教生活,比如對於佛教上香怎麼上、叩拜怎麼行禮等佛教禮儀。這裡將為遊客準備禪茶、素齋,人們可以在這裡體驗佛教生活。在揚州建設佛教文化博物館,是開了中國之先河,這對於提升城市品質、弘揚揚州的歷史文化意義深遠。現在的重寧寺是不對外開放的。


江蘇寺廟名錄-揚州重寧寺


江蘇寺廟名錄-揚州重寧寺


江蘇寺廟名錄-揚州重寧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