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竹院公園竹筍冒尖 引來饞嘴“盜筍客”

隨著天氣漸漸暖和,紫竹院公園的竹林裡,積蓄了一冬力量的竹筍鑽出泥土冒出了尖,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一些人卻打起了竹筍的歪主意,貪圖竹筍的美味,想要盜挖回家。對此,紫竹院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園內竹子為觀賞竹,竹筍不宜食用,且竹子引種、養護不易,請市民珍惜愛護,文明遊園。

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笋冒尖 引来馋嘴“盗笋客”

工作人員在園內發現盜挖筍的人

盜筍現象時有發生

前天傍晚,紫竹院公園一名工作人員在公園正準備下班回家,在穿行公園時,發現竹林間有一名正在盜挖竹筍的老人,他趕忙上前勸阻。老人一開始並不承認自己在挖筍,面對工作人員的好言相勸,她才交出了自己挖的竹筍。“這名老人挖了有六七根。看到這些筍被盜挖,我們真的很痛心。因為公園裡的竹子大多是從南方引種過來的,經過幾代老師傅的精心栽培和養護才在北京‘安家’。”

在紫竹院公園,小路邊、竹林下隨處可見“正值筍期,勿入竹林”“請不要挖竹筍”的警示牌和標語,可仍有一些人對此置若罔聞,挖筍、掰筍、踏入竹林踢斷筍的現象時有發生。“竹筍就是幼竹,破壞一株剛長出二三十釐米的竹筍就等於毀了一株未來能長到十多米高的竹子。而且公園內很多觀賞竹種稀少珍貴,竹筍被挖,就會影響以後的發芽和生長。”對於紫竹院公園這些負責養竹、護竹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樣的不文明行為讓他們倍感心疼。

南竹北種艱難不易

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笋冒尖 引来馋嘴“盗笋客”

紫竹院公園安全保衛科科長王壽遠在公園工作了近20年,從園藝隊隊長到安全保衛科科長,他見證了公園裡的竹子在引種培育、日常養護管理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說起竹子引種,王壽遠告訴記者,從選種、運輸、栽種,再到之後的生長養護,需要20餘個環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竹子本來自南方,喜溼怕旱,一般不適應北方的天氣,但紫竹院裡的竹林卻是四季常青,生機勃勃,這與幾代公園人的努力分不開。

上世紀70年代,紫竹院公園從江蘇、浙江引進紫竹、斑竹、實心竹、錦竹、金鑲玉竹、玉鑲金竹等竹種,春天栽植後成活較好,可是經過一個冬季許多竹子就被凍死了。為給竹種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公園工作人員採取了搭設風障、冬季加蓋樹葉等防風保溫措施。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園擴大了竹子的引種數量,1983年從河南引進筠竹、斑竹、甜竹;1984年從湖南引進實心竹、佛肚竹、方竹、羅漢竹、龜甲竹等。南竹到了北方,水土能服嗎?據介紹,這些引種的竹子並不是直接種植到公園,而是先要到竹基地進行1至2年的“馴化”,等適應了北京的氣候再種植到公園。在“馴化”期間,工作人員會觀察竹子對環境、氣候、水分的適應性,並對一些不適應狀況進行人工干預,然後才能決定這個品種的竹子是否適合落地紫竹院。

工作人員在竹子養護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栽植、澆水和施肥技術措施上嚴格把關,經過多年的努力,隨著竹子地下竹鞭的生長,孕筍量增多,每年以20%的出筍量增加新竹數量,竹林景觀發生了鉅變。

竹杆紫黑髮亮的紫竹、黃綠相間的金鑲玉竹、形如鳳尾的鳳尾竹、帶有豔麗縱條紋的小琴絲竹……如今,紫竹院公園裡的地栽竹共有45個品種80餘萬株,其中有30個品種是京津冀地區的獨一份。“竹品種雖多,可這些都屬於觀賞竹,不宜食用。”王壽遠說。

竹子養護細緻繁瑣

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笋冒尖 引来馋嘴“盗笋客”

記者在公園裡轉了一圈發現,竹林裡的竹子最粗的也不過10公分左右,大多數竹子的粗細只有2至4公分。竹林下的剛冒出尖的竹筍,粗細就如同一個成年人的大拇指。試想一下,那些企圖盜挖竹筍回家做菜的,如此細的竹筍,剝去筍衣後還能剩下什麼呢?

王壽遠告訴記者,對於他們這些公園人來說,這些竹筍、竹子的價值和意義非比尋常,引進一株竹子就要100多元,除了購買竹子的成本,還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日常養護。而對於遊客來說,遊客挖走一棵筍,只是省了幾塊錢買菜錢,但公園卻要付出數倍的代價。

“竹子的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竹鞭分節,節上的芽形成竹筍。竹筍破土而出,進而長成新的竹子。從出筍到長成竹子,需要45天的時間。冒出的竹筍有多粗,長成的竹子就有多粗。”公園園林科技科科長範蕊說,由於南北方氣候、環境條件的差異,竹子移植成活不易,要想讓竹子長得好就需要更加精細的養護,才能讓這些竹子一輩比一輩更粗壯。

春季一到,工作人員就要給竹子澆足了水,出筍期更要保障竹筍的生長用水。每天園裡的技術人員都會帶著筆記本在公園裡走上幾圈,一邊查看竹子的生長情況一邊做記錄,為下一步養護方案的制定做準備。“竹子每週要澆2至3次水,根據品種和條件的不同,再適當補水,夏、秋季還要注意排澇。在春季出筍期、夏季竹子旺盛生長期及秋季竹林行鞭期,還要施2至3次有機肥料。春季至秋季,蚜蟲、蟎類、小蜂類會對竹子帶來危害,我們還要採用釋放天敵、色板誘捕等生態措施綜合防治。到了秋季,就要對竹林中的老、病、倒、過密的竹子進行修剪。”範蕊說。

呼籲遊客共同保護

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笋冒尖 引来馋嘴“盗笋客”

竹子的養護工作細緻繁瑣,不過對於工作人員們來說,每年最忙的時候要屬4月中旬到6月中旬。這段時間正是出筍旺季,也是公園工作人員一年一度的護筍期。“這些竹子一年只出一次,只在這個時間段出筍。”為了看護這些鮮嫩嬌弱的幼筍,公園職工和安保力量共500餘人全員上崗,將園內區域劃分成了9個網格,定人定時進行巡視,實行24小時看護。

發現遊客破壞竹筍的行為,園方如何做呢?王壽遠告訴記者,“因為公園沒有執法權,對這些私挖竹筍的遊客採取的是勸阻和批評教育。而對於屢範的遊客,我們正計劃逐步建立黑名單制度。公園還和屬地城管執法隊配合,由執法隊進行行政處罰。”去年,公園裡就曾出現過一起因遊客盜挖多根竹筍,且不聽公園工作人員勸阻的事,最終城管隊員對該遊客進行了行政處罰,罰款50元。“由於違法成本太低,對遊客起到的震懾作用還不夠。”

範蕊說,他們發現在這些破壞竹筍的人中,除了挖筍拿回家吃的,還有一部分人是出於好奇心,不小心破壞了鮮嫩嬌弱的竹筍。所以,公園近年來更加重視科普教育工作,通過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向遊客普及竹文化知識,提高遊客素質和認識,從而讓遊客能夠自覺地保護竹子。

“我們建公園、引竹種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生活在北方的百姓不用千里迢迢地到南方去賞竹,而是在家門口也能觀賞到各式各樣的竹品種。”範蕊呼籲,遊客們文明遊園,珍惜愛護這些竹子和竹筍,把它們留在自然界,讓更多人欣賞。(記者褚英碩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