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降費 貨運行業轉型再出新招

物流降費 貨運行業轉型再出新招

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 王寅浩)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成為今年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關於加快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釋放交通物流領域的改革紅利。《意見》通過深化貨運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貨運市場治理能力。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2019年將實現普通貨運車輛年度審驗網上辦理。優化道路貨運企業登記註冊、經營許可辦理手續及流程,推廣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政策,進一步規範港口涉及道路貨運的經營服務性收費,不得違規加收任何價外費用。鼓勵貨運車輛電子道路運輸證和ETC卡“兩卡合一”,加快推廣貨車不停車收費。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曾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仍然比較高。當前體制上、結構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都亟待解決,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未來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間比較大。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此前介紹,通過綜合施策,2019年預計降低物流成本1209億元。

除進一步降低收費外,《意見》還明確,將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以冷鏈物流、零擔貨運、無車承運等為重點,加快培育道路貨運龍頭骨幹示範企業,引導小微貨運企業開展聯盟合作,鼓勵提供優質幹線運力服務的大車隊模式創新發展。鼓勵規範“互聯網+”新業態發展。大力發展“無車承運人”等道路貨運新業態,支持道路貨運企業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能力。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總體而言,《意見》就是要改變道路貨運行業“小、散、亂、弱”的局面。其中提到的“互聯網+”貨運、“無車承運人”近幾年一直在推行,未來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的貨車司機都是個體司機。而這一群體往往侷限於面對面的熟人交易模式,貨與車匹配效率不高,最終的結果就是物流成本過高。推進“無車承運人”模式,個體運輸戶、中小企業、貨主企業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有利於我國物流市場結構逐步從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亂、散而有序”的新業態。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3.5%,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物流運行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