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旅遊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裡的十宗“最”

截至目前,各旅遊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已經披露完畢,又到了“旅遊上市公司年報速評”出爐的時刻。


2018旅遊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裡的十宗“最”


2018年,在新旅界重點關注的179家旅遊類上市公司(含A股、港股、美股、新三板)中,華僑城A、中國國旅、攜程分別以營收481億元、470億元、309億元佔據營收榜前三強。


2018旅遊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裡的十宗“最”


利潤榜上,同樣是這三名,只是順序稍有調換,華僑城A、攜程、中國國旅分別以112億元、55億元、39億元佔據前三強。


2018旅遊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裡的十宗“最”


根據各家2018年的業績和綜合表現,新旅界評出了2018年上市旅企十宗“最”,來呈現旅遊類上市公司的百態一隅。

最亮眼:華僑城A

上榜理由:營收481億元,淨利潤113億元,均為旅遊上市公司最

新旅界點評:華僑城A 2018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81億元,同比增長13.7%;淨利潤113億元。華僑城A的資產規模、收入和利潤指標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這是華僑城A連續第二年贏得營收和淨利潤榜雙料冠軍,如此巨大的體量還在保持高速增長,可謂“大象起舞”。

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可以說華僑城A趕上了“好時代”。當前,不管是各級政府,還是普羅大眾,對旅遊的偏愛和熱情都空前提升,旅遊迎來黃金髮展期。對於行業龍頭來說,“大機遇面前不投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大象也能起舞。

最快崛起:希努爾(雪松文旅)

上榜理由:2017年旅遊營收48萬元,2018年旅遊營收9.8億元。

新旅界點評:希努爾曾以服裝銷售為主,2017年9月被雪松文旅收購,將其作為旅遊資產的整合平臺。2017年,希努爾業務中98%為服裝,到了2018年服裝業務僅佔40%,超過57%為旅遊收入。旅遊收入一年裡從48萬元躥升至9.8億元,這讓希努爾快速完成角色轉換,由服裝上市公司變為旅遊類上市公司。可以預見,希努爾進行更名的日期或許不遠了,目前其全稱還是“希努爾男裝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新秀:復星旅文

上榜理由:2018年12月,復星旅遊文化集團正式登陸港股,上市後首份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37.9%,並且成功扭虧為盈,實現盈利3.89億元。

新旅界點評:復星旅文2018年正式開業首個旅遊目的地項目“三亞亞特蘭蒂斯”,這對其業績增長和實現盈利的幫助功不可沒。復星旅文年報顯示,2018年三亞亞特蘭蒂斯共接待320萬名遊客,運營收入7.5億元,考慮到其2018年4月份才正式營業,這個成績可謂一炮而紅。2019年一季度,僅三個月時間,三亞亞特蘭蒂斯接待超過140萬遊客,接近2018年全年遊客量的一半。如此迅猛的增長和火爆的市場反饋,復星旅文堪稱“2018最佳新秀”。

最高商譽:攜程

上榜理由:截至2018年末,攜程商譽高達580億元。

新旅界點評:2018年11月,證監會的一條會計監管提示,令“商譽”這一頗為冷門的詞彙廣為人知。證監會認為,近年來,商譽賬面價值占上市公司總資產、淨資產的比重越來越高,可能對公司實際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後續進入業績預告披露季,一大波兒上市公司上演了商譽暴雷,可謂十分“配合”證監會的提醒。

旅遊上市公司中,商譽呈現“貧富分化”的態勢,幾家大公司承包了絕大部分商譽。例如此前新旅界統計的39家重點旅遊上市公司總商譽868億元(往期回顧),其中攜程獨佔了580億元,約為總額的2/3。

當然,高商譽是好是壞需要辨證的看,商譽歸根結底取決於上市公司收購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也意味著不同企業之間的商譽不具有可比性。踏踏實實、用心經營的企業,商譽雖高,但通過併購整合一路做大做強,創造更好的回報。

最“脫離苦海”:國旅聯合

上榜理由:脫離當代系,重回國資旅遊集團懷抱。

新旅界點評:國旅聯合曾是老牌旅遊上市公司,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南京市旅遊總公司等5家國企在1998年聯合成立的,中國國旅總社是國旅聯合最初的控股股東,主營溫泉度假村業務。後來隨著市場的變化,南京地區溫泉競爭激烈,國旅聯合陷入盈利困境。2014年民資當代系接手國旅聯合,並開始了漫長的“折騰”,剛開始宣佈轉型“泛文娛”,後來又看中“大體育”,一方面剝離了全部的旅遊資產,另一方面收購了互聯網遊戲廣告公司、互聯網粉絲營銷公司、在線體育社區等。動作雖多,但由於沒有突出的核心主業和紮實的經營能力,國旅聯合始終步履維艱。

2018年8月,當代系漫長的折騰結束,江西省旅遊集團接替其成為第一大股東。可以預見,國旅聯合勢必會拋棄“亂七八糟”的互聯網業務,專注成為江西省旅遊集團整合江西文旅資源的大平臺。

最佳僱主:避暑山莊

上榜理由:員工人均薪酬36.7萬元(數據來源:choice),位列第一。

新旅界點評:遊客最關心旅遊公司服務好不好、項目好不好玩,投資者和股東最關心旅遊公司盈利高不高、增長快不快,而旅遊公司員工最關心的一定是薪酬的多少。由於旅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較高,最賺錢的、規模最大的旅遊公司通常不是最大方的僱主。

2018年,最大方僱主由承德避暑山莊榮獲,人均薪酬約36.7萬元。2018年避暑山莊營收4938萬元,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07萬元。2018年末避暑山莊員工總數66人。

最大虧損:華天酒店

上榜理由:營收只有9億元,淨虧損7億元。

新旅界點評:2018年酒店行業經營普遍不如人意,但華天酒店如此鉅額的虧損依舊令人驚愕。2018年營收比上年下滑9.87%,淨虧損7億元,與上年幾乎持

華天酒店主營業務已經連續4年大幅虧損。華天酒店曾解釋虧損原因,“由於前期的快速擴張,目前我國酒店業整體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經濟型和高端連鎖酒店受供給過多、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影響,供大於求局面較為明顯。”

其實,之所以虧損如此嚴重,還在於華天酒店之前“飲鴆止渴”的策略。華天酒店原本最值錢的資產是華天大酒店,一直為自持物業。但在2013年,華天酒店為了改善盈利情況,將旗下物業出售,再進行返租。簡單說,這就是“賣老本”。如今老本賣光了,原本不需要交租的華天酒店揹負了沉重的租金壓力。“飲鴆止渴”的經營模式迎來了“毒發”時刻。

最大減員:騰邦國際

上榜理由:2018年員工總數比2017年減少1381名。

新旅界點評

:談到最大減員,新旅界最先想到的是最近爆發欠薪醜聞的東方園林,然而來自財務報告的數據顯示,東方園林僅減員800多人,騰邦國際才是2018年減員最多的,絕對值減少1381名。2017年騰邦國際擁有員工3745名,到了2018年末僅剩2364名,減員比例高達36.9%。

如此劇烈的減員,或許和騰邦國際的資金緊張有關,近幾年騰邦國際保持高速擴張態勢,連番收購旅遊公司,加速佈局俄羅斯、東南亞等國際航班,為了籌集資金,2018年騰邦國際累積進行了39次股權質押。股權質押比例過高加上2018年下半年大盤連番下跌,引發大股東平倉風險。騰邦國際也因此成為深圳國資馳援民資的第一批企業。

最多壞賬:東方園林

上榜理由:2018年壞賬準備金13.9億元,壞賬損失2.95億元。

新旅界點評:雖然東方園林做了不少全域旅遊業務,但本質上仍是園林類公司。其實,園林公司最難過的坎兒不是生產,甚至也不是銷售,而是回款難,尤其是掛著PPP名頭的項目。

在PPP項目建設期內,園林企業通常需要墊付金額較大的建安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等,相關費用均作為政府回購時可用性服務費的計算基數,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回報率在回購期內進行回款。但受到地方政府預算管理制度及付款制度的影響,PPP項目的回款週期較長。近兩年,東方園林大量承接了這類項目,導致應收賬款和壞賬損失急劇增加。

2018年末,東方園林應收賬款高達103.7億元,為此計提了壞賬準備金13.9億元,並確認壞賬損失2.95億元。高速擴張承接項目,漫長的回款週期和高額壞賬,也難怪東方園林發生嚴重的資金鍊危機。

最迷你:泛高網絡

上榜理由:2018年營收140萬元,員工總數10人,旅遊上市公司中規模最小。

新旅界點評:泛高網絡是一家新三板公司,定位互聯網體育娛樂整合平臺,目前主要聚焦在高爾夫領域。線上為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免費的體育資訊信息及賽事信息;線下為用戶提供各類體驗活動,如賽事活動、主題旅行、論壇等。

2018年,泛高網絡營收140萬元,同比下滑76%。主要原因是由於政府打擊腐敗和官員的不當消費,高爾夫市場受到較大沖擊,2018年泛高網絡線下活動收入為0元,線上廣告也大幅縮減,員工人數也相應縮減。因此成為最迷你旅遊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