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重要?

richardhyshan123


筆者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礎,學校是系統,專業的教育,都在孩子的整個教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這裡,筆者著重講講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家庭教育就是“核心利器”。

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成才,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因此為之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父母寄託厚望於孩子,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父母層面的自我要求,更是作為父母心裡上的一種安慰。

"如何讓孩子快速成長、發展和提高"、"如何讓孩子快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上"等話題應該是廣大家長最樂意討論交流的話題了。"我們家小孩報了興趣班,還有英語提高班,你們家小孩呢?"、"你們家小孩都報什麼培訓班了?我們家小孩也想報一個。"這樣的對話內容在家長群中或是平常交流中很是普遍。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家小孩報了早教或培訓班,出於心裡安慰或平衡也給孩子報一個;有的父母不徵求孩子的意願,也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就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培訓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有的父母是通過外面一些早教、培訓機構的廣告,被這些廣告所吹捧的作用所誘惑而給孩子報了,結果發現對孩子的改變和提升效果並不明顯;有的父母是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就把孩子推給了早教或培訓機構。 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地給孩子報一些適合的早教、興趣班固然重要,畢竟是為孩子提供了平臺和學習機會。而這些所謂的興趣特長培訓,只是作為孩子的加分項目,也不是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導致父母爭相給孩子報早教和興趣班的客觀、主觀因素眾多,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適不適合孩子就另當別論了。


當父母熱衷於給孩子報早教、興趣班時,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核心利器"。

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一樣,在孩子的教育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整個教育的基礎,主要包括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及孩子情感認識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讓孩子真的贏在起跑線上,就要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


01

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

孩子價值觀的建設是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孩子"人生第一課"的核心任務。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現在有不少的孩子由於不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沉迷於網絡,金錢,燈紅酒綠之中,無法自拔,逐漸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或事業,給自己和家庭都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痛。

所以,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是何等的重要。 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前提是父母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多學習,不斷認知事物的本質,做到明辨是非,知美醜,知善惡,知真偽。同時,父母也要經常性地給孩子灌輸做人做事的原則和道理,做一個有遠大理想,有堅定信念,有責任擔當的人。父母要言傳身教,不斷把正確價值觀的思想傳遞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最後以行動實踐,並不斷總結和完善,最終父母對孩子正確價值觀建立的引導得以實現。



02

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性格就是對人、對事在態度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個性。我們都強調,一個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要做一個有個性的人,但這裡的個性應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是其他人樂於接受的。 一個人的性格有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良好性格的塑造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前提是要了解孩子,這就要求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父母常常說孩子性格內向,孩子性格暴躁,孩子性格孤僻等等,其實造成孩子性格不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就要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儘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多帶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多一些鼓勵,幫助孩子建立克服自我的信心。



03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個人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的培養,同樣也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注重孩子一日生活和學習制度的養成,包括孩子按時起床和睡覺的習慣,孩子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孩子健康科學的學習習慣,當然也包括孩子平時的言語和行為舉止,比如孩子的坐姿,走姿、用眼和運動習慣等等。 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父母特別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到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堅持原則,讓孩子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就是要守規矩,講原則,以後出入社會更是如此,要自覺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強化孩子懂規矩、講原則的意識和永遠保持一顆對規矩和原則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情感認知的教育

孩子也是有情感的,但不像成人那樣複雜和豐富。孩子天真無邪,對於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一種途徑。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弘揚尊老愛幼的家風、家教,還有最常說的"孩子的父親愛孩子的母親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是要引導孩子做一個真善美的人,做一個懂得愛別人,懂得關心別人的人。



其實,作為父母,不是說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跑得多快,而是要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學習和進步,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樣才是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育兒小當家KING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重要?學霸船長認為,家庭教育遠遠重要於學校教育。


事實上,一個老師再用心,代替不了家長的作用,一個學校再卓越再優秀也都取代不了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最深刻的一所學校,如果二八定律存在的話,用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上,我想,可能家庭教育恐怕要佔到80%的作用。而學校的教育只能佔到20%的作用。所以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所有的人避不過去的,家庭教育遠遠重於學校教育。


家長的行為示範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心感受一下自己,我們的某些行為,價值觀,是不是特別像我們的父母。可能有人會把這些歸咎為遺傳,其實不是的,是因為孩子從小看父母,感覺父母的行為,所以不斷的模仿父母的行為才會像。


家長希望通過將孩子送到一所好學校或在學校遇到一位好老師來改變孩子的一生,這是不切實際,簡直是天方夜譚。有的家長認為老師說的話比家長說的話對孩子更有用,所以認為老師的作用比家長的更重要。


隨著叛逆期裡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當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大人可以,小孩不行”之類的理由更使其言論蒼白無力,“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式的家庭教育必然是失敗的。


一位騎著電動車闖紅燈的家長,恐怕很難教育出尊重並遵守規則的孩子——如果學校反覆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提高安全意識,而家長卻反其道而行,孩子會如何選擇?有句話叫“壞制度讓好人變壞,好制度讓壞人變好”,套用這一句式,則可說“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變好,差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很難變好”。雖然這有環境決定論的嫌疑,但我還是相信環境對人的正向引導(與環境同向,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遠甚於逆向引導(與環境相逆,如“出淤泥而不染”)。


問題學生多與所處的家庭環境有關:家庭教育失敗,孩子的問題也更嚴重——這裡所指的問題並不是學習成績方面的問題,很多學生成績差,但品行端正;有的學生成績好,但問題更多。我所指的孩子,是十三四歲的年齡,已經有足夠的判斷力、是非觀和自制力,我判斷“問題學生”與否的一個很重要的角度即其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包括如何面對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及自我認知的程度等。


有的家長態度過度強硬,以至於不懂得尊重孩子;有的家長態度過度軟弱,以至於把軟弱當成尊重;有的孩子由於父母過多幹涉隱私或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謊話連篇,或沉默寡言,練就一套扭曲的自我保護能力……太多家庭教育失敗累及子女的案例,總結下來只有一句話:問題少年多由父母造就。父母將教育的重任完全寄託在學校教育上,而不轉變觀念,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品德及觀念的影響,那無疑是“誤己子弟”。


學霸船長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到底是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的教育重要?看了大家的回答,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找到問題的源頭!

如果說現在的孩子少教,大家都認為是家庭的原因造成的!那麼我試著問大家,家庭中父母少教不會教育孩子又是跟哪來的?有人說是爺爺輩的,也許祖輩都不是好東西!那麼祖輩少教都是跟哪來的呢?難道中國的文化,就是培養出來祖輩都是少教的人嗎?就你們家的品種好,是這個意思嗎?這就是很多人嘴裡說的教育跟文化?太不要臉了吧!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人,都是蠢人,根本就不懂教育!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現在的孩子,不在學校裡受家庭經營教育,子女教育,心理心態教育,請問,他們長大了,他們有這個專業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嗎?還不是憑著祖訓的意願,自以為是的教育著自己的下一代嗎?跟現在的大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在學校裡一起學的一加一等於二,一起學的鵝,鵝,鵝,所以來到這個社會上我們的專業就不會亂,大家面對這些專業就很容易理解,因為觀念思維一致!家庭經營,子女教育,心理心態,也是這個道理,只要統一的在學校裡學習,來到社會上,在家庭中,才能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才能讓大家沒有爭論的按著這個文化複製,才能走向正規,才能讓全民的觀念,理念,思維,行為,不偏離道德及法制的約束,達到我們想要的,大家共同的道德標準!

都自己回家亂教育孩子,最終的結果不還是亂的嗎?大部分家長都在學校裡,沒有學過教育孩子的專業,你讓這些沒有受過家庭經營,子女教育的家長,去教育孩子,你們這是逼著尼姑要孩子!

所有的家長在學校裡就沒有學過家庭經營,子女教育,當下的老師,再不在學校裡培養教育,讓父母去教育孩子,孩子能聽爹媽的嗎?老師放個屁,孩子都當聖旨,作為老師的我們,沒有教育孩子的本事,卻推卸給家長,那要我們老師幹什麼?

師者,為智者,要有辦法先解決這代孩子們的家庭經營,子女教育,以及心理諮詢問題,讓這代孩子們先具備這方面的專業,那麼下一代的孩子們才有救!這是唯一的辦法!

如果老師不懂不會家庭經營,子女教育,以及心理諮詢的專業,先去學習,再為人師,不要在教育裡面混,推卸責任,誤人子弟!

師者,不僅僅要傳輸基礎教育知識,這是老師與孩子們的工作,還要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們如何做人做事!否則在學校裡,學什麼三字經,都在家讓父母教得了!

有人說孩子在家裡的時間長,是長,都在睡覺,睜開眼睛的時候,都在學校!總不能讓孩子在學校裡學習,回家還喋喋不休的再講一遍三字經,論語吧,那在學校幹什麼呢?就考試,為老師們評職稱,拿獎金而奮發學習嗎?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在學校裡,教出來的都是書呆子,讓書呆子再去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書呆子知道什麼是家庭經營,子女教育心理諮詢嗎?

不信就調查一下,當下所有的父母,學習過家庭經營,子女教育,心理諮詢這方面專業的比例,到底是多還是少,那麼這個責任誰來負?

我認為現在孩子的不好,不是現在孩子的問題,就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的問題,子不學,師之惰!幾輩人就沒在學校裡學習過這些專業,組織個家庭就能教育好孩子,那是個笑話!


智朗教育姜大慶


個人觀點,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學校教育,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再好的學校也可能出現一般的人才,再差的學校也會出現好的人才!我們永遠不可能脫離學校教育,更不可小瞧學校教育!以此為契機,我還是認為家庭教育優先於學校教育!

1⃣️,學校教育的側重點在於知識結構的學習,特別是中小學教育!這一階段是人的黃金教育時期,也是人格、信念、性格等素質養成時期,同等知識之外決定人功的人格、信念、性格等關鍵因素是需要家庭來完成的!知識是磚與泥沙,砌成的是牆;而人格等素質卻是鋼筋,砌成的是承重支柱;那個重要,那個恆常,大家可以掂量掂量!

2⃣️,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榜樣的力量!家長是原生家庭,有強大的基因影響,更有強大的榜樣作用……而學校老師,其社會閱歷、知識面、交往圈層、影響力等諸多有關榜樣的作用方面是非常有限的(多少年如一日在學校、僅僅面向學生,其心胸格局有一定限制性),而有些卓越的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其社會閱歷、知識面、交往圈層、影響力、心胸、格局等諸多方面遠遠優選於這些老師,這樣的家庭,榜樣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總結:人之一生,沒有經歷過大事大非,大起大落,很難有超強的個人容量去大作為,這一切,學校教育的給予是次,家庭教育的給予為主……





陳天哲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這個問題上,我也曾困惑過。不過,在有了三十二年的教學經驗之後,對這個問題不再疑惑。下面來談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一、家庭教育在學校教育之前。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因此,作為父母,要在孩子母親謹言慎行。良好的家風非常重要,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原來,人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出孝子”。可現在有多少活生生的例子,貧困家庭的父母更溺愛孩子。他們不想讓孩子吃自己吃過的苦,因此,會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等孩子考上大學,參加工作,有能力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後,卻嫌棄父母,很少回家。“教”,是合體字,孝在前,文在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有孝心,孝順父母和長輩 。可有哪位家長首先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圖報?他們捨得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教育。教育應該是先教孩子做人,再教孩子學文。

二、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之後。

孩子從一出生,就接受了家庭教育。從孩子牙牙學語時,家庭教育就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 。尤其是孩子三歲開始,到七歲入小學,是家庭教育的關鍵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能截然分開,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

等孩子入學後,學校教育就占主導地位。因為,孩子的時間大多在學校度過。陪伴孩子最多的是老師,而不是家長。尤其是孩子升入中學後,回家時間越來越短。在學校,孩子不光學到知識,更明白瞭如何做人。這個時期,正是孩子們人生觀形成的時期,因此,家長要經常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配合學校工作,提高孩子成績。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有了良好的家風,孩子的三觀正,人品好,更有利於孩子學習。


小學徐老師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我們說的教育,實際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現在我來打一個比喻:教育因為是培養和選撥人才,屬於建設性事業,那麼就像修建一棟樓房一樣。

01.教育“三位一體”

在這棟樓房當中,學校教育好比磚石,如果沒有大量磚石,那麼樓房建造不起來;

社會教育好比樓頂屋簷,如果一棟樓房修好了,但是沒有樓頂和屋簷為其遮風擋雨,保護其成果,鞏固其效用,那麼這棟樓房很快就會在風雨中坍塌;

而家庭教育則好比地基,如果沒有打好地基,這棟樓房無論你修建多高,用多麼高級的材料,都會很快倒塌;原因很簡單,地基是高樓建設的決定性因素,打好地基才能建築高樓。



02.家庭教育

事實上,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會有良好的學校教育。那些在學校裡異常調皮的學生,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緣故,才讓他們言行大膽,不受教育。當年舉國震驚的李天一強姦案,就是一個典型。

家長太寵愛,沒有對其進行正確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才害人害己。

而很多調皮學生,父母已經無法對其管教,勸不了也管不了,任由信馬由韁跑,這都是當初沒有搞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結果,可謂自食其果。

更有極端學生者,因為某一私慾的不滿足而行兇屠父殺母,這樣慘無人道的案例已經不在少數,望各家長務必立刻重視起來!

03.總結

可以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前提保障;而糟糕的家庭教育或者根本就沒有家庭教育則為孩子的明天帶去了太多的舛途和兇險。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飛魚高中教育


人知動物不同,人出生便落在岔路口,東南西北很多條路,我們做家長的要幫孩子選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這還不夠,還要教會他如何走路。學校的文化課教育如同路上的一部汽車。老師把車給你放在路上,做家長的應該教給他或者說培養他有開這部車的能力。如果沒有文化課的教育,家長給正確的人生指導,起碼孩子一生還能在這條正路上用腿向前走。不致於走錯方向。有了文化這輛快車,家長再幫他掌握了駕駛的本領,他一生可能會飛的更高跑的更遠。可見文化課的學習非常重要。但文化知識不是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唯一要件。還有你必須認識路,你必須會開車且有意願開這部車。這幾年時不時的就有高學歷的人不願去工作,整天宅在家裡靠父母生活的消息,這應該歸結為我們長輩沒能教會他們怎樣走人生之路,沒能幫他們駕駛文化知識這部快車。如果學習不能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或不能讓我們在思維上蹬高望遠開疆拓土用來指導我們今後的生活,那麼也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


逸泉212


關於孩子的教育要分兩個階段。0一12歲家庭教育重要,12歲之進入初中階段,學校教育重要。6一12歲是一個混合的階段,既有家長教育又有學校教育。但在此階段家庭教育要於學校教育。至於學校的道德教育,勞動的教育,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家長優於老師。原因是:

1:每一位老師都要帶幾十個孩子,不能可每個孩子都關注。既使關注也是泛泛的不具體,沒有家長具體指導孩子該怎樣做。

2:在孩子的心中老師有很重要地位,但老師地位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所以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優於老師。

3: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教育好的,有些事情是要經家長反覆的教育才能在孩子大腦中形成烙印,老師由於管理的學生較多,教學任務是要按時間完成,對有些方面的知識不可能反覆的教育。所以家長優於老師。

4:當孩子對有些事情不願做時,家長可以釆取強制的措施,不老師就不可以,所以家長優於老師……。

關於家庭教育,關於孩子的教育,12歲之前家長優於老師。學校教育可以彌補孩子與孩子的交往,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為成年過向社會打好基礎吧。


用戶6483893443850


從時間上來說,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時間要長。

孩子在零至三歲的時候,一般受的是家庭教育,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這三年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上學了,就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學校有德育,會開展種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學雷鋒月帶著學生去義務植樹,教育學生要愛綠護綠。再比如,帶領學生去敬老院打掃衛生,通過活動教育學生要敬老愛老。

當然,在學校孩子會遇到很多同學,在和同學交往時,鍛鍊了孩子的交往能力。還有學校有各種小社團,參加小社團的過程中也能得到學各種鍛鍊,增長各種知識和能力。

總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不可偏廢。



安寧晉福家長匯


二者都很重要,家校合作得越好越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和成功。先說學校教育。學校是教書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地方,其專業性系統性是一般家庭無法比擬的。學校是一個公共空間,是個大集體,孩子在這個小社會里不僅學會知識,還學會如何跟人打交道,其自身的教育功能也是家庭無法代替的。但是它有有弊端,學校教育畢竟是一種批量的生產方式,很難做到大量的點對點的個性化輔導,這個時候家庭教育的長處就顯現出來了,正好補上短板。再說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其文化素養和教育思想都會給孩子極大的影響。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說的就是這道理。家庭教育,因其血緣關係,因其點對點的空間關係,都會產生比學校教育更大的影響力。第三,從孩子自身來講,他在學校公共空間和家庭私人空間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家校雙方任何一方對孩子的行為判斷都有可能產生片面錯誤,這個時候更需家校有良好的合作。

家校良好的合作,表現在互相信任,真誠溝通,互相理解,敢於承擔各自的責任。基於愛孩子的良好目的,雙方要摒棄互相甩鍋、摒棄商業式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一句話,合作才能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