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最大的依靠,不是孩子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最大的依靠,不是孩子

這個81歲的老人退休前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文革過世後,自己一人把女兒帶大,支持女兒從清華大學畢業,並留學美國。女兒與第一任丈夫育有一女,從一歲起就交給老人撫養。孫女12歲時,老人和孫女隨女兒移民到了美國。為了供孫女在美國念大學,老人還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一輩子的舊居。

女兒與前夫離異後,嫁了一個美國人。新丈夫對老人很不好。平時冷言冷語,虐待是家常便飯。老人說,女婿叫她老恐龍。女兒和女婿都是有體面工作的人,收入很高,但是卻從來不為老人改善生活質量。

心灰意冷的老人說,不想死在美國,也不想再見到漠然如路人的女兒和孫女,只想回到故土,埋在那裡就好。於是孫女給老人買了回中國的飛機票,竟然提前3天把老人送到機場就不管了。

因為她如今唯一的兩個血親,都隔著比陌生人還遠的距離。老人至始至終不願透露她女兒和孫女的姓名。在旅途的終點,她依然是無家可歸。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從2015到2035年,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佔比提升到29%。這意味著啥?意味著:

2012年五個人養一個老人,2030年兩個人養一個老人,2050年一個人就得養一個老人!

“養兒防老。”有人並不理直氣壯地說,因為這個詞現在更多時候是演變成了“養老防兒”。如今“421”的家庭結構已經令不少年輕人不堪重負,不難預見的是,再過30年,養兒防老不再“可靠”。

養個兒子,兒子要面臨養妻兒的壓力,房貸、車貸、升職加薪......一大堆的艱難困苦。更令“養兒防老”成為一種古老的傳說。當你老了,誰養你?答案是:自己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