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外號“行軍蟲” 六七月份或蔓延至華北啃玉米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草地貪夜蛾自1月份在雲南為害冬玉米以來,在我國西南等地定殖繁衍並不斷蔓延,發生範圍逐步擴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公佈植物病蟲情報顯示,截至4月26日,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5省(區)29個市(州)112個縣(市、區)玉米受害,初步統計發生面積超過12.74萬畝。據分析,伴隨西南季風,5月中旬始,成蟲可進一步遷飛擴展至我國長江和江淮流域;6-7月份,可繼續北遷至黃淮、華北乃至東北和西北地區,蟲情有擴散蔓延的危險。

草地貪夜蛾外號“行軍蟲” 六七月份或蔓延至華北啃玉米

草地貪夜蛾是什麼?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原產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億-30億美元。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今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

草地貪夜蛾為多食性,可為害80餘種植物,嗜好禾本科,最易為害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甘蔗、黑麥草和蘇丹草等雜草。5月7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官微“美麗黔農”發佈,草地貪夜蛾主要有以下特點:

草地貪夜蛾外號“行軍蟲” 六七月份或蔓延至華北啃玉米

●特別能吃。食量大,啥植物都吃,主要為害玉米、水稻、甘蔗、菸草等禾本科植物,也為害十字花科、葫蘆科、茄科等80餘種植物;

●特別能生。繁殖力強,一隻母蛾子每次可產卵100-200粒,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每個卵只要2-3周的時間又長大生娃了;

●特別能飛。遷飛能力強,成蟲一晚可飛行100公里,母蛾子在產卵前可遷飛500公里;

●禍害特別快。它屬暴食害蟲,群體作戰,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後列隊遷移下一片地,外號“行軍蟲”。

草地貪夜蛾外號“行軍蟲” 六七月份或蔓延至華北啃玉米

多地緊急防控蟲蟲擴散

植物病蟲情報顯示,雲南省在普洱、德宏、西雙版納、玉溪等12個市(州)的63個縣(市、區)見蟲,發生面積為7.74萬畝。主要為害苗期至抽雄期玉米,部分田塊發生較重,如德宏州隴川縣重發田塊百株蟲量達150-200頭,玉米被害株率達100%。目前雲南全省防控面積達10.04萬畝,總體防控效果良好。

廣西自治區自3月上旬發現草地貪夜蛾成蟲後,一直在全區開展大面積普查,4月3日首先在崇左和百色發現幼蟲為害,目前在全區14個市(覆蓋全區)43個縣(市、區)發生草地貪夜蛾幼蟲,達到百株蟲量10頭以上的約有5萬畝,主要為害玉米心葉,最高蟲量出現在河池市都安縣,達百株234頭,最高被害株率出現在來賓市興賓區,達78%-100%。

據監測,4月25日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安龍縣、興仁市先後發現草地貪夜蛾,4月28日在黔西南州興義市、義龍新區和黔南州羅甸縣又發現草地貪夜蛾,目前,蟲害區域涉及6個縣(市、區),14個鄉(鎮)、16個村,面積2025畝。

此外,在廣東、湖南等省也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蹤跡。

目前,西南、華南、江南等地進入春玉米播種和生長期,適宜草地貪夜蛾取食為害。全國農技中心預測,伴隨西南季風,5月中旬始,成蟲可進一步遷飛擴展至我國長江和江淮流域;6-7月份,可繼續北遷至黃淮、華北乃至東北和西北地區,蟲情有擴散蔓延的危險。因此,多地區要緊急開展防控工作。

近日,農業農村部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密監測預警,落實好屬地防控責任,全力做好防控應對工作,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據悉,全國農技中心已組織在全國26省份220個縣點設立草地貪夜蛾性誘監測點,各地應結合地面測報燈、高空測報燈誘測情況,強化成蟲監測,及時掌握其遷飛發生動態,發佈蟲情預報信息。

新京報記者 李傲 編輯 張牽 校對 盧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