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的魚,農家祕製土醬,這道江浙土菜在蘇州要火!

在江浙土菜裡,江團魚燒黃瓜這道菜,是有一席之地的。

在蘇州老阿爸江浙土菜館供職十年的行政總廚馬傳帥說:“江團魚燒黃瓜是由一道傳統的江浙土菜改良而來,但其中的一些做法,屬於我們的獨創。”


千島湖的魚,農家秘製土醬,這道江浙土菜在蘇州要火!


在老阿爸江浙土菜館,江團魚燒黃瓜很受顧客喜歡,馬總廚解釋,江團魚的口感好,營養價值高,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加入黃瓜,口感會變得更有層次。

“有的顧客吃完後,還特意點一份黃瓜加進去。”馬總廚說。

1

這道菜最早在衢州地區流行時,用的是鯰魚,當時很多餐廳都在做,日子一久,就造成供貨不足,於是,很多鯰魚養殖場為了提高產量,就以次充好,賣些品質差的鯰魚,後來,事件被曝光,很多人就不吃鯰魚了。

馬總廚說:“我們看到了這個危機,也看到商機,於是,我們老闆帶著我們團隊四處尋找品質好的魚。”

眾所周知,在浙江,最出名的水庫要數千島湖,所以,老阿爸團隊並未考慮其他,就直奔千島湖而去。


千島湖的魚,農家秘製土醬,這道江浙土菜在蘇州要火!


據馬總廚介紹,當時考慮了很多種魚,像黑鮰魚、鴨嘴魚等,後來拿去後廚做,發現不是肉質不好,就是味道不對,試燒了好幾種,最後才確定江團魚。“江團魚的肉質很鮮美,用土法燒製最好。”

至於黃瓜,老阿爸江浙土菜館用的是山東黃瓜,當時他們也試過不少地方黃瓜,反覆比對,最後才確定。

馬總廚說:“山東的黃瓜搭配江團魚,能很好地吸收魚腥味,而且還會增添一股清香的味道,另外,這種黃瓜生吃又脆又甘。”

2

據馬總廚介紹,在江浙土菜的做法裡,做這道菜的工藝十分簡單,就是用農村的菜籽油加土醬紅燒。

然而,最關鍵還是土醬的製作。

馬總廚說:“在衢州農家,土醬的熬製看似簡單,實際上,每家熬製的方式都不一樣,燒出來的菜品口感也各不相同,一般講來,土醬的熬製一般都是豆瓣醬加蠔油,再加些別的調料,這主要還是依家庭成員的口味而定。”


千島湖的魚,農家秘製土醬,這道江浙土菜在蘇州要火!


農戶人家做土醬,不是自用就是待客,所以無須多講究:土醬熬好,盛罐裡,什麼時候用,就拿出來;用完之後,再接著熬一罐。

這般熬法,土醬的口味肯定有所偏差,原因就是,食材的量不能精準把控;不過,對家人、客人而言,這些都可忽略不計。

然而,對於餐廳來說,就比較麻煩了——如果客人這次吃和上次吃的口感不一樣,多少會心生疑竇,覺得這家菜品不穩定,招待客人也不敢來了。

所以,馬總廚要解決的就是這兩個問題,一是土醬的配方,二是標準化工藝——以確保土醬的口感穩定。

3

馬總廚介紹,在土醬的配方上,老阿爸江浙土菜館仍然延續了衢州農家的做法,只不過在選料上更加慎重,用的都是大品牌。

而其中一些草本調料,功用諸如去腥羶的、提鮮的、增香的,則須斟酌配比。

一開始熬的時候,後廚團隊都是憑感覺放料,根據口味再增加各項小料的比重。

團隊成員群策群力,出了不少主意,也創新地增加了一些小料,使得土醬的口感更為豐富,搭配魚肉吃也更為味美。

馬總廚說:“我經過很多次的嘗試,才確定秘製土醬的配比,而如何標準化熬醬,就成了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為草本調料的種類較多,而且在熬製時還有一定配比,另外,放料的先後順序不同,也會造成口感的變化,更為關鍵的是,熬製的火候還要掌握精準:火大,醬會糊,火小,醬不入味,費時費工。


千島湖的魚,農家秘製土醬,這道江浙土菜在蘇州要火!


這些問題令廚師們十分頭疼,思來想去,馬總廚沒有更好的辦法,末了,只好將熬醬步驟寫下來,草本調料都按“克”稱好,又派專人負責。

剛開始時,口感還略有差異,做了幾次後,差異化幾乎消失,菜品口感十分穩定,而且顧客特別喜歡。

4

回憶起來,馬總廚想到最多的,還是和團隊沒日沒夜熬土醬的時候,如今,見到顧客桌桌必點,馬總廚和他的團隊也是萬分欣慰,覺得艱辛熬醬的日子很值得。


千島湖的魚,農家秘製土醬,這道江浙土菜在蘇州要火!


“光好土醬還不夠,還要好魚、好黃瓜搭配才行。”馬總廚說,“菜品也是互相成就的。”

空下來時,馬總廚最常做的事就是看廚師熬醬,他覺得,這鍋土醬,當真是價值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