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系列之一讀懂招生章程的重要性


2018年高考結束,等待成績和填報志願成為考生和家長關注的重點。2018年的招生章程和往年比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要讀懂招生簡章?如何讀懂招生章程呢?

什麼是招生章程?今年和往年有何不同?

高考志願系列之一讀懂招生章程的重要性

高校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依據我國相關教育法規和教育部要求制訂的,是高校開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據。招生章程具有很強的規範作用,既是對高校的一種約束,也為考生創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各高校的招生章程與往年相比,增加了一項內容,即要求各高校公佈“招生計劃分配的原則和辦法”。

除了以上新增內容,招生章程中還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預留計劃數及使用原則,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繫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招生章程作為高校向社會公佈的規範性文件,必須向社會公示。根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在規定時間內將本校招生章程上傳至“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公示。大家可以點擊陽光高考平臺首頁招生章程欄目,關注最新發布的高校章程。此外,考生還可以從本省招辦下發的材料中查看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6大關鍵點

1.看高校情況。解讀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況,包括隸屬關係、院校性質及層次、辦學規模、收費標準、獎學助學措施等內容。對於設有分校及多個校區的院校,還要關注考生在哪個校區就讀,其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印章是否帶有分校或校區的字樣。通過這些,考生就可以對想要了解的高校有個大致的認識。

2.看加分政策。高考照顧加分由教育部統一劃定範圍,各省有一定的自主權。一般來說,各省招生部門確定的政策加分,只適用本地區的高校,外地高校認可與否由學校審查決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條款。不少高校在提檔時承認政策加分,但在錄取時,卻按照考生的實際高考成績和報考志願安排專業。也就是說,提檔時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專業錄取時,很多高校是按考生實考分算,加分不起作用。如南開大學對於各省、市、自治區招生辦公室規定的加分政策,按當地政策提檔,但是安排專業的時候則是看實考分數。

3.看投檔比例。不少考生家長誤以為只要被高校提檔,就一定會被錄取,其實這是不對的。學校審閱檔案後,少數考生檔案會因各種原因被學校退回到省招辦,即“退檔”。教育部規定,按照順序志願投檔的批次,高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雖然今年大多省份都已經實行平行志願,但院校提檔比例一般會超過100%,如考生不服從調劑,還是會有被退檔的風險。

4.看專業錄取原則。從分配專業的規則方面看,專業錄取主要有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級差三種方式。高校具體使用哪一種方式,會在招生章程中明確。如南開大學的錄取原則是總分優先,專業之間沒有級差。就是說將錄取範圍內考生按照總分排隊,當分數未達到第一專業志願錄取分數線時,則看是否達到了第二專業志願錄取分數線,依次類推直到錄取到最後一個專業志願,各專業志願之間不設級差。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要仔細研究章程中的專業錄取規則,採取針對性的策略。

5.看單科成績要求。高考錄取時,有些高校對已投檔的考生在安排專業時有單科成績的要求,主要有幾種方式:1.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2.單科成績必須達到某一分數標準。如外語類專業對考生英語成績的具體要求,經濟學類專業對數學成績的具體要求等。3.總分相同且填報專業相同的進檔考生分配專業時,看某一科成績優先排序。

6.看身體條件及其他要求。高校對考生身體狀況的要求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招生院校直接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為依據;另一種是招生院校參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根據學校的性質、特點,對考生身體素質、生理條件作出補充規定。如2015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招生章程中明確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除患有學校可以不予錄取的疾病外,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被醫學類各專業錄取:色弱、色盲及其他各類不能準確識別顏色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就讀醫學類各專業: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者;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者;斜視、嗅覺遲鈍、口吃者;對化學物品有過敏反應者。”因此,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除了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外,還要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有關規定。除了以上6條主要內容外,各高校還會有其他方面的規定,請認真閱讀。如果對招生章程的內容有疑問,請直接諮詢高校招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