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開區實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探索可複製模式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4.37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8.4%,80歲以上高齡老人3.6萬人,獨居老人1.5萬人——這是天津市南開區最新的人口老齡化數據。

面對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如何進一步提升為老服務質量?作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南開區計劃用三年時間,全面提升養老事業,並創出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位於長江道和青年路交口的南開區養老中心,是南開區發展養老服務的試點單位。“一共1000餘張床位,入住老人已經突破400名。”養老中心副院長金曄告訴今晚報記者,“該有的硬件設備、服務機構、適老設施一應俱全。住在這裡的老人,還能享受到新推出的‘星級’服務。”

金曄說的“星級”服務,指的是南開區養老中心與天津職業大學合作推出的“現代學徒制”合作機制。這項新機制,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增強實操能力和業務經驗,更增強了學生與養老機構、年輕人與住養老人的黏度。“住養老人在院內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經常和年輕人接觸能瞭解更多新鮮事物,則實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學生、老人、院校、養老機構四方都受益。”金曄說。

今年86歲的住養老人郭述曾說:“我從小愛好曲藝、京劇,現在又喜歡上了剪紙和畫雞蛋畫,孩子們跟我們一起合作表演,感覺挺好。”77歲的郭榮江老人也說:“這些孩子都是熱心人,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很多老人都學會了在網上唱歌,孩子們真是把我們都當成了親人。”

軟件與硬件相融合,不斷提升為老服務質量,目前,南開區養老中心正在將成熟的養老服務社會化。“養老中心的食堂做好中心老年人的配餐服務以外,還有富餘配餐能力,配送到周邊社區有需求的老人家中。目前,南開區養老中心正在打造南開區社區配餐的中央廚房試點。”金曄告訴今晚報記者。

據介紹,年內,南開區將進一步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為依託、以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為載體,以區智慧養老雲平臺為支撐、以養老機構延伸服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需求。

預計到2020年,該區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80%以上,建成區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全區12個街均擁有300平方米以上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建成100個智能化養老社區,在5000個家庭實施智能化養老項目。

延伸閱讀

天津市河西區

今年新建4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我是空巢老人,但並沒有孤獨感和無助感。”家住天津市河西區天塔街、72歲的張大娘說,“街道的老年協會為我們安裝了‘愛心門鈴’,還安排了同一棟樓的志願者和我結對子,遇到緊急情況,一按門鈴,人家立刻登門,有街道和鄰居們的照顧,大事小情我都不發慌。”

近年來,河西區從自身實際出發,積極落實各項惠老政策,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今年,河西區提出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的目標。根據方案,今年內該區將新增210個養老床位,新建4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建立5個智慧化、市場化老年助餐點,實現老年人“刷臉”或“掃碼”就餐,為80歲以上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以及60週歲以上低保、低收入且照料等級為重度並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補貼。

“我們堅持推進養老事業發展,通過市場化運營,充實服務種類,儘可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河西區相關負責人告訴今晚報記者,“比如,我們一直力推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市場化運營模式,就已經先後在9箇中心進行試點,為周邊社區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家政、生活照料等服務。”

在此基礎上,河西區不斷提升機構養老能力和水平。統計顯示,目前,該區養老機構持續不間斷保障養老機構安全環境、硬件水平和軟件服務質量,安排專項資金,加大投入,推進養老機構電梯安裝、安全設施改造等工程,養老機構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微評

把大愛注入養老事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給我們提供了今天開展養老服務的一種基本遵循:把推己及人的“大愛”,傾注於事關國計民生的養老事業中。

天津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養老事業發展這“一老”問題,關係千家萬戶的“今天”和“明天”,聯繫著你、我、他。養老事業的發展,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民生命題,更成為一個經濟命題、社會命題。

近年來,天津不斷推進養老事業發展,政府、社會雙向發力、多重關懷,把溫暖直接送到老年人身邊。天津養老事業發展,正走在“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政府與市場相互動”的道路上,這其中,政府是一支“有形的手”,一方面要興建、充實公辦養老機構,承擔面向困難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服務,把握養老服務發展的惠民方向;社會則成為一支“無形的手”,根據市場的期待和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養老服務,以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的內涵。

筆者認為,立足當下,謀劃未來,必須要加快打造養老事業發展的“三張網”,首先是編織面向困難老人的“保障網”,重點面向城鄉困難老人,提供基礎保障,確保津城的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不冷落任何一個有養老需求的老年人;其次是健全養老服務的“關愛網”,心懷大愛,不斷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養老服務,像孝敬自家老人一樣,為全社會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再次是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充實養老服務的“資源網”,針對目前養老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發展事業的同時謀劃產業,綜合兼顧政策扶持、人才儲備、產業發展、金融普惠等,確保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同步發展。

海河傳媒中心今晚報事業部出品

今晚報記者:劉超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