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護士前,糾結的那些事都有了答案!

01、護理工作累不累?

護理工作的確累,她不單單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腦力工作,一言一行都講究循證依據。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護理已經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邁進。

如果你覺得搬運工辛苦,那麼你在工作中過床、翻身也是一個力氣活,體重100kg的患者很常見,而且你還不能用蠻力,要輕抬輕放。例如全身插滿了管路、呼吸機機械通氣、全身多處骨折、主動脈夾層的患者,你的手上就像一個“生命定時炸彈”,容不得半點馬虎。

如果你好奇工作時長,三班倒你一定還能接受,建議瞭解一下兩班倒,以一線城市兩班倒中的白班為例:早上06:00起床,06:30出發,搭乘第一班地鐵約40min到達“戰場”,07:30開始交班,中午11:00-13:00每位護理人員有30min左右輪流就餐,特殊科室酌情縮短、延後,下午就餐模式同午餐,20:00開始交班,20:30交班結束回家,21:30到家。

做護士前,糾結的那些事都有了答案!

02、護士工資高不高?

年輕人講究活在當下,想必問的是剛畢業前兩年能拿到多少薪水,以三甲公立醫院本科應屆生為例,薪酬包括:基礎工資+獎金(部分單位見習期或試用期沒有)+過節費(部分有)+年終獎(部分有)。第一年的平均水平(稅後、扣除五險一金)大致為一線城市6000-8000,二線城市4500-6000,三線城市3000-5000,四線城市2000-4000,這個區間包含80%以上的情況,個例除外。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不談賺的最少的,我想談談我見到過的(大陸地區某一線城市)工作10年後的老護士(職稱為主管或副高)稅後年薪可達35-40w,工作20年以上{正高}均為50w+。

高收入地區意味著高物價,高房價,利弊皆有,量力而行,以筆者個人角度看月薪大致為當地平均房價的0.7~1.5倍為宜,生活節奏和經濟壓力較小。

做護士前,糾結的那些事都有了答案!

03、大專要不要考本?本科要不要考研?

直白的說還沒有哪個單位會嫌棄員工學歷高,高學歷化的趨勢勢在必行,但高學歷≠高工資。

就目前來看職稱評審、崗位晉升、外出進修等等都與學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個專業的人必須要有紮實的理論支持、系統的學習和源源不斷的臨床經驗來支撐,所以提升學歷好處多多,能夠指引你從基層走向專家。

04、不知道自己選擇護理到底是對是錯?

生活不是1+1=2,沒有哪個人對未來的選擇是百分百正確的,我們只是在不停的奮鬥和努力當中,驗證和證明我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對於一個不努力的人來說,人生處處是荊棘,會被各種錯誤的選擇包繞。

撥開烏雲見青天,我們彷彿都是在大山裡蜿蜒曲折前行的探秘者,直到有一日你登上了頂峰,就看清楚了自己的路。人生本沒有路,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做護士前,糾結的那些事都有了答案!

05、男護士比女護士工資高嗎?

我覺得護理人員還沒有哪一條規定寫著因為你是男的或者你長得帥給你多發了五百塊。

這裡的“高”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相對的“高”,比如男護普遍集中在急危重症、手術室、精神科等,那麼同一科室、同一級別、同一工作量,大家都是一樣的。若你沒有例假,不用休產假,通過多勞多得是可以實現的。

如果把護理工作看作是一個大千世界,你要想看清楚整個世界,是站在你家樓頂看好,還是坐在飛機上看更直觀?小醫院就好像你自家的樓頂,大醫院就好像在飛機上,看問題的角度和視野都有很大的不用。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常用的護理教材和教學視頻都是某些三甲綜合醫院的前輩和護理團隊編寫的,如果有幸能和這樣的專業同仁接觸是不是更容易開拓眼界。

做護士前,糾結的那些事都有了答案!

07、學了護理還能轉行嗎?

2012年3月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發佈《2011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僅53.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與工作崗位相關。前程無憂對大學生畢業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1.22%的人表示目前的工作與專業僅有很少聯繫,完全對口的不到一成。

大多數人專業並不對口,所以你學了什麼和你未來幹什麼沒有必然聯繫,事在人為。筆者不建議大家盲目轉行,也不願意大家痛苦和煎熬的堅持。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現,信息資源的不斷整合,渠道的增多,面對轉行這件事情,選擇的餘地更多。

08、就要找工作了找不到招聘信息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之前專門分享過一些經驗,希望對就要找工作的、跳槽的、轉行的有所幫助。詳情見找工作很難嗎?你不妨這麼做 ... ...

個人覺得找工作實際上並不難,難在定位不了自身,好高騖遠。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生活給了你一巴掌,記得用努力還回去。

你可以當做雞湯,也可以當做答疑,希望你開卷有益。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