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西津古渡位於江蘇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北鄰長江,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曾經是古人從長江南岸的鎮江,渡江北上或者從江北過來的人們下船的一個古渡口,如今這個南來北往的重要渡口已經成為一處歷史遺蹟,還成為了鎮江文化的一張別緻名片。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西津渡古街原本是人們修葺在雲臺山間的沿山棧道,供人們往來江邊碼頭方便用的,現在這條一千米長的古街也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蘊含著上千年的歷史。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沿著雲臺山腳下的英國領事館舊址,穿過長長的石板路,就可以見到一堵石牆,上面寫著“一眼千里”四個大字。玻璃櫥窗裡詳細的介紹著每個朝代所修路面,一條道路就讓人望盡“千年”,或許就是這個寓意。據說整個街道下面疊壓著3-5米厚的文化堆積層,隨便挖下去就能見到出土的文物。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西津渡不僅是古人渡江的固定碼頭,也是一個軍事要塞之地,誰佔據了西津渡,誰便掐住了南北航運的命脈,西津渡也因此曾遭遇過外國列強侵佔。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但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百年不變的傳統。世界第一個水上救生組織就誕生於西津渡,它是南宋鎮江知府蔡洸組織鄉親成立的“救生會”。鎮江江段是長江航道最險要的區域,被稱為“長江上的百慕大”。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最早的西津渡古街僅有五百米長。清代時,在古街臨江的碼頭邊建有一個“待渡亭”,南來北往的客官上船前,或下船後,都可以到“待渡亭”稍作休息。據說當年的乾隆皇帝從江南準備坐船渡江回京,也在“待渡亭”休息過。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千米長的古街一直延伸到長江邊上,據說繁華時街道兩邊聚集了一百多家商鋪,起先大都是為船家和過往行人服務,像木匠店、纜繩店、打鐵鋪、車馬店等,還有販賣各種鎮江小吃的商鋪,只要渡江的客人一到,基本上就會把小小的店鋪擠得水洩不通。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商人們賺了錢開始張羅著把原先簡單的店鋪翻造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青磚大屋,雕花門窗,彩繪飛簷,都是西津渡曾經繁華的象徵。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千年之後,西津渡雖然還在,卻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車水馬龍的渡口,古老的船運早就被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所替代,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景象,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但西津渡古街,卻依舊保留了下來。今天的西津渡,更像是一個露天的博物館,把千年歷史生動展示在遊人面前。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這幾年西津渡也在積極發展旅遊,遊人到了這裡除了感受千年歷史、欣賞各個時期的建築之外,更多的是去古街瞭解這個地方的民俗,還有各種手工藝品,品嚐一碗鎮江的鍋蓋面,走的時候再帶上一罈鎮江的香醋。

一條有溫度的老街,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這條老街千年不變的傳統

時代變了,西津渡古街在變,但只要老街還在,這種歷史文化底蘊就還在,它們靜靜等候遊人、歸者去傾聽西津渡的千年傳說。

好了,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擊“收藏”、“分享”或“關注”喲!

更多精彩旅行,盡在嗨走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