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博之旅”蔚縣行:一次歷史、文化與藝術“深度遊”



“河博之旅”蔚縣行:一次歷史、文化與藝術“深度遊”




“河博之旅”蔚縣行:一次歷史、文化與藝術“深度遊”


4月20日,“河博之旅”第五期啟程。兩天時間裡,在文博專家引領下,漫步蔚州古城,領略“古建築博物館”風采;走進蔚州博物館,觸摸千年古縣的歷史文脈;深入蔚縣南柏山村,訪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觀賞漫山遍野怒放的杏花,感受淳厚質樸的民風鄉情;行攝歷經六百年風雨侵蝕的西大坪軍堡,體味明代古堡的蒼涼悲壯。同時,河北博物院還以此次河博之旅為契機,在南柏山村設立攝影寫生基地,於4月21日舉行了揭牌儀式。

本期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餘位文博愛好者,其中不少人已連續多次參加“河博之旅”。大家對於這種由博物館策劃組織,由文博專家引領,深入一地寓“學”於“遊”的形式,表現出濃厚興趣。稱之為走出博物館圍牆的新體驗,一次關於蔚縣歷史、文化與藝術的“深度遊”。

蔚州博物館,是本期“河博之旅”的第一站。蔚州博物館,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各類藏品6800餘件,是目前河北省建築面積最大、展覽面積最大的縣級博物館。基本陳列“代蔚長歌”曾榮獲2017年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在博物館講解員帶領下,團友們認真觀覽了陳列的四大部分:展示蔚縣史前文化的《文明沃土》;講述自商周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蔚州“故事”的《代地春秋》;再現隋唐遼金元時期蔚州文化盛況的《文物蔚州》;展示明清時期蔚縣人文風物的《古堡世界》。

“代蔚長歌”陳列一步一景、環境優雅、亮點突出,充分展現了“全國第一文保大縣”豐厚、殷實的家底。講解員介紹說,這個陳列在中國文博界佔有獨具特色的四個“唯一”:被中國考古界稱為“中華文明三岔口”的獨特史前文明;脈絡清晰、類型獨特的中國古代文化“代文化”;“迄今為止發現的遼代最完整、最系統的佛教儀規文物”;擁有“南土樓、北土堡”和“古堡之州”美譽的明代土堡文化遺存。

蔚縣是馳名中外的“剪紙之鄉”,專題展覽“刀鏤彩染蔚蘿花——蔚縣剪紙藝術展”全面介紹了蔚縣剪紙的起源、發展、現代狀況,內容詳實,形式生動。團友妙蓮華女士平時喜歡茶道、插花,看到這麼多美麗空靈的剪紙作品,深感喜出望外,精挑細選了一些剪紙工藝品購買收藏。她說蔚縣剪紙集中了中國民間藝術質樸、率真、熱情的共性和敦厚、陽剛、樸拙的鄉土個性,不但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象徵,更稱得上華夏民族的民間標誌。

如果說,參觀博物館是瞭解蔚縣歷史文化脈絡的捷徑。那麼,到蔚州古城走一走看一看,則是對蔚縣歷史文化源頭的深度探訪。4月20下午,在蔚州博物館館長李新威引領下,“河博之旅”奔赴蔚州古城,先後參觀了玉皇閣、真武廟、靈巖寺、蔚州衙署、南安寺塔等文物古蹟。

蔚州古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明朝洪武十年重修,是北京以西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基本保持了明清時期的風貌。李新威館長從事文博工作多年,長期致力於縣域內古寺廟、古戲樓、古遺址、古村堡、碑刻等實地考察和研究,說起蔚縣的文物古蹟,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蔚縣現有文物遺存點1610餘處,國保單位22處,省保單位23處。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8項”——說出這一連串數字,李新威館長話語中透著自豪。

河博之旅的蔚州古城之行,由文博專家引領,從博物館看文物到古城看古蹟,實現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機”串聯。以南安寺塔為例,不但在博物館欣賞了塔基地宮出土的珍貴文物,還親臨現場,領略了這座古城地標建築的風采,由此對“先有南安寺,後有蔚州城”之說,有了更為直觀而深刻的印象。

4月21日,“河博之旅”來到距蔚縣縣城五十餘公里外的北水泉鎮南柏山村。這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獨特,攝影資源豐富,是極好的攝影休閒寫生去處。河北博物院以此次河博之旅為契機,在南柏山村設立攝影寫生基地。上午十點,揭牌儀式在村黨支部舉行。河北博物院劉棟副院長與村黨支部書記張珍,一起為基地揭牌。張珍書記還代表村黨支部與村委會,向河北博物院駐村工作組贈送了錦旗。

2016年,根據河北省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佈署,河北博物院派出駐村工作組來到南柏山村,與此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揭牌儀式上,駐南柏山村第一書記劉忠良,向大家介紹了河北博物院精準扶貧工作的具體情況。他說:三年來,工作組圍繞精準扶貧脫貧工作中心,致力於改變南柏山村落後面貌。南柏山村於2018年脫貧出列,工作組不但不撤,而且更加努力,發揮文博工作者的專長,收集資料,考察當地的古建築、遺址,積極保護當地的文化遺產,對清中期建築南柏山前寺實施了保護維修工程。工作組駐村扶貧期間,在南柏山村東北、沙河北岸的“後寺坡頭”,發現了考古文化層,次年經複查確認為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隨後,團友們跟隨郝建文老師去探訪南柏山村舊石器時代遺址。南柏山地貌獨特,自然風光極美。古詩有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由於地理及氣候原因,南柏山的春天此時才剛剛開始,溝壑縱橫的坑谷間,杏花盛開如入仙境。行走在山路上,不時有一輛輛驢車揚塵經過,讓城市裡長大的女孩子感到十分新奇,非要坐上去體驗一把……團友中不少攝影高手,手拿長槍短炮,一路上貪婪地拍個不停。

不知不覺間,南柏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出現在眼前。郝建文老師駐村扶貧期間,偶然在村北這片斷崖上發現了古人打製的石器和骨頭、草灰,初步斷定這是一處舊石器遺址。後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泥河灣考古研究院和蔚州博物館對該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出土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900餘件,同時篩選出大量石、燒骨和動物骨骼碎屑,確認為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南柏山村舊石器時代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揭示出古人類原始生活面,蘊含著珍貴的古人類行為信息。團友們深有感觸地說:在這裡,遙遠的歷史變得觸手可及。置身於此,真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

行攝西大坪軍堡,是本期“河博之旅”的最後一站。這座氣勢非凡的古堡,靜靜矗立在蔚縣109國道邊的一處山崖上。極少有人知道,它已經歷了六個多世紀的風雨。

西大坪軍堡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此後二百多年中一直有明軍駐紮守衛。直至清末,這座古堡才不再屯兵,成為當地百姓躲避土匪的堡壘。作為軍事要塞,整座堡壘僅有一個最多能同時通過兩人的出口,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著名學者羅哲文先生曾寫道:“在世界的東方,存在著人類的一個奇蹟,這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在長城腳下,還存在著另一個奇蹟,那是河北蔚縣的古城堡。”蔚縣古堡與明長城是同時代的產物,都是為了防範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當時,往往一座古堡便是一個屯兵的堡壘。蔚縣,號稱有八百古堡,其中保存較好的有近兩百座。

西大坪軍堡雖已荒廢,卻與周邊險峻的自然風景融為一體,雄偉古樸的風格十分動人,非常具有觀賞性。“河博之旅”的團友們,更是一見傾心,手拿相機爬上爬下,不辭辛苦地走遍了古堡的每一個角落。

兩天的時光,快樂而短暫。團友們意猶未盡地踏上歸途,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下一次“河博之旅”的期許。河北博物院劉棟副院長全程參與了本次活動,他誠懇表達了兩點“希望”:希望大家多發美圖美文,宣傳河北,宣傳蔚縣,宣傳南柏山村;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河博之旅”。對於“河博之旅”後續發展有什麼建議,工作中有哪些不周之處,都歡迎及時指出,以便於我們進一步完善工作,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