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校被欺負,長沙一媽媽積怨已久,衝進學校掌摑欺負孩子的男同學,你怎麼看?

我是三國迷675218


校園暴力是如何發生的?難道是一步到位的?肯定不是的!都是一步一步發展的

《14歲初中生被5名同學打死》

4月23日下午,甘肅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二年級學生張某遭到同校5名學生毆打,送醫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張某父親介紹,孩子是走讀生,之前並未聽過說他和同學有矛盾。4月30日,隴西縣公安局通報稱,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控制並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我沒有走錯片場,回答也沒有跑偏

說上面那個新聞是什麼意思?

是想說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事情還在萌芽的時期就要遏制住

如果不提前好好教育…那麼以後發生什麼誰會知道?

如果那5個學生在以前被家長好好的教育

那麼這件事情還會發生嗎?

女孩的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的確是欠妥當

畢竟對方“只是一個孩子”

但男方孩子的家長的教育方式更值得商榷!

我想問一下?

這男孩的家長對小孩子進行了怎麼的教育?

如果真的進行了教育怎麼還能發生24日這件事?

這肯定不是第一次發生!

那麼?請問這位男孩子的家長你到底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而且男女之分難道不應該是從小就教育的嗎?女孩子的母親教育自己孩子“保護自己從身體開始”有問題嗎?

都是還是孩子?抱一下無所謂?

抱完這次、抱下次

只要是小孩子就可以隨便抱唄?

小男孩抱小女孩沒事唄?

“小孩子真的不懂男女區別嗎?”

這是真的嗎?即使不懂男女區別,但家長在教育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提醒小男孩不要隨便摟抱小女孩??

而且在別人家長反應之後,是不是應該制止這種行為,並保證以後再不能這樣做了?

而且那我怎麼記得看過新聞《3歲男孩去女澡堂被禁止》

既然小孩什麼都不懂

那麼就不應該禁止小男孩跟母親去女澡堂對不?

既然7歲小男孩都什麼不懂

那麼規定就是不合理的!

(這是歪理邪說)


阿阿阿杰


我詳細瞭解了事情的整個經過,針對家長介入孩子的矛盾糾紛,我做如下分析,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家長諒解。

一、事情經過

小女孩一年級,在排隊放學的時候,同班一個小男孩拉扯小女孩胳膊,女孩掙扎反抗,結果手碰到了小男孩的臉。小男孩惱羞成怒,對小女孩子進行攻擊,結果把小女孩子臉上撓破好幾處。小女孩到小飯桌後,被那裡的老師發現孩子臉上有傷,當即給孩子媽媽打電話,告知情況。小女孩媽媽得知情況後迅速聯繫小男孩的父親,小男孩的父親做了道歉,並同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但是兩小時後,小女孩的媽媽到學校把小男孩子打了。

二、事件分析

1、看事發過程中小女孩的行為。從瞭解的情況來看,被撓傷小女孩不止一次被小男孩糾纏,而小女孩子的媽媽也曾教育過女兒,不允許男孩子碰觸她的身體,因此,對於小女孩來說,保護自己是正確的。雖然在拒絕被糾纏的過程中碰觸到小男孩的臉,但是事出有因,小女孩子一點問題都沒有。其後,小女孩受到小男孩的攻擊並給予反擊,這也是合理保護自己,並無過錯。

2、看當事小男孩的行為。一年級兒童,尤其對於男孩來說,其行為仍然有幼兒的很多特點,如出於嬉戲玩耍的目的,不管對男同學還是女同學生都隨意生拉硬扯,這種行為涉及到認知分辨力的不足。在沒有得到父母合理管教的情況下,這種行為會變為下意識的壞習慣。因此,對於這個小男孩的不當行為,他自身分辨力不足的情況下所犯錯,應該受到點懲罰,這次不挨女孩母親打,今後還會受到其他同學家長打,如果僅靠父母的有限說教起不到教育作用。

3、看當事男孩父親的行為。儘管向小女孩的母親做了誠懇的道歉,也承諾要帶小女孩子去醫院做檢查。但是對於兒子被打一事,身為父親應該理解小女孩媽媽的行為,如果真明事理應該感謝人家的果斷出手懲罰。事後,可以回家延伸教育和引導孩子,問問他這次長記性沒有?如果再不改掉隨便對別人動手動腳的壞毛病,以後還會有其他同學家長揍你,甚至比這次更狠。

4、看小女孩子媽媽的行為。出於母性對孩子的保護心理,出手教訓欺負自己女兒的孩子,這本屬於合理行為。可能會有不明真相的人對此持異議,如果你從家長的角度看問題,可能你就會理解小女孩媽媽的行為。在動手教訓了小男孩後,小女孩母親坦然承認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這說明她敢做敢當,沒有什麼不妥。

三、看青園小學負責人的表態

1、無人制止兩個一年級同學的撕打,還要說讓孩子自己來解決矛盾,純粹是胡說八道。一個搞教育的人,說出讓孩子自己來解決矛盾的話,明顯這是不負責的言論。對於一年級兒童,常見的認知分辨不足所導致的糾纏他人行為,如果老師們真負責的話,並且懂得兒童行為的特點,就應該做好管理工作,而不是麻木到現場沒有人管理,直到兩個孩子撕打到一起,小女孩臉上多處被抓傷,仍沒有老師做現場制止。

2、學校在自己的學生臉上被多處抓傷後竟然無人知曉,暴露出老師失責。學校一般都會在放學時,由各班班主任組織全班學生站隊,負隊列的紀律管理和秩序維護,可是事發這個班,當時發生兩學生打架現象,教師跑哪裡在去了?不在現場的老師去處理已經結束的事,不親眼所見,又如何理性處理同學打架事件?如果說這件事有人要承擔責任的話,那一定是班主任或學校相關責任人員來擔責。

3、從該學校管理情況來看,屬於管理鬆散,學生家長可以隨意進入校園內。事發後,小女孩子的母親進入校園,教訓了抓傷自己女兒的小男孩。僅這點就說明該校管理特別鬆散,這也就是遇上一個沒有人格畸形的家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樣的事例在國內不是沒有發生過,因為孩子在校遭受欺凌,家長到學校後把欺凌者打傷打殘甚至給弄死。想想這些,就感覺特別後怕,假如是反人類反社會的極端份子混進學校怎麼辦?誰來保護學生的生命安全?

結束語:通過家長進入學校教訓欺負自己孩子的事件,讓我們不能不聯繫很多。但是好在沒有造成更大的危害性後果,只是讓廣大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你不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從小學就開始行為自控力很差,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指不定哪天會幹出更可怕的事。到時家長不教育孩子的孩子,學校再推諉扯皮,受害的學生家長也絕不會饒過欺凌的學生,甚至會演變成兩個孩子家長之間的激烈矛盾與衝突。


寒石冷月


這是一件真事,有圖有真相:一年級一女生,某天在排隊放學時其胳膊被同班男同學拉扯,女孩極力反抗,由於慣性她的手扇到了小男孩的臉。小男孩估計是被打痛並惹怒了,進行了反擊——小女孩子臉上被撓破了好幾處。

老師發現女孩臉上的傷後當即給她媽打電話通報。小女孩媽媽得知情況後迅速聯繫小男孩的父親,小男孩的父親即刻道歉,並同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然而兩小時後,小女孩的媽媽卻親來學校掌摑了小男孩……

我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很欠妥,不夠冷靜,弄不好有理變成無理了。如果象題中描述的那樣“積怨已久”,更表明她以前沒積極與老師或欺負她女兒的男孩家長溝通。

現實生活中也偶爾會遇上這樣的事。正好前段時間也有兩件這樣的實事。某天中午午休時,剛好我路過,也是一家長怒氣衝衝走進初一某教室,揪出一位男生——然後大聲詰問他怎麼屢次欺負他兒子。我趕緊上前,基本弄清原委:學生張某生性膽小,經常被同學蔣某欺負,還發展到勒索。於是張爸爸就來學校直接找蔣某討說法,想教訓他幾下。

我立即安撫張爸爸,跟他說對不起,工作沒做到家,並保證這事一定會處理好,並示意學生去找班主任過來。眼看著張爸爸火氣消了一點,轉而委婉地說,直接去教室找學生不對,大家都這樣將不好收場——他也趕緊道歉,說實在是氣暈了,以後不會。

好在他也並沒胡打罵蔣某,只是叫他出來,正想著教訓,老師來了。這時班主任也來了,叫他到去房間消氣。

事後也批評過門衛,怎麼輕易把學生家長放進來了,沒見到他正在火頭上嗎?可問明情形,拉拉家常,消消他的火他。

還有另一件事,是一位親戚在朋友圈發的,與小學三年級學生打鬧有關。這下就是被找學生的家長有意見了。

雙方家長應互相理解,必須由班主任出面調停,家長自己私自來學校,直接到班裡找學生,這一定不妥。

瞧瞧,這還只是進教室找了一下孩子,還沒打人。如果碰上個不依不饒的家長,那事情該怎麼收場——本是小事一件,小孩間正常的打鬧。家長這樣一出面幫襯,碰到素質不高的,事件肯定會升級的。

而且,孩子能解決的問題,就由他們自己解決,或讓孩子告訴老師,由老師來處理。我小孩上前有時比我還有主見,其實從幼兒園到大學,有問題基本都他自己處置,我根本不會過問。

家長過問多了、替孩子出頭太過,往往只會幫倒忙。像那位姜媽媽,處理不當,她孩子或許自此心中會有優越感,媽媽會出面為我撐腰,如果本來性格就強勢,以後故事很可能會反轉——說重一點,許多校園欺凌事件,基本都是父母無形中慣出或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小事不能不讓我聯想到更多,家長真值得深思,平常的家庭教育都到位了嗎?家長都會用自己的“正能量行為”影響自己的孩子麼?如此,則孩子才能順利成人,健康成才。


種金易


看到這個問題,我馬上想起二十幾年前,我到學校掌摑欺負我女兒的男孩的事情。麥收時節,我和妻在地裡收麥子,女兒一瘸一拐的哭著來了,看著淚流滿面的女兒,我好心痛。女兒腿上有兩處淤青,是被男孩用腳踢的。我憤怒了。我放下手裡的活計,騎自行車帶女兒來到學校,衝進教室,讓女兒指認打她的男孩,不由分說,我把男孩從座位上拖下來,狠狠的照他屁股上打了兩巴掌,男孩沒哭,只是愣愣的看著我。在這期間,學校的老師沒有出現過。

我家和男孩是鄰村,都離學校一二百米,學校在兩村中間。最可氣的是,那小學校長,事後找到我,揚言報警。我當時果斷的說,你報警,我等著!我打了男孩,我去找他的父母說。我立馬跑到男孩家,把情況和男孩的父母說了,並要求各自管好自己的孩子。男孩的家長,也很贊同。我承認自己有點衝動,但看到女兒身上的傷,誰會沒有護犢之情?

由於我們家長溝通及時,沒有使矛盾升級。孩子們在各自家長的管教下,再無此類事件發生。

但學校,在整件事情的處理上,推諉責任,不作為,甚至有推波助瀾之嫌。小孩上學期間,有打架鬥毆,老師不管不問,不及時制止,任由學生哭著離校,老師和學校就沒有責任?

回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都是盡心盡責,學生打架老師會不知道,那真是天下奇聞。

我不知道,現在學校和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能做些什麼?我們把孩子交給學校,學校就負有教育管理的責任,學生沒了都不知道,我們還要學校幹什麼。


青龍湖畔大安丘


我孫女上幼兒園小班,一小男孩經常打她,有一次臉上抓破半個月都沒好,又抓了二道新口子,比之前的輕點,兩天後幼兒園開家長會,我叫媳婦不去我去,我心裡有怨氣想會會男孩家,那天打聽到了那位是男孩子他媽,會快結束了時我去問他媽情況說看舊傷沒好,新傷又來了,你要管管你哇,那女人一句道欠的話都沒有,還說那裡那裡有傷。媽呀我當時爆發了指著那女的鼻子亂罵,還叫全部家長看我孫女傷,後面有家長髮話了說他哇打了好幾個女孩,阿姨今天你總算給我們出了口氣,罵到那女的兒子下學期都臉來那幼兒園直接轉別處上學了,後面再也沒人打我孫女了。


56789004


孩子之間無小事,老師和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事情是這樣的:

4月24日中午,天心區青園小學正值放學的時間,1年級某班的班主任正在組織孩子們排隊放學,可就在這時,7歲男孩小楊與同班的女同學涵涵發生了矛盾,兩人打鬧了起來。

小男孩小楊一下子抓住了小女孩涵涵的手臂,涵涵比較牴觸,就揚手抵抗,不小心碰到了小男孩的臉,小男孩也被惹毛了,上去就抓傷了涵涵的臉,涵涵吃吃小飯桌,小飯桌的阿姨看到涵涵臉上臉上有傷,於是打電話給涵涵媽媽,涵涵媽媽在群裡質問小男孩家長,小男孩家長道歉,兩個小時以後,涵涵媽媽進入學校,打了小男孩。

小楊爸爸訴說經過。涵涵媽媽知道後,在群裡當面質問小楊家長。

下午涵涵媽媽跑到學校打了小楊一巴掌。涵涵媽媽態度坦然,甚至沒有道歉的意思。

<strong>警方已經介入,還在協調之中。

觀點:

作為老師,我反對涵涵媽媽的這種做法,絕對不應該跑到學校裡來打孩子,這無形中就把學校拉進了糾紛之中,學校的安保出現了問題,怎麼就允許一個怒氣衝衝的媽媽進入了校園,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所以,這所學校難脫干係,小楊的爸爸不應該僅僅找涵涵的媽媽的,孩子在學校裡被打,應該首先要找的是這所學校,為什麼保證不了孩子的安全,為什麼允許閒人進入,學校的門衛是有問題的。

對於外人進入學校這件事情,一定要嚴把入門關,這一點我所在的學校教訓深刻,前幾年吧,那個時候,校園傷害案件還幾乎沒有,學校的門衛查的也不是很嚴,一個孩子的爸爸在外面有一個情婦,這個情婦想和這男的結婚,但遭到拒絕,氣憤難耐,誓言讓這個男的痛苦一輩子,於是就在一箇中午孩子們上學的時候,混進了學校,將孩子截住,殘忍殺害,我親眼見過那個現場,血腥到好幾天都吃不下飯。從此以後,對於學校的保衛相當嚴格,出入必須登記,外人想進入學校,必須由要找的人打電話給門衛證明,否則一律不能進入學校。

所以,涵涵媽媽能夠進入學校,並且能夠找到班裡,首先是學校管理不嚴格造成。

作為教師,一直強調孩子之間在學校裡鬧矛盾,必須首先告訴班主任,由班主任協調處理。孩子之間鬧矛盾的事情在所難免,家長不應該採取過激的行為,過激行為必然付出代價。

前段時間,溫州的一位父親,因為自己的女兒在學校裡被人欺負,儘管對方已經道歉,但這位父親仍然怒氣難消,進校將欺負女兒的小男孩殺死。

痛定思痛,班主任在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處理不當,或者總認為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大題小錯。那麼很可能就埋下了隱患,在這一點上,班主任一定要有所擔當。不要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敷衍了事的態度。

溫州殺人事件,之前那位很偏執的父親曾經要求欺負女兒的男孩在班裡當面給女兒道歉,男孩父母也答應了,但遭到了班主任的否決,班主任不允許小男孩道歉,認為這僅僅是小事一樁,在班裡當眾道歉就小題大做了。如果班主任在日常和家長的接觸當中,認識到那位父親的行為有些偏執,或者發生以後主動出面調解。我想也不會出現那位父親進校殺人事件。

這件事情,也反應了班主任行動的遲緩,我認為如果班主任有足夠的敏感,也一定能夠避免,因為涵涵媽媽已經在班級群裡憤怒地指責,並且揚言要報復孩子,班主任應該主動聯繫涵涵媽媽,約談對方,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想作為這位媽媽也肯定會給班主任一個面子。很可惜,班主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導致這件事情發生。

孩子之間鬧矛盾在所難免,磕磕碰碰的事情經常發生。作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我一般是這樣處理這種糾紛的:

1.擱置對錯,家長一定要表現出你的態度和高姿態。一旦糾紛中有人受傷,家長首先不要爭論對錯,爭論對錯無異於雪上加霜,小孩子之間主管惡意的可能性不大,打打鬧鬧正常,如果對方受傷,自己一定要拿出積極的態度,表現出高姿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盡最大可能地彌補自己的孩子的過失,盡最大可能地撫慰家長的情緒。曾經,我們班一個孩子在和另一個孩子中打鬧,那個孩子摔倒,磕破了額頭,通知家長,家長馬上送到醫院,做檢查包紮,花了上千元,家長考慮到孩子衣服已經很髒,額頭上包著紗布,怕曬,還給孩子買了一身衣服和一頂帽子。對方家長儘管很心疼,但一直表現的很平和大度。

2.當面道歉。對於孩子之間的糾紛,老師家長都務必重視,一旦有人受傷,自己必須當面向對方家長賠禮道歉,慰問。昨天,我班的一個孩子在做操的時候,勒了一個孩子的脖子一下,孩子感覺到有些疼痛,呼吸不上來,我通知家長將孩子接走,我感覺到問題不是很大,脖子沒有見紅,喉嚨也未見異常,就沒有那個孩子的家長。但那個孩子的家長從別的孩子口中得知情況,主動的聯繫到受傷孩子家長,親自登門拜訪,這家長的態度,對方家長怎麼能夠生氣,遷怒於孩子。

3.將心比心,提高對孩子之間糾紛的認識。有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打打鬧鬧正常,父母用不著大驚小孩。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小心弄傷了別人家孩子,還總是強調自己的理由。對於這一點,我不止一次在家長會上強調,一定要對孩子之間的糾紛重視起來,將心比心,如果受傷的是自己的孩子,你還說的那麼雲淡風輕嗎?家長普遍都比較看重同學之間發生糾紛的情況,一旦發生糾紛,拿出十二分的誠意,所以,家長之間很和諧,沒有出現因為孩子而鬧得不愉快的情況。


單純作為家長來說,我很佩服這位媽媽,為了女兒也真是拼了,面對將要到來的處罰,坦然面對。願意承擔所有的責任。每一對母女真是生死之交呀!

一個教育的行者,關注我,距離教育真相更近!


寐語小築


事情經過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年級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搞小矛盾,兩個孩子掐起來,雙方家長到場後進行了處理,之後女孩媽媽到校打了小男孩。乍一聽,好像小女孩媽媽有點蠻橫,其實不然,這個小男孩已不是第一次欺負小女孩了,而是多次欺負她。

對於這個事件,我的觀點就是:女孩媽媽打了男孩的同時,既打了學校,也打了男孩的爸爸。

首先說學校的態度。學校負責人在談起兩個孩子的矛盾時,說自己提倡孩子間的矛盾由他們自己來解決,如果這樣的觀點放在中學的孩子身上,或許還有點道理,一個才上一年級的孩子,連基本的是非都不明白,你讓他們之間怎麼解決呢?他們自己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再糾纏在一起打一頓,所以說,這種置之不理的處理方式就是極其錯誤的。如果學校的老師當時能夠在第一時間教導小男孩,我想小男孩也不會在以後經常性的欺負小女孩。

其次是男孩家長態度。男孩家長明知道自己的孩子總是欺負小女孩,但他並沒有當回事,也沒有及時的管教自己的孩子,當你不願意管教的時候,那麼就會有人幫你管教。你今天不管教,那麼未來孩子到社會之後也會有人幫你管教。 我認為這個女孩的媽媽做的沒有問題,但凡老師和男孩家長盡一點責任,我想也不至於讓女孩媽媽情急之下無奈出手。


元芳有看法


看到這則新聞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情。



那是我剛上班不久,中午站隊放學回家的時候。一名淘氣的男生可能不小心,踩了女生的腳。女生可能說了男生幾句,男生從後面踢了他幾下。當時可能我沒注意女生也沒有向我報告。女生就回家告訴了自己的奶奶,被同班的男生欺負了。這位奶奶可能覺得自己的孫女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氣不打一處來,在中午上學的路上將這個男生打了幾個耳光。然後下午到校的時候。直接找到了我要解決這件事。

我叫來當事的男生,發現孩子半邊臉上有幾道明顯的紅印。瞭解到事情來龍去脈之後。我對這位孩子家長說,這個問題你自己已經解決了,不需要我來解決,你可以回家了。要我來解決這件事很簡單,把男孩兒的家長找來,把你打的那幾耳光還回去。

家長覺得我年輕氣盛,說話有點兒不講理,直接去找校長了。好在我們的領導明辨是非,沒有受家長的大吵大鬧的影響, 跟這位學生的奶奶說了很多大道理,也給她舉了不少事例。

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讓我跟學生家長說幾句好話, 我對自己年輕氣盛,可能在言語上對學生家長有所冒犯, 表示道歉。 他也覺得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做的不夠欠妥,不應該對對方的小孩兒大打出手。既然找到學校就是來解決問題,所以事後呢,我也叫了。男孩兒的家長一起來,雙方很友好地將這個問題解決了。時候我也做了自我反思,覺得。有時候說話太直接,有點傷人,以後再說話上講究方式方法,容易讓人接受,少一些年輕氣盛。



孩子受委屈,家長怎麼辦?

孩子們在校園裡生活學習,我覺得是一種緣分,可能是幾百年修來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們之間難免會發生磕磕絆絆,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拳我一腳的事情。我們成人之間,在好的親兄弟姐妹也有產生矛盾的時候。在學校裡面,你去認真觀察會發現,兩個孩子這個課間吵的面紅耳赤,可能互不相讓,感覺老死不相往來,其實到了下個課間又好的跟一個人似的。

我們的家長應該對孩子們之間的一些小糾紛,小矛盾。要正確對待,不要一時衝動,為孩子打抱不平,那孩子有不明事理,難斷是非的時候,作為家長也跟孩子一樣,我覺得你這樣的家長做的不稱職。冤冤相報,以後孩子在班上還跟其他同學怎麼相處?還如何跟其他學生做朋友。為什麼要把自己有理的事情變成無理了。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欺負和傷害,學校肯定會負責任,有合適的解決方法。我們家長對處理決定,覺得不滿意或者是有些不合理,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門反應,甚至最後可以拿起法律武,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都是未嘗不可的事情。

為什麼?給孩子做這樣的榜樣呢,讓孩子覺得反正誰欺負我,我爸來,我媽來會為我打抱不平的。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後果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本來那個男孩兒的家長就本著解決問題,向對方誠懇的道歉,以及去醫院檢查,檢查一下孩子抓傷的情況,我覺得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完全讓人覺得家長的態度不錯。我們的受害方為什麼不依不饒,非得以牙還牙,以暴制暴呢?其實我覺得這位家長報了仇,卻輸掉了人品。與人交往。相互理解,相互謙讓的品質,不能得理不饒人,也有時候我們知道該饒人處且饒人。作為成年人對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兒大打出手,弄到派出所也去調查。把一件自己有理的事情變成了無理,讓人覺得好像這種家長的素質,實在不敢恭維。

學校門禁制度存在安全隱患



我看了相關報道,學校負責人對媒體講,倡導孩子們自己處理一些糾紛。我想問這位負責人,兩個一年級學生之間產生了一些小摩擦,小糾紛能自己處理嗎?如果都達到了自己處理的程度,還需要老師去教育還是需要孩子去回家告訴家長。還有後面這些一切的事情發生。

這位負責人更多的是想推脫學校在這件事情上的責任。我從一個教師的角度和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所學校的門禁制度是存在嚴重的疏漏。因為從前些年的校園防爆事件以及校園砍殺事件之後。從國家教育部到地方各級政府對校園安全工作都高度重視,多次發文件要求,要重視校園安全,校園安全的第一個屏障就是門禁制度,嚴禁外來人員隨意進入校園。這位家長是如何進入的,做了登記沒有?跟門衛怎麼說的?直接進教室對孩子採取了一些不正當的措施。

之前,我所在地區的學校也發生過兩個小孩兒之間的矛盾。受害方是一個單親家庭,孩子孩子家長覺得孩子很委屈,所以利用中午上學時學生入校的空檔,隨孩子一起走進了校園。門衛沒有做任何登記和詢問。家長進了教室之後,對欺負他孩子,另外一名學生大打出手,導致孩子身體受傷住院治療。從那以後,所有的中小學幼兒園,老師接待家長,交流孩子有關事宜,一律在門衛室單獨會見,不得進入辦公區,教學區。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所小學,是否在自己的門禁制度上也該進行反思,幸虧這位家長進入校園,是想解決自己的小矛盾,小糾紛。有目的、有對象,對其他人沒有任何傷害。想想想也後怕,如果這樣的漏洞繼續存在,有對社會不滿的危險分子或者精神異常的人,藉機也可以混入學校,後果不堪設想。這樣的責任,這樣的後果,我們所有人是承擔不起的。



事發學校的領導們,安全工作警鐘長鳴,切不教師家可一時疏忽大意釀成釀成慘劇。學校要加強自己的門禁,來保護下做好校園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讓家長放心!


匯智坊


我的觀點很簡單,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你不管,那麼自然就有人替你管,這也是在挽救你家孩子,要不以後還不得殺人放火槍斃呀,要是弒父弒母,別人沒人管,要是害到別人就事大了。

看新聞,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媒體報道,小女孩一年級,在排隊放學的時候,同班一個小男孩拉扯小女孩胳膊,女孩掙扎反抗,結果手碰到了小男孩的臉。小男孩惱羞成怒,對小女孩子進行攻擊,結果把小女孩子臉上撓破好幾處。

小女孩到小飯桌後,被那裡的老師發現孩子臉上有傷,當即給孩子媽媽打電話,告知情況。小女孩媽媽得知情況後迅速聯繫小男孩的父親,小男孩的父親做了道歉,並同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但是兩小時後,小女孩的媽媽到學校把小男孩子打了。

理論上,大人打孩子是錯誤的,但是,當自家孩子欺負,有些孩子就是該打,本來大人不該打別人家孩子,本來應該自己家打自己家孩子,但是當自己的孩子短教育的時候,那麼,只能由別人替他教育了。

這個男孩的父親向女孩道歉,這個態度還不錯,但是有些事,不能欺負完人之後,一個道歉就沒事了?如果平時多教育,孩子又怎麼可能欺負人和被打呢?

女孩媽媽打人,理論上是要拘留的,但是我覺得打人是有理由的,儘管錯,但是可以理解,所以女孩也受傷,男孩也被打,這樣就扯平了,所以現在雙方可以坐下來和談了,當然女方媽媽一定要給男孩道歉,這樣就平衡了。


韓東言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小孩子上了一年級,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必須由老師負責解決,我有個二胎男孩,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就給老師交代過,孩子到學校是來接受教育的,學校發生的任何事情由老師解決,不要動不動就找家長,今年十二歲,小學馬上畢業,比一般的孩子都調皮,記得老師給我打過一次電話,被我說了一頓,從此以後再再也沒找過我們家長了,老師有老師的責任,家長有家長的義務,我曾對老師講過,小孩子不寫家庭作業、千萬別找我家長,這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你們老師的問題,老師也怕我了,我不要兒子成績有多好,但必須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主要責任是老師而不是家長、千萬別把責任推給家長,這是我最反感的,一個家長肯定不會教自己的小孩壞的東西(但也可能不會很正確),但孩子上學就是為了接受教育,學校就應該做好小孩子“德、智、體”全面教育的工作,像這件事情,如果是孩子們的家長,我只會找老師,如果我的孩子在上學時候被打(無論是誰打的,我只會找老師,決不會找別人,老師打的,只要沒打成骨折,我決對不會追究,)別說了,一個世代受的教育不同,觀念就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就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