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從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學世界裡探索……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這是一位清矍儒雅的耄耋老人,今年88歲的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對化學世界的漫長探索,不斷地攀登分子篩與多孔材料領域的高峰,將我國無機合成化學推向國際前列。這位老人,就是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如人。

日前,在徐院士的家鄉上虞下管鎮,記者與專程赴家鄉參加節會的徐老有了一面之緣。老人有科學家的嚴謹睿智、師長般的語重心長、又有慈父般的溫暖平和、孩童般的純淨透徹,儘管交流短促,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上虞下管人。國際著名的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學家、我國無機合成化學學科的創建者與奠基人、水熱合成化學的開拓者。曾任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現代無機合成化學”學科的科學體系,4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3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先後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化學獎、吉林大學終身成就獎、首屆中國分子篩終身成就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模範教師”稱號等,為我國分子篩多孔材料領域和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50餘篇,出版了16部學術專著。

1

經歷顛沛流離的求學生活

科學點亮了他的精神世界

徐如人出身名門,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當過教員,辦過學校,早年留學日本。父親抗戰期間任浙江省國民黨省黨部書記長,母親曾執教於浙江省立高級助產學校並擔任過校長。抗戰爆發後,5歲的徐如人與2歲的弟弟隨父母從家鄉上虞下管輾轉浙西南山區。抗戰8年,他的童年生活、啟蒙教育都是在顛沛流離的戰亂中度過的。

15歲時,父親去世,兩年後,身為國民黨首屆民選立法委員的母親受當時環境所迫,不得不跟隨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面對骨肉親情的取捨和未卜的人生前途,徐如人和弟弟選擇留了下來。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上世紀50年代與弟弟合影

在那段兄弟倆相依為命的歲月裡,是科學開啟了他人生中的另一扇門,讓無助的他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1949年,徐如人考取復旦大學化學系,一年後轉到上海交大化學系就讀。“求學生活不易,沒有經濟來源,我就靠自己做家庭教師、打零工,勤工儉學,維持學業。”談到那段艱苦的求學經歷,徐老顯得很平靜,科學就像黑夜裡的一束光,點亮了他的精神世界,而磨礪讓他愈加堅韌,愈加珍惜學習生活的來之不易。

1952年,他聽從祖國召喚,提前畢業投身工作。彼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國家急需各類人才。“我們那一屆學生,大學才讀了5個學期,所以基礎並不紮實,我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我後來拼命地學習,十倍百倍地努力,要將失去的知識補回來。”徐老謙遜地說。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在德國漢堡大學與W.Baclor博士做實驗

文革期間,徐如人遭到迫害,其家人也遭遇了不公正待遇。回首人生中損失的最寶貴的10年,他痛苦過、心焦過。但家國破碎的傷痛,文革中迫害的痛苦,都沒有讓他喪失信心,反而使他在後面的幾十年裡更加努力。他說,“個人的苦難不算什麼,要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做力所能及的貢獻,那才是作為科學家的使命。”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與英國皇家研究院院長在一起交流

2

參與創建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把一生奉獻給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

1952年,20歲的徐如人滿懷對新中國那份熱烈而澎湃的愛,年輕的心做出了不二選擇:到東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一年的10月,他與其他大學生共1800人,乘坐由上海開往瀋陽的列車,從長春站下車,奔赴東北各地支援祖國建設。

“我坐了兩天一夜的火車,然後又轉乘馬車,一路向北,來到吉林大學的前身——東北人民大學。從此,就是一生。”在東北,一待就是67年,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在遙遠的他鄉,譜寫了一位科學家關乎信念、堅守、奉獻的動人樂章。

從大上海到大東北,從溫暖優越的南方到天寒地凍的北方,需要一種義無反顧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陌生的環境、迥然不同的飲食習慣、特殊的寒冷天氣以及水土不服……初到東北,他不僅要承受艱苦的工作環境所帶來的挑戰,更需要承受大自然對生命的考驗。但當想到支援國家建設的崇高事業,他的心中便充滿了豪邁之情。很多從南方來的學生,最後由於地域、氣候等原因都陸續離開了,他卻選擇堅守了下來,這一守就守到現在。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建系之初學生用木板條拼成的實驗臺、用墨水瓶做實驗

在老一輩化學家唐敖慶和關實之等人的直接指導下,徐如人參與了東北人民大學化學系的創建工作。

化學系的條件十分艱苦,什麼都是從零開始。“我們清理出地下室做實驗室,用木板拼起來搭建實驗臺,廢舊墨水瓶加入酒精改做成酒精燈,沒有自來水就一桶桶去拎……化學系首屆學生的第一堂實驗課就是這樣開課的。”60多年前的那段經歷,彷彿就在眼前,徐老十分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們沒有自己的教材,到東北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俄文,學習他們的化學課程、教學大綱。那時候,我每天學100個俄語單詞,拼命地學,拼命地背,一個月後,就開始翻譯俄文教材,自己備課編教材了。”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80年代,徐如人在指導研究生做實驗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80年代,徐如人在指導青年教師研究工作

第二年,21歲的徐如人站上了化學系的講臺。“首次上臺,面對臺下150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生怕自己講不出來。”徐老實話實說。建系初期,他先後承擔十幾門課,沒有教材,就自己編寫。為了達到最好的課堂效果,每一堂課都經過精心準備,並融入個性化設計,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弄懂弄通。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在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創建六十年紀念大會上被授予“桃李滿園”牌匾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從吉林大學首開我國無機合成化學課程、建立無機合成化學博士點,到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吉大成立首個無機化學重點學科、建立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當年建系時不足百人到如今桃李天下,化學學科成功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徐如人參與創建並見證了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從教66年,直到去年退休,他為國家培養出了一大批科學家和優秀專業人才,其中,已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就有3位。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徐如人、龐文琴與關實之(中)教授合影

也是在吉林大學,徐如人遇到了一生的摯愛——我國著名化學家、無機化學重點學科主要帶頭人之一、吉大無機化學方向基礎與專業課程和科研工作的創始人之一龐文琴,共同的興趣和研究將兩人彼此吸引,相濡以沫64年。2016年,徐如人將自己與妻子、孩子所作的26部專著全部捐獻給了學校。2017年,吉林大學70年校慶之際,他又捐款500萬元,設立徐如人、龐文琴教育基金。他捐出的不僅僅是夫妻倆一生的積蓄,更是作為科學家的“無我”的崇高情懷。而他卻說:“我只是憑自己的良心做事,這也是一個老教師應該做的事。”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徐如人一家向學校捐贈著作儀式

“科學家一是做科研,二是要培養人。”徐老說,“我這輩子最高興的是我的學生很出色。他們出國深造後,沒有一個不回國的。回國,就是為了報效祖國。”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2018感動吉林年度人物

3

執著於化學世界的漫長探索

不斷攀登分子篩與多孔材料領域高峰

每週一上午,88歲的徐如人總會準時出現在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他緩步走進實驗室,步伐雖慢但卻踏實。他與往常一樣,與學生們深入交流,每次談到學術問題,馬上就變得精神抖擻,充滿激情,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科學的熱愛。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2000年徐如人與愛人龐文琴受聘浙大兼職教授

對於科研,他有一種勇於碰硬的拼勁。他認為做科研就要瞄準兩個方向,一是前沿科技,另一個就是國家需要。20世紀80年代,我國石油工業等多個領域發展所需的分子篩催化劑大量依靠進口,於是,他將分子篩確立為自己研究的方向,從此,將生命和科學連在一起,在這個工業催化材料的基礎研究領域,開始了40餘年的漫長探索。

在科學麵前,他是忘我的。在分子篩的世界裡,他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往往一頭扎進實驗室,一待就是半夜,餓了,把玉米餅在石棉網上烘烤一下充飢;渴了,隨手拿起水杯喝上一口。他自己也說:“70歲以前,我很少在晚上12點前離開實驗室。”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2001年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經過多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徐如人與他的團隊取得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率先開發出近20種含傳統分子篩骨架元素Si,Al,P等以外的其他雜原子分子篩,用以研發雜原子分子篩催化。後以“Beta沸石晶化與新合成路線”“NH4Y的直接合成”等課題獲得專利授權,支撐了當時我國石油加工工業的興起。此後,又在國際上率先合成出四大類八個系列新型微孔晶體,極大地推動了國際多孔材料科學的發展,成為引領分子篩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之後,他的團隊又開發了具有特定孔道結構的計算機方法和軟件,可以定向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大孔、交叉孔道以及手性孔道的分子篩結構,預測了上百萬種結構合理的假想分子篩,建立了假想結構數據庫……

如今,他又矢志創立新興學科——凝聚態化學,向化學未知領域發起探索。去年,他在《國家科學評論》中發表《凝聚態化學:從無機材料到生物體》一文,認為:人類已創造出上億種的化學物種與物相,在所有天然的和合成的無生命的材料以及在活的生物體中推動生物進程的生物材料,大都是具有多層次結構的凝聚態物質,是凝聚態化學的研究對象。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耄耋之年的他,又將寫書作為日常工作,每天筆耕不輟。他說,“我的時間不多了,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寫書,要為科研留下一些有用的東西。”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徐如人論著合集

4

少小離家老大回

家鄉一直是魂牽夢縈的地方

4月25日,徐如人輾轉5個小時,從長春專程趕赴下管,他推掉了杭州的會議,只為赴家鄉的櫻桃節之約。“我這是第三次來下管,第一次是2011年,第二次是2017年,每次來,都感到家鄉的變化很大。”

“我的家鄉在上虞下管,我一直未曾離開。”家鄉始終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在下管,徐院士興致勃勃地與他的學生們一起,摘高山櫻桃、考察五彩米基地、體驗山區民宿、品嚐農家特色菜。這位88歲的老人被滿滿的親情包圍,彷彿回到了童年,笑得像孩子一樣的燦爛純真,眉角眼梢全是興奮和喜悅。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與下管鄉親聊天

小時候離開家鄉還太小,家鄉的印象很模糊,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鄉在心頭的分量越來越重。“這次接到家鄉的邀請,徐老激動了好幾天,儘管身體不適,仍早早地做好了回鄉的準備。他說:‘我要積攢力量,回家看看。’”陪同徐老一起前來的吉林大學教授閆文付說。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與學生、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于吉紅(左一)在下管鎮

儘管遠在東北,但徐老的心裡始終有個願望,就是能為家鄉做點什麼。聽說櫻桃的保鮮難題難以解決,他立即電話他的學生,要研究櫻桃的保鮮難題,延長櫻桃保鮮期,增加附加值,推動農業增收,農民致富。化工是上虞的特色產業,而他從事的又是與化學有關的科研與教學,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對家鄉的發展有用,這或許正是他帶學生們一起回家鄉的用意所在。

短短兩天的行程,讓他意猶未盡。他遺憾地說:“可惜我愛人不在了,她如果還在,我們在這裡安度晚年,該多好。”臨走時,徐老約定,今年10月,還要再回家鄉。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在家鄉上虞下管櫻桃林

來源:上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平、陳黎超、景彬

@上虞發佈 2019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乡贤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上虞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徐如人,一生都在化学世界里探索……

上虞歡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