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讓社會參與進來,王家辿村的扶貧方法值得推廣


這個小山村叫王家辿,位於鶴壁市西部山區的姬家山鄉,是一個位於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2013年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國家旅遊局、財政部聯合公佈為“中國傳統村落”。

村歷史悠久,據村中老人介紹,王家辿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由於地處深山區,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被定為貧困村。正是它的貧困和交通的不便,使村中很多老房子和一些農耕農具得到保留。為使該村能脫貧致富,當地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項目,並且把旅遊扶貧做為重點工作來抓。於是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王家辿把一些空閒的老房子進行修繕,成立了農耕文化博物館。

農耕文化博物館所用的房屋是村民,會產生一些費用,雖然很低,但畢竟院落有好幾個,合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由於沒有資金的支持,扶貧工作隊的張璐就在網上發佈了一條消息,招募王家辿農耕文化博物館“粗布工坊”、“農耕農具”和“五穀糧菽”主題館的“館主”。目的是發動社會人,每人出資500元,與嬰心一起成為主題館的館主,共同愛護它,為它解決2019至2020年間的3000元房租。有空的時候走進它,適當照顧它。


原計劃招募6位,沒想到,兩天之內,有18位愛心人士報名,籌措資金9000元。一下子解決了三年的房屋使用費用。可能是大家覺得嬰心這麼幾年堅持不懈為王家辿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被感染,被打動,體憐扶貧工作的不易吧。於是,在王家辿粗布工坊前,在村兩委、駐村隊員及各位館主的見證下,“館主”們挨個兒在協議上簽字。

簽約儀式後,作為獻藝“館主”團隊,莫奈花園、辣媽圈等十多位花藝師一起,結合“農耕農具”、“五穀糧菽”主題館實際,取材香椿枝葉、山野花草以及提前備好的花材等,對這些場館進行了簡單而認真的農耕花藝小活動。很快,土土的農耕館,在花藝師的創作下,有了形,有了靈氣,有了被人關愛的溫暖氣息。看它時,令人更愛了。看到這些不多見的農耕農具,這些花藝師們以農具做為背景,拍了一張酷酷的照片。

待山野裡的花們草們盛發,農田裡的小麥、穀子、玉米、棉花、柿子、核桃、花椒等等輪番登場,到那時,各類農耕展品,在傳統農器具裡,以花藝的形式出現,那種效果會是怎麼樣的美好。經過條簽約的這些“館主”們,馬上投入的工作中去了,將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真的像主人一樣啊!


這些花藝師們就是厲害,隨便一些不起眼的東西,到了她們手裡,立馬有了價值,有了發揮作用的地方。

被評為河南好人的淇縣大石巖村第一書記徐光正好來王家辿參觀,與王家辿村的河南好人村醫杜文先遇上,兩個好人互相握手。

這些城裡的姑娘們到了山裡,被山裡的美景吸引住了,完成任務後,不忘拍一個抖音美一下。扶貧不分形式,只要你能走進來,哪怕只是一點小小貢獻,也是對扶貧工作的支持!@頭條三農 @字節跳動扶貧 #扶貧達人在行動# #我鏡頭下的春天# #青雲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