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美容店,牽出一家族式跨國犯罪團伙

一家小小美容店被查獲,牽出一家族式跨國犯罪團伙。今天上午,省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一批懲治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其中,一個以主要犯罪嫌疑人為中心,以其父母、男友為重要成員的家族式跨國犯罪團伙,被雨花臺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以犯有銷售假藥罪分別獲刑十三年至三年不等。

“此案的一大亮點是,嚴格按照‘零口供’案件證據標準審查後,對身在國外的主犯作出了批准逮捕決定,從而將其成功引渡回國。”雨花臺區檢察院檢察長韓曉帆說。

小小美容店,牽出幕後跨國犯罪團伙

2016年7月,雨花臺檢方在辦理一起銷售假藥案時發現,犯罪嫌疑人經營了一家小美容店,併購買了來歷不明的肉毒素和玻尿酸為客戶注射。

此案涉案金額較小,案情也並不複雜,但檢察官敏銳地意識到,該案背後一定存在巨大的醫療美容黑色產業鏈。為此,檢方在依法將該店主提起公訴的同時,向公安機關提出建議:順藤摸瓜,將這條黑色產業鏈連根拔起。

警方隨即對該店主上游供貨商開展偵查。很快,由張娜等人組成的一家族式銷售假藥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2016年7月28日,警方對張娜等人銷售假藥案立案偵查。

家族式團隊犯罪:跨國多地遠程銷售

2016年7月以來,張娜通過微信發佈“Dermalax PLUS(德拉美斯)”、“Restylane Lidocaine(利多卡因)”、“BOTOX(保妥適)”等注射針劑以及其他藥品信息,並將這些藥品銷往全國各地。

為避免單個賬戶內交易數量過大從而被監管機關發現,具備較強反偵查意識的張娜安排其父母為其提供支付寶賬號,並借用親戚身份證辦理了大量銀行卡,以做銷售假藥的資金往來之用。

不僅如此,她還安排其男友在北京市郊區租用了一戶平房作為倉庫存放藥品和收發快遞。由此,一個以張娜為中心,以其父母、男友為重要成員,以大量的微信代理、下家外圍成員組成的以家族式犯罪團伙形成。

2017年2月,張娜發現有代理下家被調查後,立刻潛逃至韓國,並通過微信遠程遙控其父母和男友通過快遞的方式繼續銷售假藥。

同年4月,張娜父母和男友被抓獲歸案。公安機關在張娜男友租用的倉庫以及運貨的麵包車內、張娜母親住處均查獲大量尚未銷售的玻尿酸。

同年8月,張娜被韓國警方遣返回國,當即被抓獲歸案。

對其銷售的藥品來源,張娜等人拒絕交代。

2017年底,雨花臺檢方以銷售假藥罪對張娜等人依法提起公訴。

檢方認為,張娜等人銷售的藥品來源不明,且未獲得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文號,依法應按假藥論處,張娜等人涉嫌銷售假藥罪。

經查,張娜等人銷售假藥的金額為725萬餘元,尚未銷售的假藥價值34萬餘元。

提前介入:以同案犯“零口供”批准逮捕主犯

“此案的一大亮點是,由於主犯張娜身在國外,而到案的同案犯又拒不交代,我們嚴格按照‘零口供’案件證據標準,對全案做出審查後,對張娜作出了批准逮捕決定,從而將其成功引渡回國。”雨花臺區檢察院檢察長韓曉帆說。

他認為,不能及時處理主犯,這個犯罪團伙就不能被徹底剷除,就不能體現公平正義。雖然“零口供”辦案有難度,但只有將這條黑色產業鏈連根拔起,才能體現檢察機關的責任擔當,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由於本案是利用網絡銷售假藥,隱蔽性強、偵查難度大,檢察機關立即提前介入,就做好相關證據的收集固定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引導工作。同時,鑑於張娜父母歸案後拒不認罪,張娜男友也在被抓捕時刪除了和張娜的所有聊天記錄,在張娜未到案、同案犯不指認、關鍵聊天記錄被刪除的情況下,檢方需對批准逮捕張娜的證據進行嚴格審查,以儘快將其引渡回國。

“根據《中韓引渡條約》,引渡張娜的前提,必須要依法將其批捕。批捕張娜是將其成功引渡回國的前提。”韓曉帆告訴記者。

為此,雨花臺區檢察院成立了員額檢察官聯合辦案組,嚴格按照“零口供”案件的證據標準對全案進行審查,引導公安機關補充了大量證據、排除了所有合理懷疑。

最終,檢方將未到案的張娜與已到案的犯罪嫌疑人一同批准逮捕。

張娜到案後,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