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小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篱笆上。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第一天,这个小孩在篱笆上钉下了37根钉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孩每天钉在篱笆上的钉子数慢慢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这些钉子容易多了。于是,有一天,这个小孩再也不会失去耐心,乱发脾气了。

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告诉他,每当他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时,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小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篱笆前说:“你做的很好,我的孩子。但是你看看这些篱笆上的洞,这些篱笆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时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留下的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语言上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在生活中,每次当我们和别人吵架的时候,都会有人告诉我们:“没事,别往心里去,这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而已,都是为了你好。”很多事情,你觉得话说说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话,在别人心里的伤痛是一辈子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语言上的暴力。

身体上的伤害是有形的,语言上的伤害却是无形的。在婚姻里,夫妻吵架甚至离婚大部分都是因为言语上的原因。

那么,夫妻之间如何减少这样的语言暴力呢?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作者教给我们四个方法。可以减少夫妻之间吵架的几率,让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把此刻观察到的事情说出来。接着表达感受。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最后,期待对方采取什么行动,来满足我们。

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天,你在厨房准备晚餐。但是,你的老公却在客厅玩游戏。你觉得心里很气愤,为啥我这么忙,他不过来帮我。于是你就告诉你老公:“亲爱的,我这里需要你的帮助,你可以过来帮帮我吗?”

你看到老公玩游戏,就是观察。

你心里气愤,就是感受。

你想让你老公帮你,就是需要。

你告诉老公你需要他做什么,就是请求。

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楚的说出观察的结果。

但是我们往往会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因为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孔子有一次受困七天没有吃过米饭。一天,孔子的弟子颜回讨得一些米用来煮粥。在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来到厨房门口,看到颜回用手抓取锅里的饭吃。

过了一会,颜回请孔子去吃饭的时候,孔子把自己看到的告诉颜回。颜回告诉孔子,是因为当时看到有煤灰掉入锅中,他怕弄脏饭,于是就用手抓起来吃了。

如果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更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我们。因为,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所以当我们把观察到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带有绝对化的评论,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进行观察,然后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

第二个要素: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明白感受是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小丽总是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关心他,当我问她为什么的时候。她说:“每次下班回家后,老公都不帮忙做家务,总是看电视玩游戏,而我自己一个人在忙。”

小丽从来没有告诉自己的老公:“我很累,我想让你帮我一起做饭,这样我会觉得很开心。”

上面一段话是小丽的想法,而下面这段话才是小丽的感受,但是她却总是不说出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当我们和身边的人吵架的时候,总是因为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产生矛盾,对方可能还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

为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

通常我们总是会说“我觉得”,如果把这三个字换为“我认为”更能很好的表达感受。

举个例子:

我觉得你不在乎我。如果换个方式就是:我认为你不在乎我,因为你总是不陪我说话。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表达我们的感受。

只有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感受,别人才会知道我们需要什么。

第三个要素:需要

当我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需要什么。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我们回到之前小丽的事情上。小丽觉得自己的老公不关心自己,因为她觉得老公总是玩手机、看电视,不来一起帮她做饭。这是小丽的感受。

小丽想要自己的老公能够多帮帮自己,一起做做饭,能够体会到老公对自己的关心。而不是在那里玩手机、看电视。这是小丽的需要。

所以,当你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你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明白需要什么的时候,用语言说出来,就是你对别人的请求。

第四个要素:请求

请求就是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们不做什么,这样会让别人觉得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引起别人的反感。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妻子觉得丈夫总是忙着工作,忽略了家庭。她希望丈夫可以每周抽出时间来陪陪她和孩子。于是,一天,妻子对丈夫说:“你可以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吗?”结果过了一个星期,丈夫告诉妻子,他参加了一个篮球俱乐部。妻子非常生气,把丈夫责备了一顿。

妻子告诉丈夫不要做什么,但是却没有告诉丈夫具体需要做什么。结果因为丈夫的误解,导致妻子对丈夫的责骂。

有时候,当我们的请求别人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会生气,这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命令,而不是请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请求和命令的区别。

当你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去责备别人或者你想让别人心里内疚,这就是命令。

举个例子:

“语言暴力”导致关系破裂,“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处理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天妻子想要让丈夫陪她去看电影。丈夫告诉妻子,今天可能要加班,不能陪她去了。妻子就很生气的对丈夫说:“你就知道工作,难道工作比我重要吗!你要这样觉得,你还不如和工作结婚得了,要我这个妻子干嘛!”

妻子的这种做法就是命令。因为丈夫没有满足妻子的要求,妻子就开始指责丈夫的不对。

第二种情况:妻子直接挂了电话,丈夫就感觉妻子生气了,开始给妻子打电话,但是妻子一直不接,丈夫心里觉得难受。几个电话后,妻子发消息告诉丈夫:“如果你真的在乎我,就不会不陪我去看电影了。”

妻子的这种做法也是命令。妻子因为丈夫的不陪伴,于是生气,让丈夫心里觉得内疚。

所以,当我们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要语言委婉,不管别人有没有帮助我们,都不能对别人的做法有任何评论。学会尊重彼此

,双方才不会出现更多的矛盾。俗话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没有谁应该为谁做什么。

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相信只要学习,就能够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减少矛盾的产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直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要因为一时的嘴快,对别人造成一生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