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楚漢之爭最終以楚霸王項羽敗於韓信之手,自刎於烏江,而畫上了句號。自此天下一統。之後,漢高祖劉邦,賞罰分明,封侯的封侯,拜相的拜相,而作為屢立戰功的韓信,韓大將軍,自然也是其中功勞最大的人之一了,可為什麼他本人最後沒有得到善終呢?難道只是因為功勞太大被猜忌?我想沒那麼簡單。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佛家有因果循環一說,有因必有果,有果必然也是有其原因的。話是沒錯,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先小小分析一下:

關於韓信之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功高震主,沒有自汙以明哲保身,就像張良、蕭何那樣;也有人說是因為他謀反被劉邦察覺,讓知己好友,生死兄弟,蕭何騙去宮中,最後被秘密處死,結局相當悲慘,而在我看來,韓信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處境,稍微想想看就知道,一個用兵如神的人,智商是不低的,還會不如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看得清?這種結論連我自己都不相信。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1,韓信之傲

史書上有記載,韓信曾在平齊後,邀功自傲,向劉邦討要齊王位,最後,雖然如願,但後來看,明顯是得不償失的,不僅失去了兵權,更要命的是在劉邦心中紮了一根刺,“如鯁在喉”,這一成語非常貼切,劉邦當時恐怕就是這麼一個心情了,雖不中,亦不遠矣。

我們都知道韓信善戰,常勝也,怎能無傲呢?這再正常不過了,可從討要王位這件事情看,他話中的意思更多是說的軍事,卻忽略了政治,在他看來,沒有比他更適合做這個“齊王”的了,他當初是不是有自立之心,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王運”是就此終結了。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2,韓信之福

韓信先投項羽的楚軍,因沒有受到賞識,或者不甘屈居下官之位,從而投奔了漢軍,很多人說項羽沒有用他的計策是錯誤的,大錯特錯的,雖然後來韓信打敗了項羽,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了項羽的軍事才能,我從不這麼認為。韓信是誰?近臣?謀士?都不是,他沒有這個資格,說的話就沒有太大的可信度了,況且,當時他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採納了計策項羽就不會敗?這些人都太想當然了。

韓信去漢營也是想博個前程,若是發現仍然不招待見,可能就會找下家,果然,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代表事件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為了他,可謂是苦口婆心勸了很久,我認為,蕭何當時甚至作擔保,保他性命無憂,韓信看他這麼賞識他,之前又對他有恩,所以就留了下來,之後,果然屢戰屢勝,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讓他的才能得以施展,這就是他的夢想,一度被評為“第一功臣”,名聲大過了劉邦,畢竟那時候軍中將士是以戰功為王的,戰功卓著之人,自然而然會受到眾人的擁戴。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3,韓信之情

韓信也是位懂得感恩的人,對他有恩德的“漂母”,他會以千金贈之,讓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侮辱他的人,他也覺得是一種恩德,他會予以官職,因為他覺得這件事激勵了他,從而讓他蛻變,這難道不應該感謝嗎?

最初韓信的上位,是因為蕭何舉薦了他,才讓他有機會施展才華的,蕭何對他有大恩,他是絕對信任他的,可以這麼說,最後也是因為蕭何而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4,韓信之性

韓信幾次被罷兵權,為什麼沒有反抗呢,直性子?一時糊塗?想不通啊,他就一心想著自己是有功勞的,只要效忠劉邦,就沒事,可是他高看了自己,低估了帝王之心,普通人還記仇呢,更何況劉邦了,劉邦不是名門之後,不是貴族,不是大度之人,他不殺你,並不是不想,只是時機不到罷了,這也是一個千古謎團吧。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5,韓信之命

史上說他是謀反,我是不信的,天下已經一統,你一個無權無兵的人有什麼能耐造反呢?什麼動機?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王要你死,臣不得不死,就算呂皇后不殺你,劉邦也不會讓你做大,所以這都是命,一旦老虎沒有了爪牙,跟貓其實沒什麼差別。

韓信一死,呂后的奪權計劃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沒了韓信這樣的漢家忠臣,在軍隊這一方面已經沒有隱憂了,儘管蕭何跟韓信關係莫逆,但蕭何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也就只能請你走一回閻王殿了。

韓信是因為謀反而死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所以,從這方面看,從後往前推,他也是沒有謀反之心的。

天時地利人和,他符合哪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