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裝甲企鵝:最近重溫了一遍HBO出品的羅馬前兩季,裡面的一些小細節真是讓人感觸良多啊。

其實咱看片子和小說除了看道具設定是否考究嚴謹之外,最愛看就是關於不同時代的飲食細節。從食物和娛樂的角度慢慢代出歷史、人文環境和社會生產力,是咱最喜歡的套路。

看司馬遼太郎的小說和NHK大河劇,印象最深就是關於大米飯、醃漬菜和味曾醬湯這些“寒酸”又“貧乏”的食物。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日本大河劇中,上層武士所能吃到的飯糰。


信長奇襲之前的和著醬黃瓜吃茶泡飯、老烏龜的小魚乾和琵琶最後撐死、武田家的海鮮“雜燴鍋”和上杉家的白蘿蔔......寒酸而又真實。山雞野豬就是無上美味,鹿肉、鯨肉是等紅肉給天皇的貢品,連個我大明最普通的糖炒栗子也是隻有腐朽公卿和墮落武家才能吃的起的。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日本大河劇中,織田信長在安土城款待家康,號稱奢華無比,令家康十分震驚的宴席。


看各種中世紀背景的電影和小說,無疑都是寒酸而骯髒的就著像尿一樣渾濁的麥酒吃著大塊的肉。

《聖女貞德》在林子吃烤野雞,連手上的泥一起吮吸,這還是所謂的貴族階層。平民簡直沒法看,堅硬如柴長滿黴斑的黑麵包,麵包裡面的蛆是平民唯一的蛋白質來源。《天國王朝》裡鄉下男爵的宴會就像是看一群豬在豬圈裡津津有味的吃豬食一樣,到了耶路撒冷宴會才有點“文明”的味道,至少有點像樣的食物和飲料了。但看到了《冰與火之歌》的小說後美好的幻想又被打回原型了,瓊恩拿一個快放爛的裡子當寶貝捨不得吃就足矣說明很多問題了。最後《怒海爭鋒》裡船上最公平的就是餅乾裡的蛆......實在是讓人忍不住吐槽至少貴族軍官們有紅酒喝有布丁吃,不用吃只能當雕刻素材的鹹牛肉。

這些小細節,看似簡單但起到的作用卻非常大。說是畫龍點睛也不為過。這是看國產電視劇很少感覺到的,但仔細一想並不是細節不到位,更多還是因為中國人已經習慣了豐饒的物產很少有這種描寫......三國裡曹丞相手下的炮灰小兵吃的看上去都挺不錯的。要麼就是饑荒要麼就豐饒。

說回古羅馬和希臘,咱對羅馬的認知其實很粗淺,關於羅馬的認知絕大部分都是各種很不嚴謹的小說和影視劇堆砌出來的。所謂的高端文明,物產豐饒的帝國,在咱看來實在是太膚淺了。也就是希臘人還算有點追求,至少用哲學、數學和建築學豐富一下自己的精神境界。羅馬人似乎陷入了、喝酒、賭博、搞基、嫖妓、看角鬥、搞女奴、洗澡然後再打仗的死循環裡......幾乎沒吃什麼事。

《羅馬》和《殺於操》裡面對食物的追求與“競技”和“娛樂”一對比顯得是那麼蒼白。

似乎只要有鹽、麵包和各種豆子、捲心菜、水芹就足夠了,如果再能有點啤酒、奶酪和肉就是天堂了。無花果、蜂蜜、橄欖、酸紅酒和香料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甚至元老家吃橄欖都得數著個來,喝紅酒居然還兌水......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畫作——羅馬人的宴會。


後來咱查了一點資料看看羅馬吃什麼也就瞭然了。

所謂富有四海的羅馬人居然過著這麼杯具的生活啊!根本沒什麼東西好吃,所以除了打仗和“娛樂”外還有什麼值得追求的?

主食:小麥或大麥制的發酵麵包或死麵餅;

菜:各種各樣的豆子,既能當主食又能當菜。捲心菜和歐芹才是主流,蘿蔔不知道有沒有進入菜譜;

蛋白質:家養捕獲的牲口獵物、禽類、魚貨和乳製品,但幾乎只有烤、燉和煎這三種烹調方法,因為油脂很昂貴....炸基本不會出現;

飲料:原始啤酒、果酒和又酸又澀又渾濁的葡萄酒;

香料:除了貿易和掠奪得來的,羅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食用香料?大部分都是有味道的草而已......與從埃及阿拉伯人那搞來的的食用,香料蜂蜜和芥末才是主流吧?

水果和堅果:同時期的羅馬似乎只有水果和堅果供應種類上完爆當時大漢。

似乎咱們的祖先在春秋時期吃的都比羅馬人好......至少春秋時國人這階級就能小米、黃米和豆子吃到飽還有各種各樣醬和蔬菜佐食,雖然烹調做法同樣粗糙,至少宴會的等級和食材上就比用魚內臟做醬當美味的羅馬人強多了。同樣攀科技樹咱們搞出發酵技術直接改變了生活。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較為富裕的地中海沿岸羅馬人的常見食物。


reaper:國人這階級其實也不低了,城外的野人是真苦逼。

南山賊:野人也很難講啊,這個野人其實類似諾曼征服後的撒克遜人,其中也有貴族。國野之分不過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區別。

eumenes:社會底層的東西不好講,對飲食文化來說也沒什麼好講——這本來就是有錢有閒階層的東西。

但僅僅從共和國晚期羅馬人搞海水養殖牡蠣和鰻魚的狂熱勁頭來看,樓主對羅馬貴族餐飲的觀點就很成問題了。

至於葡萄酒摻水,更窮物質更匱乏的高盧人日耳曼人卻是不摻水的,而這種習慣也被羅馬人希臘人認為是野蠻人的作風。

裝甲企鵝:羅馬的鰻魚和罐裝幼鼠都是......能排的上號的噁心,牡蠣很了不起麼?那在內陸吃新鮮魚膾算奢侈?

eumenes:大家無非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邊吃牡蠣河邊吃淡水魚。能搞海水養殖起碼證明這玩意的消費量大到單靠捕撈已經滿足不了需求了。至於什麼蛋白質來源和香料——中國和羅馬有什麼不一樣麼?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裝甲企鵝:咱用的是春秋啊......到西漢時在吃的方面差距就拉開了。就像你說的研究吃的是得閒的蛋疼解決溫飽後乾的事,飲食越發達越奢侈文明程度越高。

eumenes:有啥差距?無論原料還是加工技術能差別在哪?

所謂飲食文化無非就是豐富農產品+權貴階層+時間,如今西餐裡法式菜系水平最高也就這個原因,羅馬這三個要素都不缺乏,要說能差很遠那不現實。

賈志國:冰火裡那幫王公貴族吃的不錯,菜雖然是以中世紀菜為主,但已經有了路易十四時期的苗頭。囧全國總指揮捨不得吃李子那是因為他在關外,吃的都少,就別提李子了......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美劇《權力的遊戲》中出現的貴族美食


凌雲山中客:貞德是地道的村姑,不是啥貴族。

當然,那個時候即使是國王吃的東西也就是工藝複雜點,但是離美味差很遠,食用的動物反應階級地位的差異在很多社會都有,中國古代好像早期也有,後來慢慢的發展到除了板凳不吃,蔬菜方面倒是有很多過去常吃的現在不吃了。

茗夜雨:基本上就是肉食比例越來越高,現在更是發展到只要會動彈的,熊貓們都要咬一口試試,將來見到外星人那天,別國不知道,天朝肯定有人惦記好吃不.......

yangwenli:以電視劇為標準,真是不知說什麼好。對比一下《殺與槽》裡面的吃食和拉·喬萬尼奧裡小說裡的宴會,就知道差距之大,哪怕是黑暗時代,看司各特《艾文荷》裡的宴會至少也不是窮鬼派頭了。

典獄長:古羅馬人幾乎所有的食物都要放胡椒,連烤小甜餅時都用。調味品中最重要的是鹽,鹽的生產由國家壟斷,以低價銷售;醋由葡萄釀造;羅馬人沒有糖,用蜂蜜來提供甜味。除了麵包作為主食外,蔬菜、水果和肉類也是必不可少的。本土的橄欖、葡萄、蘋果、梨、李子,從外面引進的胡桃、杏、桃子、櫻桃、石榴和檸檬,在前一世紀,意大利已是遍地果園。蔬菜方面除了西紅柿和馬鈴薯,現代歐洲人熟悉的羅馬大都有。肉類吃得最多的是豬肉,窮人則多吃山羊肉。牛肉屬於奢侈品,在共和國時期羅馬人只有在祭祀後,才能吃上祭祀用的牛肉,內臟要先分給祭司。野味的需求也很大,象鵪鶉、野兔、鹿肉、野豬和雉,最貴的是孔雀,一隻至少50第納瑞斯。家禽如雞、鴨、鵝和鴿子,水產如魚、牡蠣、蚌,也吃得不少。水、奶(羊奶牛奶)和葡萄酒是羅馬人的三大飲料。喝葡萄酒時通常要摻上幾倍的水,喝純葡萄酒被認為是蠻族的行為。貴族們幾乎將每一頓晚餐折騰成豪宴,光吃不夠,他們的晚餐是一場嘉年華,賓客可以玩擲骰子游戲,也可以放情縱慾。很多食客不愧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嘗一口盤中餐,就能道出牡蠣的產地,狼魚捕自深海還是捕自臺伯河,母豬生殖器和雛母豬生殖器在滋味方面的明顯差異,據說前者的味道明顯優於後者。他們在食上可謂登峰造極了。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莫德里德:你漏了著名的拜占庭藍鰭金槍魚,現在似乎已經瀕臨滅絕了。

千語之風

:胡椒產於熱帶,那也是從東方進口的貴重香料,不至於如此奢靡的濫用啊。

吉爾伽美什:羅馬通過征服戰爭暴富的狗大戶很多的,東方(希臘,小亞細亞,敘利亞)的行政長官全是肥缺,只要有錢,奢侈這個東西學起來不難。

canius:這個當然是貴族或富人的生活方式。羅馬平民的飯基本除了麥糊就是無發酵的硬麵包,偶爾的奶酪是難得的美味,肉類只有節慶才有,連蔬菜都很難得。

作為所謂的世界征服者,共和晚期的羅馬貴族在生活品質上的態度的確可以用酒池肉林窮奢極欲來形容。名將盧庫盧斯為了吃上幾條肉質較好的地中海鯔魚甚至讓人在那不勒斯灣挖山造人工瀉湖。這種豪奢程度大概連最奢侈的幾位天朝皇帝都想象不到。


奢華得嚇人還是豬食一般?從影視小說說說歐洲古代飲食文化



千語之風:奢靡至此,亡國也是必然了。

canius:還有在東方當元老代理人的包稅商﹑放貸給行省城市上稅的高利貸商﹑暴力強買希臘古物的古董商都是發財的門道。高尚如刺殺凱撒的布魯圖,卑劣如被西賽羅起訴而史上留名的瓦萊斯都是此中高手。

吉爾伽美什:所以米特里達梯6世才能振臂一呼,羅馬人就被屠了八萬啊。

canius:人家這種生活從共和晚期開始,經歷三世紀危機而不改,直到蠻族大入侵才算徹底完蛋。前後足足持續三百五十多年。

這個也花不上多少錢吧,比起蘇拉凱撒幾次宴請萬桌,臺伯河水因浪費的菜餚肉類腐敗發臭來大概算不上啥了。

這個主要還是被逼債逼急了,有人出來喊一聲殺地主大戶分財產田地一樣吧。當時希臘各城市的債務危機極度嚴重,有些城市把自己所有公民和房子當掉都還不起債。而羅馬和意大利人的高利貸和包稅活動大大加劇了這種危機。

地中海古典世界市民階層的早熟和海運成本的低廉使羅馬世界的商業發達程度遠超同期天朝。大量財富的集中和發達的商品經濟使這種生活方式成為可能。同樣水準的揮霍放到任何一個商業不甚發達的農業社會,政權早就崩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