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是一直都不行,還是到了現代才不行?

H震宇


啥都沒練過的,我和你說了,你也未必信。我二十年前是嘗試過傳統武術的基礎訓練和散打三個月,這個對堅定的愛好者是天堂,對意志不堅定者是地獄。

我的訓練是低級強度的,頭兩個星期生不如死,之後的訓練生活是我今生最輕鬆愉快的兩個半月!每天盼著的是下午的對打訓練,打人,被打,直到精疲力竭。

我只是練了傳統武術的皮毛,學練了有限的幾招,打沒受過格鬥訓練的人輕輕鬆鬆,這是有實踐的,來武館進散打班的幾乎都對格鬥需要技術持懷疑態度,尤其是身高體壯,自己有很好的鍛鍊底子的,總是要體會一下武術對格鬥的用處,這樣的人都是我來打發,打他們比打沙袋容易!記住,身高體壯只是讓你多挨幾下,格鬥是門藝術,它所包含的東西豐富多彩,不同的對手用不同的打法,一旦戰術奏效KO對手,心裡的滿足感堪比性快感。武術套路本是為格鬥服務,現在被人單獨拿出來表演也就罷了,居然還恬不知恥的說是傳統武術,我噴它一臉鹽汽水。現在的傳統武術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現代社會有幾個人能有條件進行真正的傳統武術訓練?掙錢都嫌時間不夠的。

昨天又看了泰森的拳擊視頻,拳路簡單有效,敵不動,我不動,敵未動,我先動!反應速度快的不象人類!身體帶動重拳揮動的動作異常完美,真正的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太美了!


步驚雷37


之前我就談過一個真實的事件。不過相信的人不多。有的說我寫武俠那!有的說我幻想。對這些人我是沒什麼好說的愛信不信吧!之前我講的沒有透漏地址。現在我在詳細講一下這個真實事件。七十年代,在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以前叫露天區有個大集體的廠子叫制釘廠在這個廠子有個更夫是個老頭,老頭少言寡語獨來獨往,從不和人熱聊,大家都以為這個老頭性格孤僻,冬季的一天早晨下大雪,五點多鐘我家的親屬還有親人都在這個廠子上班,早起都去打掃雪因為離廠子不遠去的早,天還萌萌黑一進廠大門就看見有個黑影在那練棍。一縱幾米高非常的快。形如鬼魅。快似閃電。我就講這些各位愛信不信吧。這是真實事件。這個老頭的功夫現在要是在。百十個也打不過他。尤其硬功夫一掌能劈斷小碗口粗的硬木。


良竹999


傳統武術一直都很行,現在也不錯,未來會更好。

其實這是個老調重彈的話題了,但是既然總有人問。我想還是說說吧!我想有人之所以問這個問題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去年出了個雷雷今年出了個丁浩,其中雷雷我還比較熟悉。


丁浩雖然沒見過,但是從相關的資料和他的表現中,我也算是對他比較瞭解。就這兩個人而言,以我的瞭解我認為,很多人都能打他們一頓。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他們兩個人的功夫非常一般。或者說只學了個表演,而根本沒有什麼實戰能力。打這兩個人應該是很輕鬆的。

這兩個人,嚴格意義上講其實是兩個熱愛傳統文化,熱愛武術文化的發燒友。一般人如果把這兩個人作為對手,而且把這兩人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顯然是智商不夠的表現。我這麼說,我相信這兩個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既然這兩個人不能成為標準,又何談今天的武術不行了呢?

我認為現在社會上正常的進行武術文化的交流,切磋,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有學習和愛好者,願意站出來參與這是難得的現象。至少社會活動的影響力會被逐漸逐漸的擴大,今天對武術文化的認知會因為這樣的事件多起來,而逐漸提高。因為我們遠離文化本質,遠離文化精髓的時間太長太久了。

在其他的文章中,我一再引述。中國現代體育武術的奠基人吳彬老先生的話,他曾一再的強調,體委的競技武術套路根本沒有用法。所謂用法,就是武術技擊的用法。

再次回答以上的問題。不是現代的武術不行了,而是現代武術的教學系統不一樣了。就比如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捱了打,是很正常的事。不能因為他捱打就說中國武術不行了。或者他打了人,就說中國武術很行。在一個只會表演的人身上,出現打人和捱打都是在正常不過的。

大家是否聽過一個案例,一個一個國際武術冠軍被鄰居用菜刀砍死。



這個時間是幾年前的事兒了,在網上仍然可以查到它的相關資料。他的功夫就是表演功夫,和武術無關。

我認為能不斷地提出這樣問題的人,說明是有思考,有好奇心,有希望對傳統文化了解的心。但我覺得今天的人倒是不必杞人憂天,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發展,都不是靠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團體來實現的。他是要考幾代人,不斷的努力才行的。

再做一個假設,比如過兩天,我把雷雷和丁浩都約過來。然後,在攝像機面前打他們一頓。各位看官,你們評一評,這會說明什麼呢?

哲學指導技術 技術印證哲學


姚宇時代頻道


小時候身體不好,一年總有兩三次得去住院,發病時人全身無力昏昏沉沉,手指抽筋抽得像練九陰白骨爪,八歲的時候(七十年代末)外公帶著去拜了南派洪拳的洪祖德師傅練習武術,我只練基本功和套路,練了一年後就沒發病了,初中的時候身高165,摸高可以摸到藍圈,三級跳遠12.48米,立定跳遠三米,這就是武術對我們的好處,可以極大的提高身體的素質。一個身體素質高的人不說什麼實戰,至少一對一打架就不太會吃虧。

當時師兄有二十多個,都是入門弟子,師兄們學的就厲害了,基本功和套路是必練的,練的就是身體素質和力量,實戰練得就是套招和散手,一個招式要發揮出作用就要長期的練習,形成肌肉本能反應了才有用。你有力量、有反應速度、有招式的合理運用,實戰怎麼會不行?

作為一個從習練傳統武術中得到了好處的人,我對傳武是充滿了崇敬的,作為一個經歷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七零後,我對傳武的實戰性從不懷疑!看到這麼多說傳武實戰不行的,就和說中醫不行的一個德行,我只會嗤之以鼻!


山間花作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古代的就不提了。

明代時期,因倭寇肆虐,當時俞大遒和戚繼光試圖召集社會賢達,一同抵抗倭寇。

當時少林的名氣很大,俞大遒曾經拜訪。

少林寺也熱情接待,讓武僧表演了武術。

這個表演,讓俞大遒失望了。因俞大遒自己就是有無數實戰經驗的武官,也是鬥棍的高手。

他認為少林派的棍術確實好看,但實用性不強。如果用於上陣交鋒,則用處不大。

為此,俞大遒還讓自己的部下和少林武僧鬥棍,結果基本都贏了。

俞大遒失望而走。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少林寺沒有故步自封,當時就有幾個武僧願意拜俞大遒為師學藝。

後來這幾個武僧跟隨俞大遒打仗,學會了一手好棍法,又回到少林寺。由此少林寺的棍法又有很大進步,不再是花輥。

這除了少林寺以外,戚繼光他們也曾招募了一些江湖好手,也包括專業練武的武僧。

但戚繼光對他們的評價也不高。尤其是幾十名武僧!

這些人的練武多年,格鬥能力確實比普通明軍要強,但並不強多少。

要知道,明軍士兵不過是練了幾個月的普通農民而已,武僧則是練了多年。

這強的一點,其實意義不大。

尤其,武僧在和倭寇長刀的肉搏中,也不佔上風,沒有多久就死傷殆盡了。

尤其,俞大遒和戚繼光都對民間武師深深失望,不再用這些人。

在訓練士兵的時候,他們也強調不要連花架子,要練習實用格鬥術。

其實,有個很簡單的邏輯。

如果中國武術真的這麼牛逼,怎麼會被只有二三十萬的八旗兵打垮。

八旗兵並不會什麼中國武術,徒手格鬥只會摔跤,拿武器就是射箭和馬上揮刀刺槍而已,沒什麼神奇的。


薩沙


傳統武術古代是真行的,現代是真廢的,古代的傳武高手是真高手,今天的傳武,恕我直言都是廢物,中國一個摔跤冠軍能打遍中國傳武無敵手!

第一,首先駁斥一下薩沙,他說中國傳武明朝就廢了,舉例了抗倭名將俞大猷和戚繼光,我就此說明一下,俞大猷著有《劍經》,劍經主要講棍法,有點彆扭是嗎?這就是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詞彙區別啊,俞大猷是打遍少林無敵手,說少林武術根本是花架子,但是俞大猷用什麼打敗少林的?傳武棍法啊,俞大猷劍經也是傳武棍法,不是現代武術更非自己發明,(我更推崇當時的另兩部傳武秘籍《武經射術正宗》和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日本弓道沒有一個不學前一本,而後一本是武術大全),戚繼光,從來沒有否認過他手下武林高手的武術不行,只是認為平常其實比普通人厲害多了,但在軍隊作戰中,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更是總結評價記錄了大量傳統武術,當然,書中對刀法等等推崇,但是對拳術,也就是非兵器類武術,嗤之以鼻!說沒有用。

為什麼?因為中國傳武是來自於戰爭,來自於戰場,兵器才是中國傳武的核心,有棍子別空手,刀槍技術才是中國傳武核心,直到今天其實形意等真功夫都是大槍技術轉化成拳術的,是兵器技術的演化,包括老頭老太太練的太極,最早的陳氏太極,小架老架新架其實都有戚繼光紀效新書武術的影子,那是舉人李信廩生陳王廷這對姐夫小舅子創立的,都是文化人看過紀效新書,太極本身就是戚繼光軍隊刀術和千載寺太極養生功的結合。

再比如八極拳宗師李書文,綽號是六合神槍,都是以兵器為主(後附李書文像)

第二,傳武沒落於清朝末年,火槍大炮徹底滅了傳武,清朝以前,黑社會要靠傳武的,清朝黑社會都用槍了,黃花崗起義,黑社會大哥們都是拿槍的。傳武成為了真花架子!

民國時期,著名的黃飛鴻霍東閣(霍元甲兒子)曾經在1919年在廣東見過面,為了國術,為了大會,當時葉問也在現場打雜伺候,後附照片,武林高手們見面居然不打,用嘴的,黃飛鴻表演了一下單人飛鉈,那個時候武林高手們就不能打了!電影《一代宗師》就是取才與這個會面吧,當然電影中,把葉問捧的很高,但是當時他只配給黃飛鴻提鞋,葉問當時是公務員。電影中宮二父親宮保田,就是上文中,六合神槍李書文的師弟,靠師兄關係當的張作霖武術總教頭,話說周總理是宮二的師侄,是李書文徒弟韓慕俠的弟子,後附當時練武時期周總理和韓慕俠合影,

就說周總理練武的天津,都是不能打的高手,電影《師父》裡面寫的教花架子是真的,不過真功夫師傅們也都不會了,

第三,為什麼?火槍火炮一來就廢傳武?

首先我說了,傳武來自於戰場,戰場不用傳武,傳武就沒有了根,就沒有發展,不能研發新技術

其次,經濟,窮文富武,太極拳三個創始人都是文化人都是地主家庭,為什麼?練武要吃肉啊,需要高熱量高蛋白,窮人怎麼吃肉?還有練武會受傷,藥錢也是大頭啊,練武成功要變現啊,太極宗師陳王廷就是考了廩生,或者當軍官或者當村霸,霍元甲村霸。或者打行鏢行,或者黑社會,,有槍了,這些都沒落了,

第四,最後,我說一下現代武術多廢物,金庸為什麼寫《射鵰》這些武俠小說?梁羽生為什麼寫《雲海玉弓緣》這些武俠小說(話說我最喜歡人物是韋小寶和雲蕾),是因為主編逼他們寫,不寫開除!被迫寫武俠的。為什麼主編逼金庸寫武俠?因為當時香港社會掀起了武俠熱潮,人們只想看武俠!為什麼掀起了熱潮?因為世紀大比武!當年,兩個香港頂級武林宗師,也是中國頂級宗師比葉問還牛!因為收徒競爭問題,矛盾激化,代表兩大門派,在澳門大比武,香港各大媒體都去現場採訪,圍觀人群不計其數!比武后,全中國武術家表示這是巔峰對決,各大媒體詳細報道了比武細節,紛紛表示這是武術巔峰,世紀大比武,掀起武術熱潮,金庸梁羽生才被主編逼著寫武俠。

很棒的是,這次世紀大比武視頻流傳至今,百度可看,不吹牛的說,我看了之後發現,我一個人能打他們倆,你們看看就知道,和你差距不大還沒有街頭大嬸打得有技術。

綜上所述,傳統武術已經沒有土壤,沒有戰場給他輸血沒有社會經濟支持,只剩表演花架子了,傳統武術已經沒了,忘了他們吧!






東北虎男323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傳統武術是一直都不行,還是到了現代才不行?武術就是武術,不要神化它。在古代也是講究陣法和弓馬嫻熟,講究兵種配合,比如戚繼光的鴛鴦陣法。傳統武術本來也不是拳腳功夫。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都是實在沒辦法了才赤手空拳。所以古代講究排兵佈陣,講究弓馬嫻熟,那麼現代也是要求職業軍人要會各種武器和裝備的操作。這跟古代一個道理。所以總結如下。

一、傳統武術不僅僅是拳腳功夫。包括很多武器和裝備的使用技巧。還有其他一些東西。所以武舉人考試,基本不考拳腳功夫。

二、古代和現在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冷熱兵器的差距。這使得拳腳乃至器械變得不是至關重要。

三、武術不論傳統武術還是現在技擊都要用功去練。功是要日積月累。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就如同學生要每天學習和溫習功課一個道理。饒口舌之能的,多半是沒有功夫的。所以不存在傳統武術古代行,現在就不行的道理。從來就沒有武術流派,是後來漸漸發展來的。所以無論哪個流派都不錯,關鍵練的人怎麼樣,人才是決定因素。

四、練武也要有好的資質,要身體好又要頭腦好 ,這樣才容易成為大家,另外還要遇到好的指導,自己也要努力去鍛鍊。除非是參加競技體育,否則沒必要去猛練武功,除非是 自己愛好。善假於物者才是王者。

五、從現如今的世界拳擊等賽事看,職業賽事就沒我們什麼事,這不是恥辱。因為作為人種,有所長就有所短。不能總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去比。歷史上來看,我們農耕民族一般就不太善戰。這是生產方式和文化方式決定的。沒必要耿耿於懷。因為我們有我們的智慧和我們的文化技巧。

六、記得有一篇文章叫做《馮婉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武術就是武術,是以強身健體為目的;技擊就是技擊,是以技擊為目的。只要有了人才,那麼自然就昌盛。沒有人才的流入,自然就不能提升。而靠金錢來推動終究是不能如願,比如:足球。什麼時候有人才進入了足球行業,那麼這個行業就能興盛。否則就難有起色。所以不論什麼傳統武術或者現在武術,比如散打,其實是最好的人才流入到散打裡去 。如果這些人練武術,也一樣厲害。可是武術沒有出路。李連杰等等人的那個武術表演的時代漸漸變得模糊了。

從來都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武警、警察等等戰士強大了,我們的國防強大了,比我們拳頭硬更有意義。練武的目的是強身健體,傳播正能量,更有精力為個人、為家庭、為祖國做事業。再好的拳腳比不過一顆子彈,再犀利的拳腳擋不住一把菜刀。鍛鍊身體是目的。其他的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再想就想多了。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紅字"關注“我,謝謝!


晨曦小荷


傳統武術,沒有金庸說得那麼神,也沒有現在那麼不堪一擊。

比如戚繼光剛到浙江,就發現民兵不行,戰鬥機太弱,對其加強訓練,提高個體作戰能力,並重視陣隊列,才最後打敗了wokou。戚繼光還去少林指導過他們的棍法,看到少林呼呼生風的棍法,說原來要兩個人的練習,成了現在一個人的表演。

清末,程庭華開始是練摔跤的,一般練家子都知道拳擊+摔跤,效率高。可是程庭華找董公試手,敗了。拜董公為師。估計董公的八卦掌肯定不是像現在這樣。另外一個北京尹派八卦掌鐵鐲子勁,手腕被扣到,就逃不了了,可以把銅板捏彎。再看看現在的八卦掌。




1928年國術大賽,朱國富,練彈腿,查拳,形意,同時還練拳擊,他有兩個弟弟也參加了比賽,也練拳擊,一個進入前十名,一個進入了前二十名。當時三兄弟震動蠻大。朱比較低調,所以名氣不大。還不如一些不能打的,比如楊式太極李雅軒,1929年,第一輪被淘汰,吳式太極吳圖南第二輪被淘汰。萬籟聲,也是被淘汰。



綜上,過去老一輩武術家,經常實戰功力深厚,下過苦功夫的,肯定不是現在的對自己功夫都沒有自知之明。連自己能不能打都不知道就去找打。同時從朱國福三兄弟練了拳擊出好成績,說明現代搏擊還是挺不錯的,要繼續走朱國福這樣的路線,學習他人之長,結合自己的優勢,還低調。


精武圈


說真的,現在的傳統武術日薄西山了,很多人仍在空想之中。其實不是傳統武術不行了,是練傳統武術的人不行了。我師爺洪均生先生曾經說過:功夫就是工夫。意思是要想有功夫,就得下苦功夫去練。

而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傳統武術不再是對抗外來侵略的必要手段,也不用“學的武藝成,賣與帝王家”,所以練傳統武術的人不再下這個苦功夫去練了,這個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進入經濟時代之後,謀生的手段太多了,根本不用吃那個苦了。所以傳統武術只剩下了個空架子,看著嚇人,其實沒什麼用。

而有競技性的現代搏擊,因為動作簡單,同樣的訓練量,現代搏擊出成績快,尤其是賺錢也快,所以有搏擊天賦的人都去從事這個行業了,造成練傳統武術的人才進一步凋零。

所謂的“傳統武術是殺人技”是指的在真正的戰鬥中,目標是要不擇手段地把敵方幹掉,各種黑招、暗招都可以用,專打人體的薄弱環節,而一旦人的薄弱環節(也就所謂的死穴)被重擊,非死即殘,“傳統武術是殺人技”就這樣來的。其實任何搏擊技術,只要是這樣去打了,都會是“殺人技”,不只是侷限於傳統武術。所以現代搏擊的擂臺上才要有各種規則,比如帶拳套,比如不擊打後腦,以及必須服從裁判的口令等。

薛顛先生是李存義的弟子,因為比武失敗了,覺得丟臉,便一個人躲到深山去苦練。後來遇到了他另一個師父“空靈禪師”,教給他了“象形術”。其實根據薛顛的描述,象形術很多地方都是形意拳的東西。薛顛勤學苦練了足足十年,練的身快似鬼魅,出手不留情,所以成為形意拳的傳奇人物。這樣的人物放在現代搏擊中,也是一名好手。


一起練太極拳吧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要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不請自來,望諒解!

自從經歷了關於某大師和格鬥狂人的比賽後,現在很多人在心中都忍不住質疑傳統武術,在我看來,傳統武術是好的,只不過是練習的人有優劣之別,並不能以個人的成敗而對傳統武術大加否定。


中國的傳統武術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古人把呼吸吐納和強化體格放在同一個高度,可見氣的重要性,這個氣就是真氣。內練氣,外練形,才形成了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術的區別,在強化身體筋骨的同時,還注重養生,這也是傳統武術的魅力所在。

至於說傳統武術能不能打,這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有些人練了幾年套路就自稱某某派大師是很愚蠢的表現,這樣的人有可能連街頭混混都打不過。受武俠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人們對於傳統武術有太多的誤解,我認為傳統武術能打是必然的,要不然早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只不過傳承到現在變成了現在的表演形式。可要知道,在古代冷兵器為主的時代,人們練武並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保家衛國,是在和敵人以命相搏,往往一招制敵,根本沒有電視劇中花樣百出的招式。

最後借用一下電影中的經典臺詞,武術並沒有高下之分,但人卻有強弱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