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不久前,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結束,成績排名全市前10的13名考生中,有6人來自富源學校,超過深圳中學等四所深圳名校的總和;而全市前50名中,富源學校也佔到13人,排名第二。這引起了關於“高考移民”的質疑。

今天,據《新華每日電訊》消息,深圳市有關部門最新證實,富源學校此次進入“深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1人初中就在深圳市就讀,1人從河南省轉入,其餘10多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注:高中)轉入。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目前,深圳市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調查。深圳市教育局表示,對於查實的通過非正常戶籍學籍遷移、戶籍學籍造假、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獲取高考資格,以及違規辦理高考報名的有關人員和單位,將依法依紀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和追責。

廣東省教育廳5日下發《關於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成立“高考移民”專項行動工作組,並於5月10日前對從外省轉入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校就讀的學生轉學條件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其學籍、戶籍轉入是否合法合規。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富源學校成績“異軍突起”引質疑

一些家長透露,在此次二模考試中“異軍突起”的富源學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比四大重點高中低了近100分,而且該校學生成績斷層嚴重。

順藤摸瓜,家長們還發現2018年富源學校高考“高分層”人數也較往年激增,有9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其中清華4人、北大5人。讓人疑惑的是,上述多名學生的名字,同時出現在河北衡水中學等學校的各種成績宣傳報道中。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1、張某宇

據此前媒體報道,2018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張徵宇“初中、高中都在富源學校就讀。”但他同時出現在2015年邯鄲市育華中學中考喜報上。

2、曹某凝

在百度搜索發現,一個名為“ 藝品書法學校”教育機構的宣傳中,考入清華大學的曹某凝是畢業於衡水中學的學生,而且配發的照片模樣與富源學校2018年高考喜報照片一致。

3、閆某琦

在一篇《夢想為翼,展翅高翔——祖國69華誕石家莊四十中教育集團國慶文藝匯演舉辦》網文中,有一位同樣考入清華大學的閆某琦。

4、張某洋

2017年8月,代表衡水二中參加第31屆全國化學奧賽。

5、崔某龍

今年1月公佈的第32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名單中,來自富源學校的高三學生崔某龍獲得一等獎。而在2018年4月公佈的第31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中,也有崔某龍的名字,此時資料顯示他是衡水一中高二的學生。

據悉,富源學校於2016年11月與河北衡水中學聯姻,掛牌成立了“衡水中學深圳富源分校”。一位家長說,如果將這種聯姻變成事實上的高考移民新渠道,那將對廣東學生的高考公平構成挑戰,也是樹立了片面應試教育、唯分數論的不良導向。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河北學生在考試前露面,考完就回河北”

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的富源學校創建於1999年,距離市中心約30公里。它是一所走高端路線的民辦學校,全寄宿15年一貫制。一般的班級,小學一年學費4萬餘元,高中普通班一年學費超5萬元,高中國際班一年約15萬元。

多位家長說,富源學校成績“逆襲”有兩種辦法:一方面從河北挖尖子生入廣東戶籍,在深圳高考;另一方面招廣東的孩子,學籍掛在富源,送去衡水上課,再回深圳高考。

知乎上一個自稱是2018屆衡水中學畢業生的用戶發帖說,其與富源2018年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為同班同學。“戶口遷移一事確有存在,並且是在高三經過篩選確定的一些‘清北臨界生’名單,即在河北省高考可能無法考入清華、北大,但在廣東高考大概率可上清北的學生。”而有家長告訴記者,在廣東報考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比在河北報考要低20多分。

有記者近日來到富源學校,一名高一學生說,班上的一名尖子生在2018年下半年被選到河北讀書,“我們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此外,一名富源往屆畢業生告訴記者,外面傳說的“富源模式”屬實,“河北的學生會在考試前一兩天露面,考完就回河北”。

富源學校一名2018年畢業生家長告訴記者,其子所在的“超常班”是年級學習成績最好的班級,班上有兩名同學在高三去了衡水學習,當年該班高考第一名的學生以659分被南京大學錄取。

有關部門證實多名學生從衡水一中轉入,調查有問題將嚴肅追責

早在4月30日,就有記者來到富源學校採訪是否存在“高考移民”問題,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深圳市教育局公佈的調查結果為準。

如今人們的質疑已被證實:富源學校進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餘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

根據《關於做好廣東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報名工作的通知》,非廣東戶籍的考生和家長必須具備“兩個合法”“三個三年”的條件,即具備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以及學籍、社保、居住證各滿三年。

不少家長認為,富源學校的模式是,與名校聯姻-獲取高分生源-擴大知名度-地區內掐尖形成優勢。這種模式集中反映了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弊端。

隨著多地開放異地高考,加上各地教育質量和升學機會不均,福建、海南、新疆等地已出現多起高考移民事件。教育界人士認為,需要堵住異地高考、學籍管理的漏洞,防止破壞教育公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深圳教育部門應調查考生是否存在隱蔽性更大的學籍空掛問題,“所謂學籍空掛就是將學籍掛在某個地方,但是學生到外地去讀書,回來之後再來參加這個地方的考試。雖然滿足三年學籍就可擁有高考考試報名條件,但一定要注意學生是不是擁有連續學籍”。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而值得注意的是,光明網評論員今天發表評論稱,該事件是否為高考移民仍難定論。

但家長自發收集了不少信息,提供了一些線索:諸如同一個名字在衡水中學和深圳富源學校的網站上均曾出現;中考招生分數不高的富源學校,高考模擬中幾乎秒殺深圳所有公立高中;甚至有人扒出一些學生乘機記錄,發現其頻繁往來於河北與深圳……這些家長自救頗為艱辛,甚至需要動用合法性存疑的手段來蒐集證據(如收集乘機記錄等隱私)。這說明,證明一人是否為高考移民,在人口自由流動日趨通暢的今天,已經頗為不易。

正如深圳教育局曾核查這些學生的資格,發現“均符合廣東省高考報名資格”。如果核查無誤的話,至少說明正常程序上並無瑕疵。若要明確高考移民,只能是在常規文件之外尋找證據,諸如調監控、查隱私等等。在當前人口流動規模的背景下,不難想象如果對所有疑似高考移民進行排查,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

高考不只是學習水平評價這一個價值尺度,作為銜接個體社會角色轉換的中介樞紐,事實上還寄託著階層流動、社會公平等宏大命題,這也是現行高考的制度基點。在這個基點上,通過根據地區的不同狀況分配招生名額,取得整體平衡。

高考的制度基點並未改變,但社會形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這種區域性的、試圖實現總體公平的高考制度設計,在人口流動已成常態的當下,反而會因為有空可鑽而造成不公,區域性的高考權益分配會被外部力量打破。

因此,包括深圳現高考移民在內的諸多案例,事實上也是對高考改革方向的一個提醒,即如何適應當前人口流動大環境?人的自由流動是不可逆的趨勢,高考改革必然要順應著這一趨勢、認可這一基本前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制度設計,確保公平這一高考的核心價值。

深圳現疑似高考移民,引發不小的輿論關注,此一番排查,不知是否可以發現高考移民。但除了嚴防死守之外,相關政策也該主動應對時代變化提出的新課題。

網友評論: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高考前一個月,考上清華復旦的他們被取消學籍

無獨有偶,一則關於去年高考的處理結果今天也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日前,貴州省招生考試院通報了關於對庫某某等違規考生處理的結果。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通報指出,外來人員隨遷子女在貴州省參加高考的政策出臺以來,少數人員通過空掛學籍等方式違規獲取貴州省高考資格,造成惡劣影響。為嚴明高校考試招生紀律,通報已處理的庫某某等3名違規考生情況。

庫某某,男,2018年在銅仁市玉屏縣民族中學報名參加高考,被錄取至清華大學。該考生高中階段未在我省實際就讀,在高考報名資格審查中提供虛假材料,違規獲取我省高考資格。2018年10月29日,清華大學對庫某某作出取消學籍的處理。

和某某,女,2018年在銅仁市思南縣第八中學報名參加高考,被錄取至復旦大學。該考生高中階段未在我省實際就讀,在高考報名資格審查中提供虛假材料,違規獲取我省高考資格。2019年1月14日,復旦大學對和某某作出取消學籍的處理。

劉某某,女,2018年在銅仁市玉屏縣民族中學報名參加高考,被錄取至北京外國語大學。該考生高中階段未在我省實際就讀,在高考報名資格審查中提供虛假材料,違規獲取我省高考資格。2019年2月21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劉某某作出退學處理。

貴州省招生考試院要求,各級招生考試機構要高度重視外來人員隨遷子女高考報名資格審查工作,嚴格防範和打擊違規獲取我省高考資格的弄虛作假行為。一經發現,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確保高校考試招生公平有序。

據瞭解,貴州省2019年外來人員隨遷子女報考普通高等學校資格審查正在公示。具體詳細內容可以在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網站查看。公示時間:2019年4月30日至2019年5月15日,共10個工作日。舉報電話:0851—85952927。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

跨省爭搶大學名額?多名“高考移民”從衡水一中轉入這裡…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

妄想走捷徑的

最終還是會被打回原形!

來源:文匯教育綜合自新華每日電訊、貴州廣播電臺、百姓關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