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三個月僅接300餘單 寧波“網約護士”叫好不叫座

试点三个月仅接300余单 宁波“网约护士”叫好不叫座

(資料圖)

中國寧波網訊記者 陳敏 通訊員 龐贇

今年2月12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浙江被列為6個試點之一。

點點手機就能預約護士上門服務,這一消息也受到了很多寧波人的關注。但試點近三個月來,寧波雲醫院平臺上2200多位“網約護士”僅接了300餘單,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曾經接受過“網約護士”服務的患者及家屬對這一新業態給予了充分肯定。鄞州五鄉的朱大伯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早上6點45分,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護士張燕驅車前往朱大伯家,這是她應約第三次上門為朱大伯提供醫療服務。

朱大伯3年前突發腦溢血,雖然保住了命,但從此昏迷臥床。

每個月,朱大伯需要進行一次鼻胃管護理和導尿管護理。此前,家人每次都要打120將朱大伯送往醫院,頗為費事。今年3月一次偶然機會,朱大伯兒子得知寧波推出“網約護士”,便下單選中張燕每個月上門來服務。

然而實際中,預約“網約護士”的患者並不多。以浙江省首家推行“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為例,院方自2月19日啟動該項目以來,330名護士註冊成為首批“網約護士”,但截至今天僅接了35單。

有“網約護士”笑言,雲醫院平臺上的預約單子簡直是“秒殺”,但不是患者搶護士,而是護士搶患者。

為何“網約護士”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盛芝仁認為原因主要有二:

“網約護士”知曉度不夠。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所有病人出院時,都會發放“網約護士”卡片,上面印有云醫院預約二維碼以及聯繫電話,患者可通過手機掃碼或打電話預約。但記者瞭解到,絕大多數醫院並未採取告知措施,導致多數患者不瞭解“網約護士”。

其二,網約護士的護理需要自費,不可以使用醫保,並且單項的價格也比在醫院護理更高。

據介紹,“護+”項目定位於特需服務,在價格上平均比公立醫院高出一倍。這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從而影響了“網約護士”的推廣。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不妨將“網約護士”列入“長期護理保險”範圍,給予特殊患者一定的經濟補助;或將“護+”列入醫保範疇,對其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