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之下斬殺徐晃,又多次另謀新主,孟達的結局究竟如何了?

羅日新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孟達降魏後,為什麼又要反魏

孟達本是蜀將,受劉備養子劉封節制。由於劉封跋扈囂張,把孟達的私人樂隊都佔為己有,孟達一怒之下,給劉備留了一封信後,便向曹丕投降了。孟達降魏後,深受魏文帝曹丕的賞識與寵幸,與尚書令桓階、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等交情不錯,這些年也混得有模有樣,坐鎮魏蜀吳三國邊界附近的新城,監視蜀國與吳國的一舉一動。

不料世事難料。幾年後,曹丕駕崩了,桓階、夏侯尚等人也相續過世,孟達風光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他開始受到新權貴的排擠,內心鬱鬱寡歡。孟達是個有心機的人,隱隱感覺曹魏帝國已經容不下他了,不如早作打算,便暗地裡與蜀、吳兩國保持聯絡,這也是希望在必要的時候,能得到蜀、吳兩國的幫助。

第二,孟達與諸葛亮秘密往來

說實話,諸葛亮不喜歡孟達這樣的人,反反覆覆,唯利是圖,哪有君子風範呢?討厭歸討厭,值此特殊年代,多一個朋友總是多一個敵人好吧。於是他寫了一封密信給孟達,勸他歸降。孟達不由得心裡一動,他對諸葛亮有好感,當年凌辱他的劉封,就是在諸葛亮的堅持下被賜死。

雙方互通信使,來回幾次後,孟達暗中答應諸葛亮:時機一成熟,自己便起兵響應。然而,諸葛亮卻看透了孟達,他只是在盤算著利益的最大化:是投靠蜀國呢,還是投靠吳國,或者自己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呢?

為了逼迫孟達趁早起兵,諸葛亮耍了一個詭計:他故意把孟達要起事的消息洩露給魏興太守申儀。

第三,申儀向朝廷舉報孟達

申儀是什麼人呢?孟達的死對頭。

孟達與申儀的矛盾由來已久,兩人勢同水火,毫不相容。究竟他們結了什麼怨,以致如此深仇大恨呢?

起初孟達是蜀國大將,申儀是魏國官員,他哥哥是魏國上庸太守申耽。孟達率兵攻打上庸,申儀與他的哥哥放下武器,向蜀國投誠,後被封為西城太守。後來孟達投降魏國,反過來攻打蜀國,這時身為蜀國官員的申耽、申儀哥倆只好又投降了魏國。你想想,申儀兩次被孟達攻打,兩次投降,顏面全失,要不是自己投降得快,說不定都成孟達的刀下之鬼呢。

政治鬥爭是爾虞我詐的,各方都有自己的盤算。孟達遲遲不起兵,諸葛亮派一個名為郭模的部下,假裝向申儀投降,和盤托出孟達的陰謀。諸葛亮的用意是很明顯的;逼孟達速速起兵,宣佈脫離魏政權。

申儀獲悉孟達圖謀不軌,心中大喜,報復的機會來了,快馬向朝廷檢舉揭發,同時告知駐紮在宛城的司馬懿。

第四,司馬懿設計穩住孟達

司馬懿一看,倒吸口涼氣。

要是孟達叛反,魏國就麻煩了。孟達駐守的新城郡毗鄰蜀、吳兩國,有武當山作為屏障,地形險峻,要是得到蜀、吳的軍事援助,不容易攻克。怎麼辦呢?軍事決戰,首先在於智謀決戰,謀高者勝。鎮壓孟達,必須快、準、狠,在他下定決心起兵之前徹底解決。現在孟達陰謀敗露,隨時可能起兵,必須先設法把他穩住。

怎麼穩住孟達呢?

司馬懿先是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決不相信孟達會造反,那都是蜀國人的反間計罷了。在信中,司馬懿寫道:“以前將軍棄暗投明,脫離劉備,效力朝廷。朝廷把疆埸重任委託給將軍,任憑將軍規劃攻略蜀國的計策,真可算是推心置腹了。蜀國上下,無不對將軍咬牙切齒,諸葛亮早就想消滅您,只是苦於沒有辦法。如今申儀聽了郭模的一面之辭,這種大事,諸葛亮怎麼可能輕易洩露,郭模哪能那麼容易得知內情呢?”

正當孟達焦頭爛額,想要倉促起兵之際,司馬懿的信不期而至。孟達閱信後不禁鬆了一口氣,從司馬懿的語氣中可看出他對申儀的檢舉不以為然,這就意味司馬懿的部隊不會很快兵臨城下。

第五,孟達對局勢出現嚴重誤判

現在孟達放心了,又打起太極,似乎為自己能在諸多勢力之間遊走而沾沾自得。他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說:“司馬懿在宛城,距離洛陽八百里,距離我這兒一千兩百里。他聽說申儀告發我要起事,定會先上奏朝廷。從宛城與洛陽一來一回,起碼得拖上一個月。到時我的城池已經防守堅固,各軍也做好準備。我這兒地形險峻,司馬懿肯定不會親自前來,要是派別的將領來,我根本就不擔心。”

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孟達是比較忌憚司馬懿的,明白此人老奸巨猾,足智多謀。但他還是過於樂觀了,對形勢做出兩個致命的誤判:其一,他相信司馬懿不可能在一個月內發動進攻;其二,他認為司馬懿不會親自前來。

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孟達為自己的判斷沾沾自得時,司馬懿的精銳部隊正晝夜潛行,直殺奔新城而來。司馬懿果然手段老到,他兩手準備:在寫信穩住孟達的同時,當機立斷出動大軍,絕不拖泥帶水。有些將領提醒司馬懿說,孟達與蜀國、吳國都有往來,應該先偵察其動向,再考慮動用武力。司馬懿斬釘截鐵地說:“孟達是個沒有信義的人,現在正是他遲疑不決的時候,我們應該乘他還沒下決心,先下手為強,迅速解決他。”

司馬懿對人性有很深的認識,像孟達這種人,談不上對誰忠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罷了。只是孟達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栽了跟頭。

第六,兵貴神速,司馬懿殺孟達

司馬懿進軍之神速,遠遠超乎孟達的想象。

八天。

僅僅八天的時間,司馬懿就兵臨城下了。

孟達亂了陣腳,他趕緊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信中寫道:“我起事才八天,司馬懿就兵臨城下,怎麼如此神速啊!”言下之意,希望蜀國方面能給予必要的援助。然而,司馬懿的快刀名不虛傳,他沒有拖拖拉拉,馬上組織大軍攻城。

當時孟達的城池三面臨水,他還在城外修有木柵防禦工事。不過,看似險要的地形根本沒法阻擋司馬懿的進攻。司馬懿先聲奪人,渡水後迅速攻破木柵,直搗城下。他知道必須速戰速決,否則若蜀、吳派出援兵前來,勢必陷入持久中。在他的嚴令之下,魏軍從分八路,晝夜進攻。

在司馬懿的猛攻下,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等人為了自保,打開城門向魏軍投降。司馬懿的部隊衝入城內,擒殺孟達,把他的腦袋砍下送往京師。孟達麾下一萬多名官兵被俘,全部押往宛城。

孟達自詡堅不可摧的城池,只堅持區區十六天就陷落了。


君山話史



區區孟達,何德何能,竟然一怒之下斬殺了徐晃,十怒之下他也斬不了啊!!!哈哈哈……據我所知,正史中的徐晃,是病死的;三國之中夠資格殺徐晃的,我想來想去,就只有曹老闆一人;

徐晃可是從“黃巾起義”一路打過來的老將,他打過的戰役,拿過的戰功,可以說在整個三國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張遼都不一定比他的戰功多;特別是在襄樊之戰,徐晃將其軍事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說關羽威震華夏,那麼?徐晃就是威震關羽;曹操對此戰評價“敵人塹壕鹿角層層包圍,將軍作戰全勝,攻陷敵圍,殺死、俘虜大批敵寇;我用兵三十多年,加上聽到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也沒有長驅直入衝進敵圍的;而且襄陽、樊城的包圍,比起戰國時的莒城、即墨,情況要嚴重得多,將軍的功勳,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而且曹操在聽說徐晃回軍之際,更是大張旗鼓,出迎七里之外,曹營之中,能享受此待遇的將軍寥寥無幾;他還把徐晃的治軍風格,比作西漢著名將領“周亞夫”,這也是對徐晃最好的肯定;



徐晃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作戰經驗豐富,而且為人謹慎,善觀全局,有勇有謀;而孟達只是一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小人,從事劉璋,轉投劉備,判投曹操,最後再想投蜀漢,事敗被殺;他這樣的人,給徐晃提鞋都不配,拿什麼本事斬殺徐晃!!!!


愛尚文史


孟達一生沒啥大的才能,卻有一項吃香本領,能揣摩形勢,攀附主人,做到左右逢源,他的存在和轉換陣營,在不同時期都發生一定影響,而他鎮守的新城,恰好處在孫曹劉交界,東通漢中,西達荊州,只是山路險峻難行,因此也受到各方看重提防。孟達與法正是好友,同是雍州扶風人,在劉璋時期因亂避入蜀地投奔劉璋,見劉璋為手下左右,懦弱而不能成事,心生外向,想迎立明立以展身手立功業。與法正張松等一同選定劉備並與法正到荊州迎劉備入川,劉備任命他駐守江陵,交後方給降將以示看重。


曹劉漢中大戰,孟達也被調入益州,獨自帶兵從荊州方面的秭歸北攻房陵,殺死房陵太守諸葛亮的姐夫蒯祺,攻下房陵後繼續進攻上庸,這時劉備下了意味深長的一著,讓假子劉封帶兵沿著沔水順流而下相助孟達,表面是相助孟達,實際是奪取領導地位,就這樣在二人的合力下,上庸三郡收入囊中,並令劉封為主孟達為副鎮守,三郡多山,豪族異族各自為政,之前也是政令通以通達的地區。(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二人平定不久,關羽發起襄樊大戰,水淹七軍士氣如虹,便傳書劉封孟達要二人前來幫助,奪取襄樊,一起打通漢中與荊州的通道。二人不聽,說山城初附,各事未靖,不便提兵離開。


孟達的降魏,是不忿於劉封的凌辱欺侮“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又明白沒有出兵幫助關羽致其身死,難逃責任,於是降敵,曹丕篡漢不久,正愁天下人心未附,心虛得很,有敵國降將來投,大為歡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孟達又善逢迎,溜鬚拍馬恰到好處,於是受到賞識,曹丕封他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又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孟達為太守。既辭蜀來魏,舊友法正不在,孟達便另尋新靠山,搭上桓階和夏侯尚,曹魏正當勢的一文一武,自此朝野都吃得開,日子過得舒心。

孟達的再反,源於曹丕和夏侯尚之死,孟達頓失靠山,又為新帝曹睿所不喜,受到冷落,而諸葛亮當時正在籌謀伐魏,觀察到這情況,便派人誘降,又知他喜歡拉幫結派,讓與孟達交情不錯的託孤大臣李嚴寫信給他“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孟達怦然心動,便又與蜀漢眉來眼去,討價還價。(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時日一久,交關之事洩露,被魏興太守申儀向司馬懿告發。這事也是三國一大疑案,究竟是孟達自己事機不密而洩,還是諸葛亮有意為之,後人爭論紛紛。

在宛城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的司馬懿得知,便寫信迷惑孟達,自己提兵快馬加鞭奔赴新城平叛,只用八天便兵臨城下,孟達方信諸葛亮料事如神,悔之莫及,閉城自守。吳、蜀二大陣營得知消息,也派出援兵解救孟達,被司馬懿部攔阻在西城的安橋、木蘭塞等地無法前進。圍城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手下李輔開城投降,魏軍入城,擒斬孟達。這一仗沒有徐晃什麼事,他已在前一年逝世了。


南方鵬


孟達人稱呂布第二,有勇無謀,一生叛變三次,終於於最後一次叛變未果被司馬懿圍困,斬殺而亡。至於徐晃之死,可以孟達無關,切勿張冠李戴。

孟達首先為劉璋效命,後來劉備取的蜀川,投靠劉備,劉備先令其駐守江陵,隨後當劉備平定蜀川以後,升任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派孟達、劉封接應關羽進攻樊城,但孟達和劉封因上庸等地剛剛歸順,人心不穩,拒絕救援。後來關羽被曹魏和東吳腹背夾擊,敗走麥城,不就被殺害。

劉備大怒,孟達又與劉封不和,擔心備受牽連,就率領四千多人投靠曹魏,並受到重任。

曹丕病逝,曾經一起作戰的戰友也紛紛離世,他又是蜀漢叛軍,地位和性命有可能不保。最後被諸葛亮誘降,密謀第三次叛變。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孟達叛變就被魏興太守申儀高密。

司馬懿一邊寫信安撫孟達,一邊派遣精兵前去平叛。孟達自信司馬懿回兵至少三十日,所以沒有放在心上,但司馬懿急速行軍,八日之內到達上庸。圍困孟達十六天,最後孟達的親信繳械投降,孟達也被斬殺。

經歷三次叛變,終於於第三次因洩密而亡。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安夏曆史君


這一點得說句公道話——徐晃是善終,可不是死在孟達這樣的宵小手裡的;而孟達這種反覆之人,在三國已定的時代,自然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先說徐晃吧。徐晃的死,在《三國志》裡記錄的比較簡略,但是可以確定他絕對不是死在戰場上的:

明帝即位,拒吳將諸葛瑾於襄陽。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病篤,遺令斂以時服。......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三國志-徐晃傳》

而唯一能說得上和孟達有點兒關係的,就是徐晃死於太和元年(公元227年)。這一年,久靜思動的孟達終於按捺不住,開始搞事情了。

而孟達最後的結局,小說裡還真沒說錯,就是他在監視他的夏侯尚去世以後,他開始動了歸附蜀漢的心思。而這點小心思還是被司馬懿發現了:

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蜀相諸葛亮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洩其謀。達聞其謀漏洩,將舉兵。帝恐達速發,以書喻之.......——《晉書-宣帝紀》

接到司馬懿安撫信的孟達沒有迅速發兵,反而遲疑了一下。這一下,就為司馬懿調兵遣將直撲新城贏得了時間:

八道攻之,旬有六日,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晉書-宣帝紀》

僅僅十六日,被認為堅不可摧的上庸城就被司馬懿給攻破了。最關鍵的是,還不是硬碰硬的作戰打破的,是孟達自己的外甥把他給賣了的。

當叛徒是沒什麼好下場的,孟達當即被斬首,腦袋也送到洛陽示眾去了。



青言論史



計謀算盡太聰明,孟達反覆終壽命。孟達為扶風郡郿人,演義中字子慶。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民不聊生,孟達和法正一起逃亡蜀地,前去依附劉璋。後來劉璋為對抗張魯,邀請劉備入川。法正、張松、孟達等人,認為劉璋昏弱無能,有意讓劉備做益州之主。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孟達曾迎接劉備入川。

劉備讓孟達駐守江陵,得到益州後,劉備再封孟達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年(219年),孟達奉命攻佔上庸,劉備因擔心孟達有失,派遣義子劉封前去協助。孟達曾多次投靠他人,更換新主。又曾斬殺徐晃,然而孟達的最終結局怎樣?以下依據演義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孟達為何多次易主,投靠他人。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軍北伐樊城,因呂蒙偷襲荊州,腹背受敵。關羽兵敗走麥城,曾向劉封、孟達請求援兵,二人因上庸立足未穩,拒不發兵,致使關羽在臨沮附近被呂蒙擒獲,並被斬殺。孟達因擔心劉備劉備罪責,反叛蜀漢,投靠曹魏。孟達投靠曹魏後,受到曹丕的重用,被封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並因功被封為平陽侯。曹丕又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改名為新城,讓孟達駐防。


這樣曹丕把西南的防務交給了孟達,當時孟達與夏侯尚、桓階等關係很好。曹睿繼位後,孟達便在朝中受到排擠,司馬懿曾多次說孟達有異心,讓曹睿嚴加提防,孟達在朝中逐漸失勢。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孟達因飽受排擠想再次回到蜀漢,諸葛亮又令李嚴給孟達寫書信,約定時間舉事,以便攻克兩都,擒獲曹睿。顯而易見,孟達是個搖擺不定的人,隨著局勢的轉變,孟達就會投靠有利於自己的主人。


其次分析,孟達是如何斬殺徐晃的。也有人認為,孟達斬殺徐晃是演義中的說法,其實孟達是病逝的。但個人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孟達約定反叛時間不久,司馬懿被任命為平西大都督。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老謀深算,曾多次提示孟達要嚴加防範,孟達只是不聽。然而申儀卻暗自向司馬懿告密,反叛孟達。


司馬懿沒有稟報曹睿,率大軍星夜殺奔新城。右將軍徐晃為先鋒,率先到達城下。見到徐晃旗號,孟達大驚失色,急忙扯起吊橋。徐晃騎馬至城下,大罵孟達謀反背主,早早投降。孟達大怒,令弓弩手放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徐晃猝不及防,額頭正中一箭。徐晃被魏軍救回,當晚因醫治無效死亡,享年五十九歲。


再次分析孟達的最終結局如何。孟達成功射殺徐晃,司馬懿令送回洛陽安葬。第二日,魏軍將新城圍的水洩不通,孟達驚慌失措。突然兩路軍馬殺奔城來,孟達仔細一看是申儀、申眈二將。原來二人早就約定與孟達一起謀反,孟達本以為是自己人,急忙率領本部兵馬殺出城來。只可惜申儀、申耽早已投靠曹操,孰不知,孟達謀反正是申儀告密的。


申儀大叫:反賊休走!早早受死。孟達見事情不妙,急忙往回逃。然而城樓亂箭如雨,原來李輔、鄧賢而人已經獻了城池。孟達急忙奪路逃亡,申儀窮追不捨,並最終趕上。達因人困馬乏,被申耽一槍刺死,並割下首級,交給司馬懿。懿隨表奏曹睿,將孟達的首級在洛陽城示眾。申儀、申耽等人皆因功封賞。孟達因做事不密,被司馬懿誅殺,然而究其原因,還是善變惹的禍,如果孟達忠心耿耿,結局也許會好些。

你是如何看待孟達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問題有錯誤,我先指正一下,徐晃的死並非是死於孟達之手,倘若真的死在了孟達的手中,那我真是替身為“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打抱不平,而徐晃真正的死因是因為病逝,也算是安享晚年。


孟達就不一樣了,孟達作為三國中的將領是沒有專門給他立傳記的,可見他的知名度真不怎麼滴,關鍵是沒有操守,孟達的一生其實也可以給他搞一個“三姓家奴”的帽子來帶一帶,好讓後人真正的認識一下這個將領。


之所以說孟達是個“三姓家奴”的將領是有原因的,也是有跡可循的。


  • 建安初年,孟達在益州牧劉璋的手下做事。

  • 後來,孟達看劉備得勢,開始反水跟了劉備

  • 再後來,關羽北伐失敗,劉封逼走了孟達,孟達帶兵投靠了魏國。


在三國那個看重義氣,也看重名節的時代,孟達這樣的人註定是被人看不起的,與所謂的生死比起來,他們更喜歡關羽這樣的人。孟達在劉備西取益州的時候,開始看準時機反水倒戈,成功幫助劉備拿下了成都,孟達最為劉璋的手下,給劉備算得上是來了一次身助攻,這個時候的孟達也許覺得劉備應該給與他點什麼好處。可是劉備不僅僅沒有給他好處,還說了一句特別傷人的話:


“孟達啊!你這個字有點不對啊!(孟達,字子敬)”,劉備有一個叔叔叫做劉子敬,孟達一聽,哎,行我改總可以了吧,於是劉備將孟達的名字改為了子度,可能劉備的心裡在想,你丫的有點肚量好不好,不就改一個字嗎?


劉備就是用這種方式在暗示著孟達和警示著孟達。


當劉備以犁庭掃穴般的姿態發動漢中大戰的時候,下令讓孟達負責負責攻打房陵,在打下房陵之後孟達又樂呵呵的將緊挨著的上庸給一塊打下來,本來孟達因為這上庸太守怎麼著也是他的,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劉備繼續讓原來的申耽擔任上庸太守,還派了自己的義子劉封來監視著孟達。


也許劉備這幾次的行為,在孟達漫長的一生中劉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死於劉備覺得這孟達是一位漫不經心、滿不在乎的將領,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當劉備的二弟關羽在生死存亡之際,孟達死不營救,關羽敗走麥城,還被東吳的士兵逼上了絕路,砍掉了腦袋。


劉備徹底生氣了,劉封怕了,就和他在一塊的孟達急了,孟達所以拍拍屁股投靠了曹魏。


在曹魏的數年間,孟達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曹丕聽到了這個消息十分的激動啊,你劉備不是以仁義著稱嗎?怎麼還能逼走你的將領呢?不行!我得重重的獎賞這個孟達,好讓他起個好的帶頭作用。曹丕賜給孟達散騎常侍、建武將軍的官職,同時還將上庸、西城、房陵三郡之地合併為了新城郡,<strong>同時讓孟達做了新城郡的太守。


孟達的一飛沖天可能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而且這一飛沖天的時間就是七年。


可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第一次瞄準的目標就是新城郡的孟達,諸葛亮給孟達寫了一封招降信,還專門將消息洩露給了司馬懿,司馬懿一聽,所以八百里加急,長途奔襲火速到了新城郡,得了,您也甭解釋了,您這顆頭正好為我增加一點軍功。


孟達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司馬懿砍掉了腦袋。


歷史總探長


無間道|三國孟達

你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

出發吧!

劉備正在自己的軍營大帳內踱著步子,正在思索如何跟吳國清算這筆賬,孫權這小子偷襲我後方大營,關羽也是太輕敵了。

只聽外間一步急促的腳步聲。

報!報告主公,孟達又叛變了,他現在正帶著一群人,我曹營去了。報汛官向劉備報告的情況。

劉備又氣又惱,剛剛沒了自己的好兄弟關羽,tmd,孟達這兔崽子又叛變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真是禍不單行啊。

知道了,你退下吧。

軍師,你看這如何是好?劉備問道。

向荊州之地,已經成為危地,不宜久留,我們還是快撤吧,進不可守,不能囤積大量的兵力,已無處可退,主公還是早做打算,諸葛亮答道。

不行,我要找孫權算賬,軍師可為我籌謀一二,定要為關羽兄弟報仇,劉備說道。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先回蜀中再說吧。

傳我軍令,整軍待戰,明日起拔,還蜀中!

諸葛亮收拾殘兵敗將,軍師等等一路蕭索的回了四川,再無往日的威嚴。

報,魏國使者到。

快請來。諸葛亮趕忙揮手讓他請進來。

奉我家將軍之命,奉上綢緞布匹各500匹,金50斤,以謝軍師當年知遇之恩。

煩勞兄弟,請到驛館休息。

待眾人出,諸葛亮急忙召喚馬謖。

細查此批物資,如一點速速來報。

馬謖領命而出,細查物資,得一錦盒奉諸葛亮。

打開查看,空也。

諸葛亮明白其意思!

諸葛亮取白紙一張,中心點點墨一點。

付與使者。

正此時,劉備在大殿上,以小卒之事大發雷霆,正在咆哮之際諸葛亮進。

諸葛亮道,征服東吳之事已確認,主公可整軍帶兵15萬,即日可中東征,報兄弟之仇。

於日,劉備整軍祭天祭祖祭宗廟,發徵東吳新聞,然後浩浩蕩蕩,奔向東吳而去。

諸葛亮夜觀天象,已知是不可逆轉,急書與劉備,違逆天機不可洩露之罪,希望求得劉備周全。

然,陸遜火燒連營700裡,大敗劉備。因為火急攻心,一病不起,急招諸葛亮赴白帝城,研究託孤。

孟達又潛秘史,至諸葛府,未見。

孟達二潛秘史,未見。

孟達很是困惑,已然組織拋棄了他,準備真心投魏之際,事洩。

孟達死!


少華聊史


孟達與諸葛亮密謀反叛曹魏,不料被司馬懿發現他與諸葛亮之間的私通密信,司馬懿八天急行軍一千餘里趕到新城,打了孟達措手不急。斬殺了孟達


北案羽裳


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孟達恰待開門追趕,四面旌旗蔽日,司馬懿兵到。達仰天長嘆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於是閉門堅守。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