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西涼的馬超為何歸降劉備後便沒了血性?馬超經歷了什麼,為何留下悲悽的遺言?

靈魂的感觸


說起蜀漢的五虎上將馬超來,多數人都會想到錦馬超的勇猛無敵,不僅能讓曹操割須棄袍,還在歸順劉備後引起關羽的關注,寫信給諸葛亮,問“我和他誰更厲害”。

可見馬超絕非浪得虛名,連一向誰也瞧不上眼的關二哥,都要拿他來做標尺,比較一番。確實,馬超是少數能讓曹操也佩服的敵手,甚至為他發出感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當然,馬超沒有被曹操咒死。不過,他的死曾讓後人唏噓不斷——

這位白衣白馬的將軍少年成名,大殺四方,深得羌人之心,然而歸降劉備後再無大的作為,如同銷聲匿跡一般,僅47歲就死了,並給劉備留了個悲悽遺言……

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唐朝詩人戎昱曾寫有一首詩,其中兩句是:“能持蘇武節,不受馬超勳”。表達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寧可如蘇武那樣持節不屈,也不接受馬超那樣的勳爵。

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19年的故事人人皆知,為了自己的信仰,他堅守節操不低頭。在這裡,為什麼詩人要拿馬超和蘇武做比較呢?

馬超歸順劉備後,被封為左將軍、授予“假節”;後又被封為驃騎將軍兼涼州牧,晉爵阨鄉侯;47歲去世後被劉備追諡為“威侯”。

這樣的勳爵足夠耀眼,這樣的榮光也足夠蔭護後人——他的馬承繼承了他的爵位;女兒許配給劉備之子、安平王劉理;從弟馬岱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但是這一切的背後,有著經常被後人所忽視的故事。

之一:因為馬超反曹,馬氏宗族包括自己的父親馬騰,弟弟馬休、馬鐵等200多人被曹操斬殺。昔日的馬氏關西旺族,只剩下馬超、馬岱。家族幾被滅門,馬超對曹操的痛恨無以復加。同時,內心的痛楚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

據載,曹、馬沒有反目前,曹操為拉攏馬氏家族,先後封官馬騰、馬休、馬鐵並進京當官。馬超獨掌關西鐵騎,沒有入朝。後來為聯合韓遂抗擊曹操,竟提出認韓遂為父,自己斷絕與馬騰的父子關係,韓遂也斷絕與兒子的父子關係……

後來發生的一切,冥冥中似乎狠狠教訓了負心、忘祖的馬超。在特別重視宗法關係的當時,馬超石破天驚的那番話,大大超越了人們的感情認知。也許,若干年後馬超內心也為此飽受煎熬吧。

不僅如此,馬超的妻子、兒子也在父親和兄弟死後若干年,被反叛自己的部下盡數殺死。馬超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擁有再多的勳爵又能怎樣?說到底,這是用親人的鮮血換來的,又哪有什麼可讓你羨慕的呢?

之二: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歸順劉備的馬超,完全可以這樣說:虎落平陽,難掩內心失望,隨時提防被陷害。想當年,錦馬超追殺曹操割須棄袍一路亡命,至少有兩次殺得曹操毫無還手之力。

這與被曹操追得攜男帶女倉皇奔逃的劉備比起來,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儘管劉備最終入蜀稱帝,但錦馬超也算是一方諸侯,卻落得“屈尊”投蜀漢,還要受到關二哥的格外“關照”,馬超難免不會沒有虎落平陽的感覺。

武藝高強,在冷兵器時代屬於馬超的核心競爭力,他還富有軍事素養,並深得羌人之心,五虎上將中排名僅次於關張……但是,這個人不屬於劉備打天下的嫡系,是半路入夥的。這就決定了馬超歸順後,不會不受到猜忌和挑撥。

為了自保,馬超只能謹小慎微,面對彭羕暗示造反的舉動,毫不猶豫向劉備告發,以示忠心。野史還記載,馬超歸順後大咧咧地喊劉備的名字,引來關張二人的不滿,想殺之而後快……馬超在劉備手下有苦難言,苟且偷生而已。

所以,馬超臨終才有給劉備的如下遺言:“我家族200餘人,幾乎被曹操全部殺盡,現在只有一個堂弟馬岱,就讓他繼承馬氏的宗廟祭祀之事吧,懇切地託付於陛下,別的我就再多說了。”

讀罷錦馬超的遺言中,或許你會明白,功名利祿都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親情才是相伴一生的。

但願,人們能讀懂馬超的心思。


指動濟南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歸降劉備之後的馬超,不是沒有了血性,馬超還是那個馬超,曾經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的馬超。

之所以在歸降劉備之後,馬超突然給人一種退出歷史舞臺的感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打仗不是古惑仔街頭打架,能打的全都上。戰爭只是政治的延伸。


馬超沒有繼續大放光彩主要以下幾方面原因:

壽命

從馬超投奔劉備到馬超患病離世,中間只有七年,馬超死時年僅47歲。

馬超在劉備陣營中的時間是不算長的,作為一件大殺器,如此早逝實在可惜。

牽制

要說劉備一點不猜疑馬超是不可能的。

馬超在西涼差不多西北王的角色,誰不服就揍誰,他稱西涼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好歹曾經也是帶著幾萬人,稱雄一方的諸侯,說他徹底放下昔日榮光,甘心做屋簷下低頭的他人武將。我是不信的,劉備更不可能信。

所以,劉備對馬超一定有所防範,一般情況下不會給馬超太多的軍隊,以防他腦門一熱,帶兵就自立門戶了。畢竟,馬超大部分家小都被曹操殺了,他牽掛的不多。

馬超投奔劉備後,也是一直向劉備證明自己的忠心。

彭羕勸說馬超和自己一起裡應外合造反,馬超想也不想就把他交給了劉備,劉備殺掉了彭羕。

勸說劉備進位“漢中王,馬超是帶頭人之一。

劉備也給了馬超很多榮譽,以顯示對馬超的重視。

這是一種政治上的配合。


各取所需

馬超投奔劉備,劉備起用馬超,都是有各自的需求,也是一拍即合。

馬超需要劉備。

馬超大部分的人生都和曹操有關,到了後期,馬超的人生就只剩一個曹操,有曹操沒他。

馬超被曹操整的家破人亡,失去地盤。於是投奔張魯,後來馬超發現張魯指望不上。這時候劉備來了,馬超認為劉皇叔是可以抗衡曹操的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於是馬超投奔了劉備,劉備是馬超報仇最後的希望。

馬超投奔劉備就是為了殺曹操,沒別的目的,這一點劉備自然清楚。


劉備也需要馬超。

馬超是西北王,馬超在,哪些少數民族就不會鬧騰,不但不會鬧騰,馬超還幫劉備招來不少少數民族擴充軍隊。

馬超武勇,雖然少謀,但是用在對的地方,就像庖丁解牛,又準又狠。馬超幫劉備拿下了成都。

劉備要用馬超來坐鎮西川,震懾土著。馬超的敵人是曹操,讓馬超來防禦可能來犯的北邊曹操,也是恰好的。所以,馬超不大可能被派出去執行別的任務。

劉備需要馬超的威名多過馬超的武勇,這足以顯示劉備在政治上的高超手腕。

馬超如果不是死的早,也是有機會在後來與曹魏勢力好好一戰的。

可惜一切都是宿命。


馬超臨終前只是託付了弟弟馬岱給劉備,是很悲悽,因為滿門血仇未報,自己卻已先去。此後便再無機會,只希望馬岱能過好,也不再有所圖了。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威震西涼的馬超。

這既是馬超的優勢,但也是馬超的劣勢。

馬超當年潼關一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從此天下揚名

那個時候的馬超意氣風發,也正是題主所謂的有血性。

可自從馬超敗於曹操之手後,也就是“英雄氣短”的開始。

戰敗之後,涼州是不能回了,馬超只能輾轉投靠到張魯門下。

從大殺四方的一鎮諸侯,到寄人籬下得普通武將。

這也許就是馬超性格轉變的開始。

可能馬超也沒有想到,自己投靠到張魯麾下之後,居然飽受張魯的猜忌。

為了尋求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沒有辦法, 馬超只能儘量的為張魯賣命,以求自保。

後來張魯那裡實在是混不下去了,連兒子馬秋都被殺了,馬超只能帶著人投奔了劉備。

有了在張魯那裡的前車之鑑,馬超只能更加的謹小慎微。

而劉備這個人呢,也很是忌憚馬超的喲勇武,所以也故意不重用馬超,基本上就讓馬超在成都養老了。

否則舉國伐吳的時候,不可能不帶著馬超這員難得的猛將。

馬超一身武功,無處施展,心中肯定是非常苦悶。

再加上馬超擔心劉備猜忌自己,所以活得非常小心,就連友人向自己抱怨了兩句劉備,馬超都趕緊把話告訴給了劉備,生怕日後牽連到自己。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投降劉備之後馬超,精神是高度緊張,但有無比鬱悶的。

這樣一來,因為心情不好,馬超才積鬱成疾,最終抑鬱而終。

否則就憑馬超一身武功,在沒有遭人暗算的情況下,又怎麼能突然患病,四十多歲就去世了?

我是@盜帥夜留香YE,關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話題。


盜帥夜留香YE


馬超原本是可以媲美呂布的猛將,曾經差一點擒獲曹操。馬超的軍隊,有的類似於古羅馬軍團,和中原戰法迥異。在西涼一帶,馬超有很崇高的威望,屬於一個實權派,可以稱之為“西北王”。由於馬超的反叛,結果惹怒了曹操,曹操把馬超的父親馬騰等一家幾十口斬盡殺絕,之後又利用離間計,消滅了馬超的主力部隊。馬超被迫最後投靠了劉備。

平心而論,劉備對馬超是很器重的,給予了馬超很高的禮遇。蜀漢和曹魏不同,它屬於沒有底蘊的暴發戶,對天下人才沒有什麼大的吸引力。一個半吊子“名士”許靖就可以在蜀漢混的比諸葛亮位置還高。劉備也急需這些名士來裝點門楣,所以對有名氣的人都比較巴結。馬超來投,劉備自然如獲至寶,以後對馬超不斷提拔。馬超在蜀漢的政治地位和軍潔排序甚至超過了關羽和張飛。不過,這些都是虛的,馬超並沒有得到實權。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馬超原本屬於諸侯,而且是有真正實力的諸侯,以他的能力和威望是可以自立山頭的。劉備自然會提防他。劉備雖然會利用他的名氣,但是絕對不會信任一個半路入夥的他,所以像供菩薩一樣供在上面,並沒有給予實權。馬超顧念其家人慘遭殺戮,心情極度悲涼鬱悶,卻不能報仇雪恨,自然影響到了他的健康,很快就病倒了,最後終於鬱鬱而終。他也是一個悲劇人物。


懷疑探索者


首先,馬超曾經是諸侯,一方州牧。

這樣的身份,無奈寄人籬下,先投張魯再被逼迫得投降劉備,是沒有辦法的事。作為曾經的一方州牧,繼續發揮出優秀的軍事才能,是不合適的。

其次,馬超性格有缺陷。

作為羌漢混血,父親馬騰出身草莽,馬超學習到了軍事才能,卻缺乏漢族士大夫應有的基本禮法。馬超為了地盤與擴張勢力,置父親兄弟安危不顧,草率起兵反曹,導致父親兄弟全被曹操處決。造反者滿門抄斬,銖滅九族,這一點馬超不會不知道。作為正常人應該是做不出來的,最少起兵之前你應該通知父親兄弟潛歸才是。

就憑這一點,不孝之人還有什麼出路呢?

第三,馬超檢舉好友彭漾。

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劉備貶官外地,滿腹牢騷來找馬超發洩。一開始鬱郁不得志的馬超隨口附和幾句。彭漾以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動”馬超:“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聽一番狂言默默無語。彭漾一走便立即上表劉備,揭發他的“大逆不道”。彭漾立即被捕,不久處死。

馬超這番行為真的是不夠光明正大。因為是他先符合彭漾也發了幾句牢騷,才引出彭漾後面的大逆不道之言。在這種情況下,為自保便幹起告密的勾當,把彭漾推入絕境,確實讓人不敢恭維。

第四,馬超被劉關張聯合恐嚇

《山陽公載記》記載:馬超剛投降劉備的時候,劉備厚待,馬超半生諸侯禮儀不當,常直呼劉備表字,關羽非常憤怒,請求殺馬超,劉備勸解:“馬超窮途末路來歸附我,就因為直呼我的表字,而把他殺了,以後怎麼面對天下”張飛也勸解:“這樣的話,用禮儀做給他看,他就明白了”

次日早上大會,馬超來的時候,關羽張飛持刀直立在劉備兩旁,馬超環顧身邊座位卻看到關張持刀直立於劉備兩旁,非常驚訝,從此再也沒有直呼劉備表字。次日嘆氣說:“我才知道為什麼我會失敗,直呼主公的表字,差點被關張殺了”

裴松之認為,馬超既窮途末路歸降劉備,接受劉備授予的尊貴爵位,怎麼會傲慢到直接稱呼劉備表字?關張直立劉備身後,馬超就想到是因為自己直呼劉備表字等也不合理,所以裴松之認為不可信。但近現代學者認為馬超督軍臨沮(臨沮屬荊州),從地理上講,劉備關羽張飛馬超出現在同一地點卻也合理。

所以,經歷這些事情後,馬超再也沒有血性了。


四川達州


眾所周知,馬超渭水一戰名揚天下,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然而,馬超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最終被曹操以離間計分而擊之,兵敗渭水。真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僥倖逃脫,無奈,投到張魯,門下。張魯對馬超也是多加提防,不敢縱容,後又,轉投劉備。被封為五虎上將(其實只有四虎趙雲是追封的。)

根據小編的理論,馬超投奔劉備之後,默默無聞。一直收著,打壓與排擠,最終,47歲,咯屁草涼了。是什麼讓一位英雄,如此悲憤!當然是與求不得,壯志難酬。

這其中體現了一個道理,為什麼劉備,送給馬超高官厚祿,卻又排除到,決策圈之外?是不受信任嗎,我覺得當然不是。因為馬超當時是在西平關,防羌人進入西川。按照今天的標準,那是西南軍區總司令的標準。如此高的待遇,怎麼能說不受重用呢?

順便和大家訴一件事,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本人最喜歡的是司馬懿,而非諸葛亮之流。至於馬超,那就更是,邊緣化的人物了。在歷史的長河中往往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同樣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枉死的也絕不止馬超一人。

可是小編為什麼選了馬超,根據本人大膽猜測,小編屬於,有志難伸這樣的情懷!

馬超的遭遇與小編現在的近況,似有類似。其情況,有類似,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就是擺在小編面前的重要任務。

按照小編的說法,如果不投靠劉備馬超便不會死,呵呵。對不起我要說,如果不投靠劉備馬超死的更快。可是馬超自投靠劉備以後,只是駐守在西平關以防羌人,自己無太大作為。小編,想過嗎,張作霖為什麼能一統東北?

當時有一個軍閥和張作霖一起拼的是一位團長。張作霖任命一位回國碩士擔任金融管理。這位團長不服,走張作霖理論,張作霖大罵,你就是給別人端洗腳水都不配。最後這位團長在一起,之下,帶著,張作霖,三分之一的部隊,出去別的地方發展。結果,發展不行。最後又回到張作霖的部隊中,但是不受張作霖的重用。

試想一下當時如果馬超,不是重武輕文,以他,當時的地位,發展軍力,發展生產,鼓勵貿易增加收入。過幾年就算他取代劉禪,都不成問題。這就是,馬超的短處,所以馬超之死是他自己造成的。

馬超,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自大自矜,目中無人。換成,小編,如果有經天緯地之才,會服做馬超這樣,爛泥扶不上牆的人嗎?

小編,如果想走出目前的困境,只有定下心來。專注一門深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最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進入上流社會,掌握一定資源。或者結交好友,利用,上流社會的資源為自己服務。當然不可結交那種目中無人,驕傲自大的王八蛋。


海洋377791


馬超,一個既熟悉又似乎陌生的名字,說起馬超,我們一般會想到“割袍斷須”的故事,曾經一度將曹操打得大敗,差點將曹操誅殺,何其英雄。然而自從馬超歸降劉備,協助劉備平定西川后,我們便再沒聽說過關於馬超的英雄事蹟,如同“人間蒸發”一般,直到死前,在《臨末上疏》 中留下悲悽遺言,令後人惋惜。英雄遇明主本可一展其長,為何馬超遇劉備後卻再無建樹,默默無聞了呢?馬超歸降劉備後到底經歷了什麼呢?親朋之死影響了馬超的餘生。

神威天將軍——馬超

馬超,字孟起,東漢開國元勳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西涼太守馬騰長子。在小說演義中,馬超被稱為神威天將軍,大名鼎鼎的蜀漢五虎將之一,曾起兵反曹,殺得曹操“割袍斷須”,狼狽不堪,落荒而逃,威震西涼。

當然小說演義還是誇大了些,不過歷史上的馬超早年確實是英雄無敵,多有謀略,曾號召關西,關中各地大小軍閥聯軍抗曹,集結兵馬十餘萬,與曹操對陣潼關。曾趁曹操潼關北渡之時,率軍截殺,差點一舉將曹操誅滅,所幸曹操有部將許褚的拼死保護,才倖免於難。《三國志》記載:

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馬超威名遠揚,曹操與之對陣也親見其驍勇,故發出了“馬超不死,恐無葬身之地”的感慨。

孤獨的“烈馬”再無烈性

馬超,三國時期的一位悲情英雄,細讀馬超,不禁想起了《水滸傳》中的林沖,兩人的經歷頗為相似。早年馬超反曹,家族二百餘人悉數被曹操所殺,馬家僅存的血脈唯有馬超與堂弟馬岱。此事對馬超的打擊實在太大,有一次過新年,馬超的妾弟董種來向馬超恭賀新年,馬超悲痛的說到:“家門數百人都被殺了,我們兩人還有什麼好慶賀的。”,可見這位英雄內心的悽苦。歸降劉備期間,馬超無時不對此事耿耿於懷,然手刃曹操的心願似乎是“天方夜譚”,內心的這種苦悶與無奈想必大家也清楚。

公元220年,友人彭漾的離世加深了馬超內心的自責與愁苦,怎麼一回事呢?當時劉備想把彭漾調離中央任職,彭漾知道了很不高興,於是便來到了好友馬超府上來發了發牢騷,以解心中苦悶,雖說彭漾的話語中譏諷劉備,說得有些過了,倒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馬超聽到後,便立馬向劉備告知了這件事,以致好友彭漾被劉備斬殺。這種“打小報告”的事情發生在馬超這種武將身上本來就是一件恥辱之事,由於彭漾死了,這件事也人盡皆知,昔日的其他好友也逐漸疏遠馬超,本來就無親,此事發生後,連朋友都沒幾個了,自此馬超在孤獨中鬱郁成疾,於公元222年病逝,年僅47歲。

死前曾留給劉備一道奏疏,其中有一段話道盡了這位英雄的悲涼於無奈:

“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說他家族兩百人多人都被曹操所殺,僅剩從弟馬岱,希望劉備以後能善待,其他的也沒什麼說的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應該說,馬超的家世背景十分榮耀,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其父馬騰,是西涼太守,自己更是武功卓著、技藝精湛,也是一方諸侯,威懾一方。

但馬超有勇無謀,當然這裡所說的“無謀”是相對於普通謀士而言,也並非草包之類的一竊不通,較為淺顯的軍事謀略還是懂的。

首先馬超反曹就是一件很不理智的行為,以曹操當時的實力和能力人家是投靠都來不及,既然要反也要想個萬全之策,至少要把家屬安頓好,但他卻毫無準備地行動起來,也難怪曹操先拿他的家族開刀,就差馬超、馬岱兩人了,還能起什麼風浪。

良禽擇木而歇,馬超在擇主上就缺乏思考,先是投張魯因受懷疑才投劉備,雖在取西川之中屢立奇功。但時間久了,馬超的一些“毛病”就逐漸顯現,比如做人不守信,也即嘴巴太鬆,彭漾的酒後怨言,他也去跟劉備說而被處死,雖然後來有些內疚,但也給人不仗義的感覺。

他的這種性格讓劉備想起當年的呂布,當然他心人格是要比呂布好得多,縱然沒有殺掉馬超已經是給足天大的面子了,但想要委以重任就比較難。

那麼馬超後期為萬念俱灰呢?首先是家族的離世,好友死於自己的多嘴而難尋知已,另外劉備以及其

他官員將領多少都在著一些誤解和防線,也即不信任,但這只是心理上一些微妙反應,在口頭上並沒說什麼!但人生至此還有何意義呢?他留下悲悽的遺言,也是對他一生經歷以及自己的缺點的自悔和感嘆!而自己身邊也只剩下堂弟馬岱唯一的親人,所以臨死前要求劉備善待馬岱,果真後蜀馬岱確也受到重用,這在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當中經常出現,也可看出劉備、諸葛亮是有采納馬超臨死的請求,當然後蜀沒什麼出色將領也是一個原因。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其實馬超歸降了劉備,就沒有了血性,這是因為馬超得了“抑鬱症”了,一直生活在自我反省與悔恨之中。

這段歷史還的從“馬超”的父親“馬騰”和他的異性兄弟“韓遂”搞摩擦說起,當時馬騰父子及羌人佔據關中,表面上還是歸順朝廷的,但關中西涼勢力時間長了避免不了搞摩擦。

這樣曹操就派司隸校尉“劉繇”,涼州刺史“韋端”調解他們的矛盾。

在曹操遠征荊州時,又派“張既”勸說“馬騰”放棄軍權,讓他上朝廷擔任官職,由兒子“馬超”擔任偏將軍,繼續統領涼州兵馬,這其實也就老子的軍權交到了兒子手裡,自己到朝廷做官,也沒什麼,所以馬騰就同意了,這樣不單馬騰去了朝廷,連馬騰的大小家眷也一遍,全都遷到了鄴城。這其實也就是曹操擔心西涼兵反,讓馬騰在朝中,及其家眷掌握在自己手裡,西涼兵就是反,也因為有馬騰一家,作為威震西涼的馬超不會不顧及他父親及其家小的性命,也就是以投鼠忌器之法來控制西涼人馬。

可偏偏就是曹操決定經關中之地去討伐漢中張魯,馬超等西涼眾首領懷疑曹操要以此為名佔據關中,就不考慮後果和曹操對著幹,結果害死了自己的一大家包括父親在內的二百餘口人,尤其是馬超被曹操擊敗後,馬超為了和曹講和,又奉獻了自己身邊的一個兒子為人質,結果曹操假意答應講和,最終還是把馬超逼的逃往漢中,最後馬超雖然投了蜀漢劉備,但自己的親人家眷二百餘口,因為自己錯誤的造反決定喪了性命。

以客觀的評論,馬超其父馬騰都在朝廷做官了,你馬超反的什麼勁?與其寄人籬下在劉備麾下和在寄人籬下於曹操有什麼區別?

所以“馬超”投劉後,一直活在失去親人的陰影和自責悔恨當中,這也是馬超投劉後沒有血性的原因,可能劉備也是看到馬超狀態不是很好,除了給予高官,也沒委任什麼任務。所以馬超活了四十多歲憂鬱而死,所以馬超給劉備留下了悲悽的遺言來說明箇中原因。


夏有涼風61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馬超投劉備後沒了血性?

首先,對劉備而言,馬超不能用。因為馬超多次背叛,忠心很成問題。

其次,對劉備而言,馬超不好用。劉備是任用一個個集團體系,馬超孤軍來投,在劉備陣營很難發揮作用。

其三,對劉備而言,馬超用處不大。馬超特點單一,勇武有餘,謀略不足,在劉備陣營起作用的空間不大。

正因為以上三個因素,馬超在劉備陣營並不受重用,雖然地位較高,但沒有實權。在這種情況下,馬超無可奈何,再有血性也沒有展現的舞臺。

第二個問題馬超為什麼留下悲悽的遺言?這要從馬超背曹操後,父親馬騰等宗族但凡留在許昌的人員全部被殺,馬超家族除了馬超和堂弟馬岱等幾個人倖存外,馬氏幾乎被滅族。雖然馬超不反曹改為投曹,也許後果更慘,但在世人眼裡,馬超不顧父親生命起兵,是不忠不孝之舉,他因而背上了巨大的心理倫理包祔。臨終遺言中,他說家族人員被曹操基本殺盡,希望劉備照顧他的堂弟馬岱。讓家族傳承下去,成了馬超最大的願望,相比以往的威風凜凜,這遺言算是悲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