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

哈爾濱, 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位於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界於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之間,東與牡丹江市、七臺河市接壤,北與伊春市、佳木斯市接壤,西與綏化市接壤,南與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接壤;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5.31萬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戶籍人口962.1萬(2016年末)。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

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元、明時,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幹都司的轄地。明末清初,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1946年,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建國後,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

哈爾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金、清兩朝發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爾濱阿城,金源文化由此發揚全國,是熱點旅遊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

2018年10月25日,獲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稱號。

2019年1月,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人口

截至2015年末,哈爾濱戶籍總人口961.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64.3萬人。在全市人口中,市轄區人口548.7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184.82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9.2%。全市出生人口6.0萬人,出生率6.22%,死亡人口6.1萬人,死亡率6.39%。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7%。[12]

年末戶籍總人口962.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67.8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8.6%。在全市戶籍人口中,市轄區人口551.1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192.4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20.0%。全市出生人口6.7萬人,出生率7.0‰,死亡人口4.5萬人,死亡率4.7‰。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13]

民族

哈爾濱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截至2010年,哈爾濱市共有包括朝鮮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在內的4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1.67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6.55%,佔全省少數民族總數的33%。

2016年,哈爾濱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91.2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96.7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513.8億元,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32.4:55.9調整為11.3:31.1:5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3445元,增長8.7%。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294.0億元,增長8.3%,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4.0%。[16]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23位。[17]

2016年,按決算數據,全年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681.0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6.2億元,增長7.5%。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76.3億元,增長6.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9.0億元,增長4.1%;教育支出122.2億元,增長9.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9.6億元,增長10.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3.6億元,增長6.8%;城鄉社區支出180.3億元,增長7.8%。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2.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2%。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0.7%,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下降1.6%,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上漲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2.7%。[16]

2016年,年末城鎮就業人數269.4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1.4萬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再就業7.7萬人。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53.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6%。[16]

第一產業

哈爾濱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發展食品加工業和農業經濟的理想地點,適合種植各種食用和紡織用農作物。大豆、馬鈴薯、亞麻、甜菜等農產品產量居全國之首;貂皮、豬鬃、馬尾、黑木耳、猴頭蘑、黑加倫、蕨菜、蜂王漿、椴樹蜜等土特產品馳名中外;藥用植物防風、甘草、刺五加、人參、黃芪等名貴藥材的質量屬全國上乘;哈爾濱的東部和北部生長著紅松、白松、水曲柳、黃柏等珍貴樹種--為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6]

2016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29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農業產值646.8億元,增長6.4%;林業產值35.3億元,增長5.0%;牧業產值549.4億元,增長5.0%;漁業產值26.0億元,增長10.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9.0億元,增長14.0%。

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39.0萬千瓦,增長1.4%;化肥投入(折純)45.6萬噸,下降2.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175萬畝,增長5.9%。

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2501萬畝,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發展到94.8萬戶。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5家,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帶動基地面積1400萬畝。

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認定面積(含山產品和水產品面積)1270.7萬畝。有效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識1185個,綠色食品標識503個,有機食品標識175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28個,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810萬畝。[16]

第二產業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

松北科技創新城

哈爾濱建市之初工業體系以食品、紡織等輕工業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哈爾濱市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基地。抗美援朝時期“南廠北遷”的實施,主要從遼寧遷來一些工業企業。“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華的156項重點工程,有13項落戶於哈爾濱,形成了哈爾濱市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體、重工業為重心的工業經濟結構。這些重點工程主要包括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鍋爐廠、哈爾濱汽輪機廠等一批重工業企業,構建了哈爾濱市以機電工業為主體,紡織、冶金、輕工等行業為輔的工業體系。1957年,哈爾濱市區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七位,成為了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1964年開始,中國開始三線建設,哈爾濱作為國防前線城市,大量企業向西北、西南等地區或整建制搬遷,或支援建設,相繼成立了西北鋁加工廠、蘭州電焊條廠、天水長城精密電錶廠等,對哈爾濱市的工業體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18]

2016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1.6億元,增長5.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採礦業增加值4.0億元,增長11.3%;製造業增加值843.9億元,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153.7億元,增長7.4%。

[16]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3901.9億元,增長1.3%,產品銷售率為9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4.7%,下降2.1%。

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產值424.9億元,增長6.0%,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0.8%。

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12.6億元,比上年增長9.8%。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028戶。其中,一級資質及以上建築企業162戶,佔全部建築企業的15.8%;一級以下建築企業866戶,佔84.2%。資質以上建築企業中有工作量的建築企業723戶,佔全部資質以上建築企業的70.3%。[16]

2016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040.1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364.7億元,增長43.0%;第二產業投資1797.7億元,下降2.8%,其中工業投資1720.9億元,下降0.5%;第三產業投資2877.6億元,增長15.5%。

計劃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9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36.3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4.5%。

國有及國有控股固定資產投資1046.7億元,增長8.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937.3億元,增長11.0%;港澳臺及外商固定資產投資56.1億元,下降29.0%。

城市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828.4億元,增長37.5%。其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投資256.8億元,增長77.5%;信息傳輸業投資68.7億元,增長1.3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395.1億元,增長27.0%;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07.7億元,下降7.6%。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12.1億元,比上年下降12.0%,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0.2%。其中,住宅投資348.4億元,下降14.9%;辦公樓投資21.6億元,增長9.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94.5億元,下降6.7%。[16]

第三產業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 副省級市

哈爾濱啤酒(2)

20世紀初期,哈爾濱即成為重要的國際性商貿金融都會,大批國際知名外資銀行包括匯豐銀行、遠東銀行、華俄道勝銀行、日本龍口銀行、中法實業銀行等20餘家外資金融機構曾進駐哈爾濱。華資銀行如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也在早在1910年代即在哈爾濱開設分行。截至2015年底,共有哈爾濱銀行以及龍江銀行等兩家城商行總部設立在哈爾濱。[19]

對俄特色金融業務方面,哈爾濱銀行處於業內領先地位,2010年1-10月統計數據顯示,哈爾濱銀行當年兌換1.21億盧布,佔同期全國兌換量的90%以上,盧布賬戶及盧布存款保有量領先境內同行業,盧布結算和對俄人民幣結算量處於國內銀行領先水平。2014年3月31日,哈爾濱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三家,也是東北地區第一家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城市商業銀行。[20]

201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4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3363.8億元,增長10.1%;鄉村零售額380.4億元,增長11.7%。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528.6億元,增長11.1%;零售業零售額2712.7億元,增長9.8%;住宿業零售額35.8億元,增長11.5%;餐飲業零售額467.1億元,增長12.3%。

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在限額以上單位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37.6億元,增長23.5%。截止年末成交額超億元商品交易市場45個,其中成交額超10億元市場15個。[16]

2016年,與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39.7億美元(海關口徑),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出口16.8億美元,下降28.8%;進口22.9億美元,下降6.1%。從商品類別看,農產品進出口14.7億美元,下降10.3%;機電產品進出口18.0億美元,下降17.8%;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5.2億美元,增長20.2%。[12]

2016年,哈爾濱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9戶,合同外資額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倍。新批准增資擴股14項,新增合同外資2.1億美元,批准投資總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10戶,投資總額23.8億美元,增長6.7倍;批准投資總額超億美元的企業5戶,投資總額22.0億美元,是上五年的總和。

實際使用外資32.1億美元,增長7.1%。其中,直接使用外資6.6億美元,下降22.2%;非直接使用外資25.5億美元,增長28.7%。

全年簽訂執行的國內經濟合作項目764項,到位資金167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省際間合作項目648項,到位資金1519.5億元,增長2.3%。

公路

松花江公路大橋

松花江公路大橋

哈爾濱主要公路有綏滿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哈佳高速公路、五右高速公路、哈同公路(同江)、吉黑公路(黑河)、鶴哈高速公路等。[31]

截至2010年底,哈爾濱共擁有各級公路4035條,公路總里程22534.4公里,公路密度達4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國道1598.3公里,省道865.3公里;高速公路828.9公里,一級公路99.6公里,二級公路980.0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0070.7公里,所有鄉鎮均通公路(其中98.4的鄉鎮已經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通路率達到98.4%(31個建制村未通達)。[31]

鐵路

哈爾濱西站

哈爾濱西站

哈爾濱是東北地區的鐵路樞紐,哈爾濱鐵路局是全國十五個鐵路局之一,北起古蓮、南至蘭稜、東達綏芬河、西到滿洲里,外與俄羅斯接軌,內與瀋陽鐵路局相通。36條幹線貫穿黑龍江省全境和內蒙古部分地區,構成了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開始根據鐵道部的統一部署,鐵路局(集團公司)撤銷下轄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海拉爾5個鐵路分局,實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體制,截至2014年底,鐵路營業里程6854公里,線路計長12516.9公里。[11]

哈爾濱乘坐火車可以抵達北京、長春、瀋陽、大連、天津、上海、廣州、濟南、青島、南昌、武漢、石家莊、鄭州、長沙、西安、重慶、德州、南京、杭州、溫州、海口、福州、烏魯木齊、包頭等以及沿線城鎮。哈爾濱乘火車可以抵達省內所有通客運鐵路的大中小城鎮,是連接中國大陸與東北亞的重要鐵路樞紐。[11]

火車站哈爾濱站哈爾濱西站哈爾濱北站

哈爾濱東站

鐵道線路哈大客運專線哈齊高鐵[32]京廣客運專線

鄭西客運專線哈牡客運專線哈佳快速鐵路

京沈客運專線牡佳客運專線哈綏城際鐵路

航空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哈爾濱的民航事業起步於1950年,1979年以前全省只有5條航線,每週15個航班,年旅客吞吐量僅7萬餘人次。1979年底,建成了可晝夜起降各種大型客機的閻家崗機場,即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太平國際機場屬幹線國際定期4E級機場,航站樓面積6.7萬平方米,旅客吞吐量2013年突破1000萬人次。[11]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是中國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的重要空中交通樞紐。由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可以到達北京、香港、臺北、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天津、西安、瀋陽、烏魯木齊等各國內主要城市,以及東京、大阪、新潟、首爾、葉卡捷琳堡、哈巴羅夫斯克、符拉迪沃斯託克、安克雷奇、巴黎等國際城市。[11][33]

截至2015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擴建前期準備已經啟動,機場擴建工程目標設定為2020年,擴建後的哈爾濱機場定位為大型一類口岸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5萬噸的需要。[11]

水運

哈爾濱

哈爾濱

哈爾濱地處松花江中游,是黑龍江省水運的指揮運輸中心。哈爾濱港口對俄開放,有中俄水運貿易。1990年,投資1200萬元建成了東北內河最大的哈爾濱航運站,引進和製造了平均時速高達65公里的水翼船,並投入松花江營運。1992年,開通江海聯運,船隊首次從松花江經黑龍江下游出海,駛抵日本,開始了衝出內河、走向海洋的新紀元。航線遍及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嫩江,並與俄羅斯遠東部分港口相通,經過水路江海聯運線,東出韃靼海峽,船舶可直達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地區。由於松花江水位連年下降,嚴重影響了松花江的航運。2005年,水路運輸各種貨物309萬噸。[34]

市內交通

地鐵

哈爾濱地鐵線路圖

哈爾濱地鐵線路圖

哈爾濱地鐵是哈爾濱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中國首個高寒地鐵系統。哈爾濱地鐵於2008年3月31日啟動,規劃有“九線一環”,總里程340公里,其中部分路段利用原有的“7381”人防地道工程進行改造。2013年9月26日,哈爾濱地鐵1號線一 、二期工程於通車試運行。哈爾濱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1號線三期工程、2號線一期工程、3號線二期工程於2014年初啟動。哈爾濱地鐵總工程預計在20年內完成,估算總投資2000億元。哈爾濱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採取地上地下相結合、城區城郊相結合、平時戰時相結合方式,工程完成後將新增線路,總規模可達12條線和1條環線和兩條支線。[35]

公交

截至2014年,哈爾濱公交運營路網長度為776.6公里,公交編碼線路205條。全市共有公交運營車輛5433臺,公共交通客運量達11.6億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車15519臺。[35]

跨江通道

跨江通道(自西向東)

橋樑名稱運輸方式

王萬鐵路橋鐵路 王萬聯絡線

四方臺大橋公路 四環繞城高速

陽明灘大橋城市道路 西三環

松花江公路大橋新橋(松花江姊妹橋)城市道路

松花江公路大橋城市道路

松浦大橋城市道路

濱洲鐵路橋鐵路 濱洲線

濱北公鐵兩用橋(濱江橋、東江橋)鐵路 濱北線(公路已封閉)

松花江大橋公路 四環繞城高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